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2074篇
  国内免费   815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626篇
地球物理   310篇
地质学   3177篇
海洋学   48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MAPGIS的钻孔柱状图绘制软件的编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是地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计算机没有普及时,主要是通过手工绘制完成的。随着计算机在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地质工作者就如何利用计算机高效快速地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进行了很多尝试,如使用一些商业绘图软件或编制了一些软件,但往往不尽人意。基于MAPGIS开发一个钻孔柱状图绘制软件,可以方便地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柱状图绘制,生成图形为MAPGIS文件格式,可以在MAPIS中修改及打印。这里介绍了MAPGIS二次开发平台,并阐述了软件系统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2.
93.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已被世界各国人民作为发展本国经济所追求的理想方式。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先行官的地质工作组成部分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主题,面对国民经济建设新形势,简要阐述了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技术本身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4.
取样钻技术是区域地质填图、物化探取样、古地磁取样、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和工程勘察等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TGQ系列勘察取样钻机包括TGQ-1、5、10三个型号,分析了其结构、特性和特点,以及配套钻具和取样器。  相似文献   
95.
吴光琳 《探矿工程》2004,31(3):39-41
声波钻进是在各种覆盖层中采集连续岩心样品的有效手段。叙述了声波钻进技术的发展情况、工作原理、设备操作、优越性和用途,并且对我国研发此项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一种利用测井资料快速求得岩石可钻性级值的计算机方法。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岩石可钻性,快速做出连续的地层可钻性剖面图。室内微钻头可钻性试验和江汉油田现场应用验证表明:该系统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是可以投入油田现场应用的。  相似文献   
97.
分析和探讨了HJ-1复合型钻井液对复杂地层护壁的作用机理及护壁性能试验情况,介绍了其在寨上矿区复杂地层钻探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8.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403,自引:14,他引:403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其季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降水量变化趋势对所取时间段和区域范围敏感。1951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略有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明显而相对稳定,东北北部、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广大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东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分析还发现,近50a来全国平均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面蒸发等气候要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积雪地带的最大积雪深度却有所增加。中国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很相似,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均发生在华北和华东,新疆次之。影响中国年代以上尺度气候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50 a来的气候,但考虑到尚存的不确定性,目前仍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可能均起源于人为排放的气溶胶影响,平均风速减弱也有利于水面蒸发量下降,而在西部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99.
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自然降水特征及火箭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统计分析了1981~2000年20年中15种降水天气系统影响下河北地区自然降水特征,并对火箭人工增雨的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统计分析表明:西来槽类、高空低涡类、冷锋、切变线和副高后部等天气系统是影响河北地区的主要降水系统,其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占到了90%以上;不同的天气系统在不同季节对降水的贡献有所不同,其中西来槽类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居首位,开展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机会最多;夏季降水系统最强,云水资源最为丰富,人工增雨潜力很大,是开展火箭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最佳季节,春秋两季增雨潜力明显比夏季小,冬季最小;倒槽、副高后部、台风低压、高空低涡类和气旋类等系统最强,日降雨量和单位面积降雨量明显比其它系统大,尤其对蓄水型火箭增雨作业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0.
对闽东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夏旱期间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形势以及不同形势、不同云型下的降水情况。结果表明:闽东干旱的形成与大型环流形势、地理因素、土壤植被等有关,平均而言,沿海干旱明显多于内陆山区;夏季发生干旱的机率最大而且强度级别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致旱的主要天气系统;在夏季,台风型(T)、弱流场型(R)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优势天气型,Cb、Cu、Sc云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比较适合的作业云。这些结果为夏旱期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