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411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31.
在分散度不同的区域内进行区域采样用于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应用此方法测定硫酸根离子的线性范围为200.0~3000mg/L;进样频率为120次/h;相对标准偏差为1.70%  相似文献   
32.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evaluates a novel method for ascertaining th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of subsurface sediments that involves profoundly less sampling effort than standard methods. It is based on hybrid sampling principles previously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ynthetic surface grain‐size distributions. The method is developed from an empirical demonstration of the approximate similarity of surface and subsurface grain‐size distributions when compared over a common range of sizes. Subsurface hybrid models are found to provide good facsimiles of grain‐size distributions de?ned using standard criteria and to yield distribution percentiles with millimetre accuracy. Th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as an expedient alternative to standard methods for large, perennial gravel‐bed rivers. As this is a new technique, prudent application is advised in lieu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3.
Sampling is to, by efficient selection of samples, acquire the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pulation (the research object) at less cost. Spatial sampling is a kind of sampling toward geospatial objects or features with spatial correl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ffi-cient sampling and completely universal survey lie in quality, time and cost. Sampling provides a kind of economical, prompt and accurate survey[13]. Efficient spatial sampling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ampl…  相似文献   
34.
取样钻技术是区域地质填图、物化探取样、古地磁取样、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和工程勘察等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TGQ系列勘察取样钻机包括TGQ-1、5、10三个型号,分析了其结构、特性和特点,以及配套钻具和取样器。  相似文献   
35.
周策  陈文俊 《探矿工程》2004,31(8):36-38
为解决以往定向仪不抗振、岩样采取率不高等问题,利用时间与钻孔空间位置对应的关系,研制成功了KD型定向仪。详细介绍了该定向仪的基本构成、技术参数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6.
张磊  吴炳方  李强子 《遥感学报》2004,8(6):593-601
首先分析了农情采样网络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确定了中国农情采样网络的采样目的主要是农作物分类成数调查 ,并将全国划分为 9个采样片分别组织采样队伍进行农情采样的方案。从采样片划分及调整、农情采样队伍建设、农情采样内容、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以及质量控制等角度讨论了农情采样网络的组织建设工作。从技术培训、督促、野外采样、室内汇总、质量检查和年终总结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农情采样网络的实施情况。实践证明 ,文中介绍的农情采样方案效率高 ,成本低 ,仅用 9个专业小组就完成了全国的农情采样工作 ,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情采样方案 ,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7.
快速准确地了解灾害现场状况是救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常发生灾害都会使用无人机进行现场勘察,但是无人机视频难以与实际的地理场景关联起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视频与地理场景的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具有仿射不变性的ASIFT算法检测特征点,将匹配后的特征点采用RANSAC算法进行迭代剔除噪点,计算视频与地理场景最优的透视变换矩阵模型参数;然后将计算得到的透视变换参数应用到视频数据,恢复视频角点坐标;最后通过内插得出所有视频帧的角点坐标,实现视频与DOM的精确融合。试验结果表明,对视频数据匹配的间隔帧越短,其整体融合精度越高,通过本文方法进行视频与地理场景融合的误差标准差低于10 m。  相似文献   
38.
Logistic判别模型在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芳华  曹勇  徐珺  陶亦为  金荣花  代刊 《气象》2016,42(4):398-405
利用Logistiv判别模型进行强降水预报,并设计3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案1直接使用14个影响因子进行判别预报,受因子共线性作用及噪音信号影响,虽然拟合效果较好,但预报效果明显下降。方案2对14个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前6个主成分建模,虽然拟合效果较方案1降低,但由于消除了因子共线性作用以及噪音信号影响,预报效果较方案1提高。方案3运用Bootstrap抽样技术得到符干样本并建模计算模型参数,打乱了原有时间序列中的波动,仪保留平稳信息,拟合自由度进一步降低,导致拟合效果较方案案2下降,但预报效果却是3种方案中最好且最稳定的。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场资料,建立基于Logistic判别模型的强降水客观预报系统,并在中央气象台业务运行。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汛期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概模型对强降水预报的TS评分高于数值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业务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无锡梅雨期湿沉降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艳  刘端阳  彭华青  周彬  赵兵 《气象科学》2016,36(4):547-555
利用2008—2014年梅雨期间酸雨观测资料及2014年6月16—27日降水个例加密采样资料,结合大气污染物资料分析了近7 a无锡梅雨期酸雨特征,研究降水过程中空气污染物、p H值、电导率的变化及降水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无锡市梅雨期酸雨年平均p H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降水过程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气体浓度变化受其自身日变化及排放源影响大于雨水的清除作用;样品的p H值、K值每个过程变化并不一致,K值变化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大致保持一致。降水、风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大于对气体浓度的影响。长时间连续降水时,降水对颗粒污染物的清除存在极限。小时雨量在0~0.5 mm时,降水对颗粒物浓度做负清除,其值反而略有增加;小时雨量在0.6~5.0 mm时,降水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做正清除;小时雨量达到5.1 mm及以上时,对PM_(2.5)和PM_(2.5-10)做正清除,对PM_(10)做负清除。降水对SO_2有稀释清除作用;对NO_2的稀释作用取决于其开始浓度值;对CO、O_3的清除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0.
通过地形建模,将6个地形隶属函数按照101×101,112×112,126×126,144×144,168×168,201×201,257×257 7种格网密度生成6种局部地形单元的规则格网DEM;使用反距离加权(IDW)等7种插值算法,将前6种格网密度下的DEM插值成257×257规格;从原始257×257DEM中随机抽取检查点计算残差,并对残差中误差进行分析。通过分组插值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地貌类型、采样密度和插值算法对DEM插值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