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51.
以蓬家夼、大庄子和发云夼为代表的胶莱盆地北缘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是近年来确立的一种新类型金矿。这种新类型金矿产出于走滑拉分盆地边缘,并受层间滑动断裂的控制。层间滑动断裂是在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一般沿大理岩等相对脆性岩层产出,是一条由碎裂岩、角砾岩等张性构造岩构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断裂构造岩带,具有倾向滑移的特点。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化主要发生在大理岩质碎裂岩、角砾岩等张性构造岩胶结物内。地质研究及硫、碳及氢氧同位素证据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的特点,以源于下地壳及上地幔的深源成矿流体为主,下渗大气降水及盆地流体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成矿作用过程,对金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控矿断裂和金矿化的形成与中生代期间华北东部大地构造环境及胶莱盆地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断裂经历了挤压—伸展—挤压的构造过程。中生代中晚期华北东部岩石圈的剧烈拉张减薄及郯庐断裂带的强烈活动为深源成矿流体的形成和大规模上升创造了聚集和运移的条件,金矿即与这次深源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区域成矿环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我国西南地区斑岩Cu(-Mo-Au)矿床形成的区域成矿环境进行了总结研究。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构造上位于全球特提斯斑岩成矿带东段,与青藏高原演化密切相关,形成于青藏高原演化不同阶段。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古近纪和中新世等4个时期。斑岩矿床形成的区域成矿环境具有多样性,包括俯冲造山岛弧、同碰撞、后碰撞和大陆转换板块边界等四类构造环境。根据斑岩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可划分为义敦-中甸印支期斑岩成矿带、玉龙-马拉松多古近纪斑岩成矿带、丽江-金平古近纪斑岩成矿带、冈底斯古近纪-新近纪斑岩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燕山期斑岩成矿带等五个成矿带。与世界上多数斑岩矿床一样,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与区域深大走滑断裂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53.
从岩体特征、构造条件、围岩蚀变,以及矿石类型等方面总结了大坪里—向阳坪地区铀成矿特征,开展了铀成矿条件分析。并与沙子江铀矿床铀成矿特征相比较,确定找矿类型为受脆-韧性走滑断裂带控制的硅质脉型热液铀矿,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冈底斯成矿带以斑岩型铜矿(伴生钼矿)为主体,通常作为"挤压型"陆缘岩浆弧—"碰撞裂谷带"斑岩成矿的典型代表而被广泛关注,但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和斑岩型独立钼矿的勘查和研究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层矽卡岩型白钨矿的发现,填补了区带矿种的空白;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边部发现的隐伏斑岩型钼矿,突破了"挤压型"陆缘成矿认识的传统误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新近发现的冈底斯东段则当钨铜钼矿,既是一处大型钨铜钼矿详查开发基地,又是一组统一于陆缘走滑断裂构造成矿体制作用的钨、铜、钼矿床组合,称为"泽当矿田"。在NWW向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陆缘走滑断裂作用下,早期(68~40.3Ma)拉分型转换构造——NEE向剥离断层,控制了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的形成;在NEE向冲木达陆缘走滑断裂作用下,晚期(30.26~23.62Ma)推闭型转换构造——NWW向逆冲断层,控制了隐伏斑岩型钼矿的形成。层矽卡岩型矿床形成和改造于68~66Ma和57~40.3Ma,叠加富集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阶段——30.26~23.62Ma。  相似文献   
55.
万桂梅  汤良杰  金文正 《中国地质》2010,37(6):1584-1591
辽东湾JZ27-33区块发育3条大型NNE向走滑断裂,分别为辽中3号断裂(或者辽中1号断裂)、辽中2号断裂和辽东2号断裂,在平面上,3条走滑断裂呈"雁行式"展布,其间密集发育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层,这些正断层在平面上成NE或者NEE走向,与主走滑断裂斜交,其锐角的指向为本盘地层在平面上的位移方向;在横剖面上,负花状构造是研究区内的大型走滑断裂在横剖面上的重要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的断裂特征在平面上表现为"双重构造"特征,在横剖面上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构成了典型的"伸展型右旋走滑双重构造"系统,并且认为,形成这种构造样式的控制因素主要有:郯庐断裂带的右旋走滑作用、平面展布特征、多期构造活动以及能干性特征明显的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56.
