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鲜水河断裂带在虾拉沱附近的现今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培基 《地震地质》1989,11(3):55-63
本文利用虾拉沱跨断层测量资料,通过必要的数学处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在该处的总体活动趋势和年周期变化,研究了断层活动在主破裂带及其两侧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一个该处断层活动模型  相似文献   
52.
骊山山前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骊山山前断裂是发育于骊山凸起北侧的一条近东西走向并向北倾斜的正断层。断裂形变遗迹,地貌标志、新生代沉积物的厚度变化特征表明,该断裂第四纪晚期以来,在区域构造引张应力场的控制下,一直作掀斜式的倾向拉张运动。在长期的形变过程中表现了蠕滑和粘滑两种活动方式。现在仍在以蠕动的方式运动着。  相似文献   
53.
通过一些典型节理化岩体模型变形破坏过程中的AE事件的定位分析和破裂面形态的研究,探讨了不连续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单节理岩体变形破坏的空间动态特征受节理角控制,随着节理角从小变大,岩体的变形破坏方式从AE在局部集中的突发式失稳向AE弥漫于整个节理层面的类似渐进式的破坏形式发展;失稳破裂面从简单的整体状岩-膏界面变成形态复杂的层内复合破裂面;复杂节理岩体的变形破坏受一条(组)主导构造控制,强AE事件集中发生在不连续构造交汇部位,在包含多条主构造的岩体模型中最终失稳破裂面只与最后阶段AE的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54.
In this paper,a study of the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deformation disasters in the city of Tianjin caused by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e recent remeasurements of the geodetic controlling network of Tianjin and from on-site investigations after the earthquake.Thes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ground deformation in the Ninghe and Hangu areas near the epicenter reflect directly the co-seismic crustal stress,while the serious ground deformation and the engineering earthquake damages in the urban districts of Tianjin are controlled to a great extent by the lo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ructures,showing a kind of secondary disaster.Several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posed in the paper concerning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educing the earthquake damage in big cities.  相似文献   
55.
被动椭圆形标志物应变分析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计算机数学模拟的方法更深入地探讨了椭圆形标志物应变分析技术(R_f/Φ去应变法、Shimamoto等提出的代数法、调和平均值法和算术平均值法)的适用条件。一共形成了十一组有代表性的应变前数组,四种变形路径:纯剪、单剪、纯剪加单剪和体变。当应变前数组在(-90°,90°)内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时,无论变形路径是哪一种(共轴的还是非共轴的),上述的所有方法都是适用有,且以代数法最佳。当应变前数组具有优选方位(单峰分布)且变形路径为共轴递进变形时,在一定条件下,R_f/Φ法能用来估计应变。经分析发现当应变足够大时,调和平均值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应变计算法。  相似文献   
56.
三道溜河地区太古宙岩浆-构造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道溜河地区处于中朝准地台北东缘,北西起自著名的夹皮沟金矿,南东至四道砬子河,太古宇出露广泛。笔者在此进行1:5万区调时,共发现了六次岩浆-构造事件,由老至新依次为:787角闪辉石岩、岭东片麻岩、大朝阳沟斜长角闪岩、三道溜河TTG岩组、唐胡店沟二长花岗岩、五道砬子河变辉长辉绿岩(发生在元古宙早期,在时空上与太古宇关系密切)。上述事件,表现为基性岩类与酸性岩类交替出现。基性岩事件依次为超基性岩-基性岩-偏碱性基性岩,稀土元素总量由高至低,微量元素Ba、Mn、Zr递增,Pb、Zn递减。酸性岩事件依次为中酸性岩-酸性岩-偏碱性酸性岩,稀土元素的La/Lu、ΣCe/ΣY由低到高,总量变化不大,微量元素Co、Cr、Ni、Cu递减。本区的构造运动与岩浆侵入活动相辅相成,古穹窿构造及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了Au、Ag、Cu等矿产的展布。  相似文献   
57.
薄万举 《内陆地震》1994,8(3):221-228
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①②[7],对拟合、滑动外推、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各个环节做了适当的改进.同时,引入概率统计中的有关知识.选择一个相对最佳评判方案,用京、津、唐地区流动点短水准,短基线资料进行了地震预报的研究,为用形变资料经过评判统计进行地震预报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最后,以讨论的方式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8.
蕴震系统是在多种环境动力因子作用下,由多个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强烈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巨系统”或“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本文概述了蕴震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理论,提出并采用蕴震系统方向信息合成法研究了相应的构造微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59.
阿尔金断裂花海段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时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表地质调查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对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经阿克塞至肃北向北东东方向延伸,既没有止于玉门市西北的宽台山,也没有延伸至金塔盆地,而是止于其间的花海盆地花探7井东侧。阿尔金断裂花海段的变形时间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期和晚更新世末,以后者最为强烈。与红柳峡段的对比说明变形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变形方式主要为走滑兼逆冲,主要构造样式为半花状构造,并派生有一系列向南西西方向收敛的弧形断裂。  相似文献   
60.
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填图数据,从黔西南金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分析出发,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预测金矿远景资源量,分析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探讨金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综合分析认为,黔西南金的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物质来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尚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