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0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654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320篇
地球物理   380篇
地质学   1622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冻土路基表面的融化指数与冻结指数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在冻土层之上筑路,由于会改变地-气界面的热物理特性,进而影响冻土层的热力→动力稳定性,故而修筑一定高度的路基成为保护冻土层所采取的一种常规措施.在修筑路基之后,与路基边坡的朝向有关的热效应是冻土路基工程保护措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数理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可根据气温的年最大和最小月平均值计算路基表面的融化指数与冻结指数以及有关热状况参数的方法,并以青藏铁路北麓河段2002年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实例分析表明,即便是没有修筑道路,北麓河地区的冻土也已经处于临界状态;路基相对的两个坡面,由于朝向不同会造成温度分布的强非均匀性,其中南和偏南方向与北和偏北方向的路基坡面热状况差异最大,有必要对路基相对的两个坡面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一方面改善就地取土修筑路基对其下伏冻土层的直接不良影响,同时也尽可能减小路基表面温度分布的非均匀性,以避免纵向裂缝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青藏铁路管道通风试验路基地温变化及热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管道通风路基在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的地温监测资料,分析了路基温度的发展、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多年冻土的热流量变化.结果表明:通风管埋设于路堤中部的路基温度变化和发展情况与一般路基类似,路基在施工后的2个冻融周期内仍处于整体升温的过程;通风管埋设于路堤下部的路基,虽然前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土体温度与原始状态相比同样有所升高,但开始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地温场的分布在横向上的对称性也比较好,在热交换方面,一般填土路基和通风管位于路堤中部的路基在施工后的前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一直处于吸热过程,而通风管位于路堤下部的路基在经历了第1个周期的持续吸热过程后,在第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已经开始放热。  相似文献   
63.
铁路碎石道碴层导热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张建明  盛煜  赖远明 《冰川冻土》2003,25(6):628-631
采用稳态比较法,对铁路碎石道碴层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试验在常温条件下,分别对底部加热及顶部加热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碎石道碴层顶、底面之间的温差较小时,顶部加热及底部加热两种试验条件下测得的导热系数基本相同;而当碎石道碴层顶、底面温差较大时,底部加热条件下的导热系数明显地大于顶部加热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在底部加热条件下,碎石道碴层的导热系数随温差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碎石道碴层具有吸热和放热条件下传热的不对称性,合理地利用碎石道碴层的这一传热特性,可望对路基下多年冻土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碳酸盐岩与泥质烃源岩生气规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配制了两套成熟度相近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丰度系列样品。采用半封闭外加温加压式热压模拟装置对碳酸盐岩的生烃情况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碳酸盐岩生气量随成熟度和温度变化的趋势,探讨了碳酸盐岩生气的变化规律。碳酸盐岩与泥质岩的生烃潜力是有机质质量和有机质丰度的函数,与岩性无关;碳酸盐岩的产气规律与泥质岩相似,而且两者产烃的量级也相当,并不存在碳酸盐岩生排烃效率高的现象;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在热模拟过程中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不同岩性的有机质的产烃效率主要受温度和有机质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65.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测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恢复了该区的热历史,结果表明:东部凹陷热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到东营组沉积期(距今43~25Ma)盆地热流为66~82mWm2,现今热流值为47~70mWm2。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距今43~25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裂谷亚旋回。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为东部凹陷的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66.
Following recent applications of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remote sensing to the thermal bar phenomenon, this paper seeks to review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the effect of its circulation on lacustrine plankton ecosystems. After summarising the literature on thermal bar hydrodynamics, a thorough review is made of all plankton observations taken in the presence of a thermal bar. Two distinct plankton growth regimes are found, one with production favoured throughout the inshore region and another with a maximum in plankton biomass near the position of the thermal bar.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s are then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numerical modelling studies, and the scope for future study of this interdisciplinary topic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67.
张健  石耀霖  吴春明 《地震地质》2003,25(4):617-624
新生代以来 ,环太平洋周边分布的埃达克岩 (Adakite)主要与年轻洋壳俯冲时在 70~ 90km深处的部分熔融有关。利用数值方法 ,模拟了洋壳俯冲的热演化过程并讨论了脱水、熔融对埃达克岩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仅在活动海岭俯冲前后约 10Ma内 ,年轻的、热的俯冲海洋板片在 75~85km深度范围内 ,温度升高至 82 5~ 10 0 0℃脱水 ,导致年轻洋壳中角闪岩部分熔融 ,形成埃达克岩(Adakite)。而一般洋壳俯冲在 10 0km以下深度才脱水 ,由于脱水区压力较高洋壳自身不能熔融 ,水进入上覆地幔楔状体导致部分熔融 ,形成安山岩 (Andesite  相似文献   
68.
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EOS/MODIS数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略介绍了四川省地震局近年来所开展的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研究工作及其进展;对目前地震系统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研究工作所使用的数据源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搭载于美国地球观测系统(EOS)的Terra和Aqua极轨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这一唯一进行直接广播的对地观测仪器的基本参数及数据特性。对MODIS数据与目前正在使用的AVHRR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EOS/MODIS数据的产生,将进一步推动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资料研究强震前的热异常场的工作,并可望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9.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新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假设地幔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对应的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是地幔热对流的结果. 将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转化为地幔温度(或密度)不均匀分布,考虑热流体动力学的三个基本方程,顾及热输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直接将地震层析成像转化的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作为内部荷载引入基本方程, 反演计算地幔对流. 本文在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模型的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用SH12WM13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数据,计算了全球地幔对流格局. 结果表明,对流格局不仅依赖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幔动力学框架、热动力参数和边界条件的所确定的系统响应函数的影响. 显示了地幔中复杂的对流格局,特别是区域性层状对流以及多层对流环可能在地幔中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70.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李英祁思敬(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0054)关键词超大型矿床热水沉积作用大陆边缘盆地热旋回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SEDEX)集中产出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与扬子地台北缘西段,即秦岭与狼山两区。可确定的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