斑岩矿床是重要的矿床勘查目标。斑岩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研究有助于确定斑岩矿床的战略勘查方向。斑岩矿床形成的成矿构造环境包括板块汇聚边缘、大陆转换板块边界、陆内造山环境和非造山环境。本文重点对斑岩矿床在汇聚边缘和大陆转换板块边界的成矿构造环境及其勘查意义进行初步总结。构造变化对斑岩矿床的形成起到触发作用。微弱和中等程度的转换挤压应力最有利于岩浆的集聚、上升和就位。岩浆侵入可以是在广阔的转换挤压断层带内或在其周围局部呈引张的地区集中出现。对于斑岩矿床战略勘查方向而言,应注意研究区域走滑断层与侵入体的关系,加强对地表浅部喷气蚀变的识别。在我国西南地区已勘查发现的5个斑岩成矿带中,应注意沿区域走滑断裂构造方向开展找矿。从成矿构造环境与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对比来看,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可能是西南地区新的斑岩矿床勘查区。  相似文献   
57.
完达山区旋卷构造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发育于完达山优地槽褶皱带内,构成饶河复背斜。该复背斜总体呈近南北向,略向西突出的弧形逆掩推覆于宝清过渡带。用旋卷构造"三大特征"对比,一系列弧形褶皱和断裂向北东方向收敛,向南东方向撒开,围绕以蛤蟆河岩体为中心旋扭,内旋面向撒开方向、外旋面向收敛方向旋扭,具压性—压扭性特征。这一旋卷构造是由富锦——小佳河断裂的剪切牵引为主、敦密深大断裂的左旋走滑剪切为辅的联合作用形成的。根据旋扭构造的发育情况大体划分了三个旋扭层。目前已知的铜金矿(点)床主要分布于各旋扭层的撒开段,但收敛段找矿潜力较大,其次为各旋扭层界面和向西弧形突出部位也具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8.
白东构造带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的白东构造带,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整体东西向"S"型展布,堑心组合内断层成弧形交错、南北对掉的"包心菜"状构造。笔者以局部构造变形特征分析为手段,从各层位上堑心构造组合的特殊现象分析出发,认为本区自第三纪以来是在右旋走滑拉分背景下伸展走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China Geology》2023,6(1):154-167
The existing genetic model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nclude an extrusion model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 back-arc extension model, and a subduction and dragging model of the Proto-South China Sea (PSCS). However, none of these models has been universally accepted because they do not fully match a large number of geological phenomena and facts. By examining the regional tectonics and integrating them with measured data for the SCS, in this study, a back-arc spreading-sinistral shear model is propo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CS is a back-arc basin formed by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SCS and its formation was trigger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motion due to the northward drift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Th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on the western margin caused by the Indo-Eurasian collision changed the direction of the Southwest Sub-basin’s spreading axis from nearly E–W to NE–SW, and subduction retreat caused the spreading ridge to jump southward.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evolution of the SCS and adjacent regions since the Late Mesozoic.©2023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60.
走滑断控油气藏作为一种全新类型油气藏,其勘探潜力已初步显现。在对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与控藏作用开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空间结构与活动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结合盆地动力学演化特征探讨了不同盆地内部走滑断裂成因机制,系统分析了三大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的控藏作用:(1)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均发育中小尺度滑移距走滑断裂,普遍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段,垂向多期叠加”的空间结构特征。(2)三大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具有成因、分布和期次的差异性。塔里木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形成时间早,演化时间长,在盆地北部具有“南北对接,东西分区”特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受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陆内挤压影响,形成了北西西向走滑断裂体系;四川盆地受控于二叠纪峨眉山大地幔柱影响,在盆地内部先存基底断裂基础上,形成了北西向、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张扭型走滑断裂。(3)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和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控储方面,受断裂-流体耦合改造控制,可形成断控缝洞型储集体、断-溶缝洞型或断控裂缝-孔隙型储集体;在控圈方面,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可形成断控缝洞型、断溶缝洞型岩性圈闭;在控运方面,走滑断裂产状高陡,可直接沟通烃源岩和储层,构成重要的油气垂向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