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10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唐旭  黄海  黄世雄 《探矿工程》2011,38(11):80-72
通过在海南石碌铁矿采场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例,探讨在堆积体预应力锚索防腐及注浆工艺的施工方法。为今后在堆积体锚索防腐及注浆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Water-rich clay to sand suspensions show a shear rate dependent flow behavior and knowledge of the appropriate rheological model is relevant for sedimentological, industrial and hydraulic studies. We present experimental rheological measurements of water-rich (40 to 60 wt%) clay to silt (population A) and silt to sand (population B) suspensions mixed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The data evidence a shear rate dependent shear thinning-shear thickening transition. At lower shear rates, the suspensions organize in chains of particles, whereas at higher shear rates, these chains disrupt so increasing the viscosity. The viscosity, consistency and yield stress decrease as the A+B fraction decreases as the content of B particles increases. This behavior reflects the competing effects of the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al processes as a function of particle size and water content. Transitional flows form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the finer fraction while ‘oceanic floods’ form at the estuary of rivers and the submarine debris-flows increase their velocity by incorporating water. Th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of the studied suspensions is ~2000±100 suggesting that the grainsize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laminar to turbulent transition. Our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modeling of sediment flows and the hazard related to floods.  相似文献   
83.
刘玲榕 《探矿工程》2018,45(9):29-33
基于塔河外围区块深井、超深井对水泥浆基本性能要求,考虑高温高压对浆体性能影响,通过分析抗高温材料的作用机理,优选出适合高温水泥浆体系的外加剂,将缓凝剂、降失水剂、液硅等抗高温材料按需求配比,研究不同密度抗高温(≥120 ℃)水泥浆体系,测定其常规性能。该水泥浆体系流动性好、API失水量<50 mL/30 min、防窜系数SPN值<1,水泥石高温稳定性好、抗压强度高等,均满足高温高压井下施工要求。该抗高温水泥浆体系在顺北评1H、顺北7、中探1井应用效果良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84.
王亚斐  陈晨  朱江  朱颖  翟梁皓 《探矿工程》2018,45(10):77-82
油页岩在原位开采过程中,开采井与周围环境相通,原位产生的油气容易渗入周围地层形成环境污染,目前尚没有一种经济性较好的原位封闭技术来解决该难题。本文基于注浆封闭原理,通过试验探究,提出采用无污染且造价低的超细水泥注浆配方来对开采区进行封闭。经过系列配方的优化选择,最终确定优化的配方是水灰比为0.8,微硅粉掺量为6%,膨润土掺量为2%,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0.4%,此时浆液的性能基本达到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85.
针对温州某钻孔灌注桩废弃泥浆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和颗粒分析实验,研究有机絮凝剂APAM以及无机絮凝剂CaO对泥浆沉降性能和颗粒粒径的影响,着重探究了无机絮凝剂CaO的不同添加顺序对有机絮凝剂APAM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少APAM添加量(10 mL)下后添加CaO能增大泥浆的初始沉降量;先添加CaO再添加APAM,不利于APAM絮凝作用的发挥;后添加CaO的情况下,CaO对于最终的絮体粒径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絮体本身的强度及搅拌强度。  相似文献   
86.
许青海  白宝云  严德金  王宁 《探矿工程》2018,45(7):84-86,83
老挝甘猛省钾盐矿开采系统中风井穿过极易溶于水的光卤石及石盐岩岩层,建成后发现井壁后有溶腔现象,严重威胁风井的正常使用。为了确保井筒施工安全以及矿山生产正常进行,设计采用帷幕注浆对风井病害进行治理。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式帷幕注浆工艺,边检查边注浆的施工方式,最终完成了对风井的加固和堵水工作。期间对光卤石及石盐层的胶结材料进行室内试验,确定了一种新型注浆材料——卤水+氧化镁浆液,并确立科学的注浆配合比。通过总结经验,为钾盐矿开采过程中防水、堵(治)水等工作的设计和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7.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二号孔(WFSD-2)钻探施工过程中,地层破碎,坍塌、掉块严重,钻进过程中发生多次井漏。为防止固井过程中发生漏失影响固井质量,采用低密度防漏水泥浆常规单级固井工艺。经过多次水泥浆性能试验,调配出了既具有良好流动性、又具有触变性的低密度纤维防漏水泥浆配方。该低密度纤维防漏水泥浆体系在WFSD-2孔Ф168.3mm套管固井中施工顺利,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8.
针对苏州中心项目基坑临近地铁侧、隔断承压水的特点,采用超深地连墙进行基坑围护。根据工程重点、难点以及质量控制要求,对地下连续墙成槽过程中的护壁泥浆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泥浆配制、参数控制、泥浆处理的成套方案。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所研究的优质护壁泥浆在本工程地连墙的施工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9.
防渗墙粗粒土槽孔泥皮的抗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自制泥浆渗透试验仪,针对粗粒土地基防渗墙泥皮的渗透稳定性问题,开展了护壁泥皮抗渗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皮具有明显的截渗作用;不同压差作用下泥浆渗透形成的泥皮具有不同的抗渗特性,压差越大、泥皮越致密,抵抗渗透破坏的能力越强,泥皮的渗透性也就越小;反压渗水作用下泥皮的抗渗性能较正压渗水作用下的抗渗性能差;随着水力作用持续时间的增长,泥皮的结构发生变化,孔隙增大,流速逐渐增大,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会发生破坏;泥皮的临界水力梯度与其形成时压差作用大小有关,泥皮形成压差越大,正、反向渗水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大;反之,临界水力梯度越小。关于泥皮抗渗性能的深化认识,对于完善防渗墙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针对有机污染场地修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冒浆现象,选取2种典型有机污染泥浆,通过多组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4种固化剂的固化稳定效果。结果表明:4种固化剂均有较好的减水效果,典型泥浆I的含水率28 d降幅可达45%,而典型泥浆II的28 d减水效果以固化剂A(5%水泥)最优,其含水率降幅为37%;固化土样孔隙水电导率EC随龄期先升高后降低,其峰值出现在3 d或7 d;固化土样pH值总体随龄期而增大,且典型泥浆II的pH值明显高于典型泥浆I;泥浆固化后qu值随龄期发展而快速增长,且典型泥浆I强度远高于典型泥浆II,并以固化剂A、C固化增强效果最佳,28 d时固化剂C固化的典型泥浆I、II的qu值分别达到233、48 kPa;添加固化剂尤其是含凹凸棒土的固化剂B、D能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的浸出,其28 d龄期对典型泥浆I、II的稳定率超过81%。固化泥浆EC、pH值与qu值关系具有明显规律,可反映其强度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