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东营凹陷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在古近系地层发育湖相水下扇沉积、滨浅湖沉积和三角洲沉积等砂岩。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对大量薄片和岩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粘土分析等手段,对东营凹陷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砂岩孔隙度降低,不稳定矿物的溶蚀作用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作用导致孔隙度增大。根据有机质的演化及粘土矿物的变化序列,在不同的构造单元,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随埋深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划分出原生孔隙带、原生次生孔隙带和次生孔隙带3个孔隙演化带,存在着较有利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32.
戴朝强  张金亮 《地质通报》2006,25(9):1168-1174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等理论,通过对地震、录井、测井资料的分析,对鲁北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总结出各层序地层单元及其界面在录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判识标志,把研究区基准面旋回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旋回层序.整个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并划分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建立了研究区内该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有利于东营凹陷南坡该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33.
以孤北~桩海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地震剖面解释、测井资料分析、钻井岩芯观察,在研究区东营组岩石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层序划分及层序特征,共划分出SQ1、SQ2二个长期旋回,Ed1、Ed2、Ed3、Ed4四个中期旋回。同时,还深入讨论了各层序在地震剖面、钻井剖面及测井曲线上的特征;论述了各层序的发育特征。其中,Ed1层序在全区呈对称分布;Ed2层序主要发育下降半旋回;Ed3层序旋回对称明显,全区均有分布;Ed4层序在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通过对该地区层序划分的认识,为该地区的层序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东营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对成岩规律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古近系发育了沙四段底界面(T7)、沙四段与沙三段分界面(T’6)及沙二下亚段顶界面(T’2)等3个二级层序界面。根据对储集层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原有的埋藏成岩作用序列不仅受深度的影响,而且受此层序地层所控制,在层序界面附近和层序体内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据此确定了层序界面附近发育的淋滤、溶解成岩相带和层序体内部发育的黏土矿物转换和化学胶结成岩相带。认识到层序界面通常是流体运移的通道,影响界面上下低水位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内储集层的成岩相展布,对改善储集层储集性能有利;层序体内部储集层成岩差异性明显,储集性往往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35.
刘传联 《沉积学报》1998,16(3):109-114
湖相碳酸盐岩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能提供重要的环境信息。山东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沙一段和沙四段。对47个碳酸盐岩样品碳、氧同位素组分的分析表明:沙一段、沙四中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东营湖均是程度不同的封闭型湖泊。古盐度和蒸发/降雨:沙四中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沙一段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上部沉积时期;古湖水面:沙四上亚段上部沉积时期>沙一段沉积时期>沙四中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古生产力:沙一段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上部沉积时期>沙四中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东营凹陷油气运聚古地下水动力场剖面数学模型的建立、古水文地质参数的再造、模拟初始值的恢复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东营凹陷油气运聚古地下水动力场剖面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已知油田的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推断的东营凹陷油气聚集有利地段,可以作东营凹陷油气田进一步勘探开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免疫进化算法是在现有进化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优化算法,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把该算法应用于排放口最优规划,结果表明:免疫进化算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而且成功地解决了此类问题中存在的非线性目标函数、约束条件过于复杂、"维数灾"等问题.  相似文献   
38.
刘佰琼  徐敏  刘晴 《海洋科学》2015,39(6):81-87
针对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的特点,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构建了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现状评定和综合影响两类评价因子,包含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影响、效益评估四类评价要素,共计15个评价指标。并根据成本型、效益型和固定型指标的特点提出了各自的标准化方法,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方案的综合得分,以此为依据确定围填海规模的适宜程度和适宜等级。以江苏辐射沙洲半岛式浅滩腰沙为例,运用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综合评价方法,确定腰沙海域最佳的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为理论基面+3.0 m。提出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沿海省市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评价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对于围填海规模决策和围填海总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东营凹陷八面河北部斜坡带的断裂特征、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明确了该区的断裂展布特点和断层活动性,弄清了北部斜坡带的演化规律,同时分析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中生代以后,八面河地区存在2种独立的构造变形系统:一是板块边缘相互作用力;二是到后期由于板块的持续俯冲,地幔底辟作用在岩石圈底面产生的牵引力。八面河北部地区在这2种构造力的综合作用下,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40.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为一套紫红色或红色碎屑岩沉积,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因此对该层段原油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分析17个油砂和5个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的基础上,将该区原油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Ⅰ类原油分布于平方王地区和博兴洼陷,Pr/Ph0.8,Ph/nC180.6,伽马蜡烷含量极低,4-甲基甾烷、重排甾烷含量相对高,Ts/Tm、藿烷/甾烷值相对高,可能来源于一套淡水湖相环境下形成的、富含粘土矿物的泥岩。Ⅱ类原油分布于纯化—乐安构造带、陈官庄构造带,Pr/Ph0.6,Ph/nC182,伽马蜡烷含量高,4-甲基甾烷、重排甾烷含量低,Ts/Tm和藿烷/甾烷值低,可能与一套盐湖相泥岩或灰质泥岩有成因关系。Ⅲ类原油分布于青城北缓坡构造带,检测出25-降藿烷系列,伽马蜡烷含量介于Ⅰ类和Ⅱ类之间,可能为早期充注的Ⅱ类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和晚期充注的Ⅰ类原油形成的混源油,且以晚期充注为主。Ⅳ类原油分布于王家岗地区孔店组,具有C29甾烷绝对优势和高含量的伽马蜡烷,推断为Ⅱ类原油和一种来源于浅湖—沼泽相的原油形成的混源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