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The lipids and fatty acids of two coastal clams, Meretrix lamarckii and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collected at 5 and 1 m of depth, and a seep clam, Mesolinga soliditesta, collected at 331 m of depth, were examined to assess their lipid physiology and trophic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diets. The major fatty acids of lipids in Mer. lamarckii and R. philippinarum were 14:0, 16:0, 18:0, 16:1n-7, 18:1n-9, 18:1n-7, 20:4n-6, 20:5n-3, and 22:6n-3, while those of Mes. soliditesta were 16:0, 18:0, 16:1n-7, 18:1n-7, 20:1n-7, 20:1n-13, 20:2n-7, 15 (Δ5,13-20:2), and 22:2n-7,15 (Δ7,15-22:2). The major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in the Mer. lamarckii and R. philippinarum lipids consisted of various n-3 and n-6 long-chain (LC) PUFAs, such as 20:4n-6, 22:4n-6, 20:5n-3, 22:5n-3, and 22:6n-3, while those in Mes. soliditesta muscle and viscera included various n-4 family PUFAs (18:3n-7, 18:4n-4, 20:2n-7, and 20:3n-7) with limited kinds of n-3 and n-6 PUFAs (20:4n-6 and 20:5n-3).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ike other common shallow-water clams, Mer. lamarckii and R. philippinarum ingest phytoplanktonic n-3 and n-6 LC-PUFAs, whereas Mes. soliditesta utilizes limited kinds of n-3 and n-6 LC-PUFAs. In contrast to the other two bivalves species, Mes. soliditesta yielded various n-4 and n-7 (n-4/n-7) PUFAs, which were assimilated from the chemosynthetic symbionts. The high diversity of PUFAs contained in the Mes. soliditesta lipids (n-3, n-4 family, and n-6 PUFAs) suggests that this species mixotrophically utilized both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and vent chemosynthetic nutrition derived from geothermal energy.  相似文献   
62.
在我国,特种养殖尚属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既充满了机遇,又蕴藏着风险,在经历了行业的大起大落之后,逐步回归理性。特种养殖给畜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新亮点。文章分别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产品开发等不同角度分析了特种养殖业的发展机遇,阐述了客观看待企业宣传、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遵循特种养殖规律、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对于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64.
自2009年以来,一种新兴的虾类疾病-急性肝胰脏坏死病(AHPND),对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有研究表明,该病病原是一类含有特殊毒力因子的弧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VPAHPND)。本文将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病原、检测方法、防控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以期为该病症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采用目标取样法,对饲养于抗风浪网箱中的4只南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最终定义了南瓶鼻海豚的7种姿势和70种行为.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为发生时的姿势、动作、环境以及可能具有的功能,将这些行为划分为水面运动行为、空中行为、社群行为、索食、性行为、玩耍、休息及杂类等8个行为模式,从而初步构建了南瓶鼻海豚的行为谱.还进一步对某些行为,如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6.
黄土剖面古土壤和生物化石14C测年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确、可靠测定古土壤和生物化石年代是重建环境变化过程、探讨人地关系的关键.研究古土壤中不同组分年代的异同对于分析土壤中碳附存状态和碳储存库十分重要.对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兴隆山典型黄土剖面采集的动物化石、土壤无机质、土壤有机质3个样品进行常规14C和AMS测年,发现同一地层相同点样品不同组分的测年结果相差悬殊,样品无机质比其有机质年龄(3 682±70)a偏老2 624 a.对其14C测年可靠性对比分析发现,常规14C和AMS对骨骼和牙齿化石测年相差仅为13 a,校正为日历年后几乎相等,认为实验室产生的误差很小,而碳的来源、组成及其"死碳"混入的比例是影响测年结果的主要因素.化石年龄与土壤有机质年龄之间的差别,揭示该剖面可能存在持续时间达千年以上的沉积间断.由于同一层位骨化石、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14C测年结果差异,在进行化石年代确定、考古及古文明研究、生态植被恢复、土壤无机碳存储库研究中,年龄的界定应选择相应的测年数据.  相似文献   
67.
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成期壳长遗传力与育种值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巢式设计构建了菲律宾蛤仔的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4个全同胞家系。在90、300、330和450日龄,每个家系随机取30个个体测量壳长,并对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将全同胞效应、母本效应和移入土池时壳长协变量组合成8个不同模型,应用REML法估计遗传力,BLUP法估计育种值。结果表明,移入土池时各家系平均壳长协变量是重要影响因子,全同胞效应和母本效应影响较小。在90、300和330日龄的最优模型为考虑加性遗传效应和移入土池时各家系平均壳长协变量的模型AB,450日龄的最优模型为仅考虑加性遗传效应的模型A。应用最优模型估计的90、300、330和450日龄壳长遗传力分别为0.571、0.966、0.622和0.865。应用最优模型估计育种值,对表型值选择法和育种值选择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对家系进行选择时,在300日龄用育种值选择法比表型值选择法平均壳长高3.56%,在90和330日龄时比表型值选择法分别低1.53%和3.71%。对个体进行选择时,按照10%和1%留种,在90、300和330日龄表型选择法比育种值选择法高16.86%、2.54%,16.27%和24.51%、2.03%,23.23%。除在300日龄对家系进行选择时育种值选择法优于表型值选择法外,表型值选择法均优于育种值选择法。  相似文献   
68.
大型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底栖动物是维系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功能的重要水生生物指标。随着中国对基于流域完整性水生态管理的日益重视,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因而底栖动物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提高。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底栖动物的主要研究方向、影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方向上,由于底栖动物对水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因而以不同尺度空间上的自然环境、生境条件和水质等因子为分界,分析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流域内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环境因子变化或生境受损可直接影响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种群特征。对底栖动物的研究方法可分为模型分析法和生物指数评价法两类,在应用中可侧重不同模型和指数的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  相似文献   
69.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新疆西部的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的发现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其中多隔间的长方形房址和几个不规则形扩间的构造十分特殊。这种房址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史前居址的构造。阿敦乔鲁遗址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自然环境干旱,少雨,海拔相对较高。草场分布远多于可耕作土地。通过对阿敦乔鲁周围的环境科学的宏观分析,包括对古环境与现代环境的比较后发现,3600年前的阿敦乔鲁遗址的环境资源与现代十分相近。新疆温泉的现代居民的传统生业多以牧业为主,从事季节性转场的游牧经济。阿敦乔鲁的房址的隔间、扩间的特点与当地牧民的季节性居址,以及欧亚大陆的现代牧民的居址都很相近。根据阿敦乔鲁房址的地理位置及其出土物,并参考现代牧民居址的构造,确定了阿敦乔鲁遗址的人们当是以牧业为主。这一推论为今后其他科技考古对阿敦乔鲁遗存的微观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中国草食家畜养殖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草食家畜养殖是推动中国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转型、解决人畜争粮矛盾的关键。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和计量模型方法,系统考察了中国草食家畜养殖的时序变化过程、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中国草食家畜养殖量整体增长态势明显,但畜种间养殖量存在较显著的差异。1978-2012年中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增长了92.5%;同期养殖量肉牛>肉羊>奶牛。② 县域尺度上,草食家畜养殖量增长区数量多于减少区,而且北方地区养殖量增长明显快于南方地区,初步形成了“北热南冷”的空间格局。③ 空间杜宾模型显示,人均粮食产量、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政策因素五项指标,对草食家畜养殖的发展有着正向效应,而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和非农收入比重有着显著的负向效应。④ 中国草食家畜养殖可划分为6大类型区,各类型区应根据“区情、农情”从不同的侧重点加以调控。此外,还应优化调整区域种养结构、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发展对策及重视养殖集聚区非农产业发展,稳定、促进草食家畜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