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疏勒河昌马灌区地处极度干旱的西北内陆。正在实施的“疏勒河流域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 (1996~ 2 0 0 5年 ) ,在昌马灌区开垦荒地 3 13× 10 4hm2 ,盐渍土占 6 5 5 %。因此 ,盐渍土的改良问题直接关系工程目标的实现。在分析昌马灌区盐渍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盐渍土的类型及分布特点 ,并提出具体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2.
ReviewoftheResearchesonChangmaandFutureObservationalStudy(KORMEX)Jai-HoOh,Won-TaeKwonandSang-BomRyoMETRI,KoreaMeteorologicalA...  相似文献   
23.
昌马地震应力场及发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前人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了昌马盆地的立体地质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了1932年昌马7.6级地震前后应力场的变化及其昌马地震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震源断层走向与利用主压应力推测的断裂走向相差65°,可能是由于地壳浅部旋转的主压应力与深部北东方向的主压应力所产生的力矩使块体发生旋转所致,其枢纽点即为震源所在;同时,该旋转也导致了地震断层和震源断层在力学性质和几何性质上的不同。(2)昌马地震是在闭锁、贯通和块体旋转联合作用下形成的。(3)区域应力场与局部应力场不一致、应力松弛单元的出现可能与地震的孕育、发生有关。(4)断裂活动的不均一性与平面最大剪应力分布不均匀成正相关,且各断裂均以相对左旋走滑兼挤压为特征,但是其走滑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24.
王华林  侯珍清 《地震研究》1994,17(1):79-107
昌马断裂带是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活动强烈的左旋走滑断裂带。它表现为重力、航磁、地壳厚度的综合异常梯度带,属于断面陡、切割深的超岩石圈断裂。昌马断裂带由12条长4公里至18公里不等的不连续的主断层和4条次级断层组成,可划分为东、中、西三大段落。断裂的水平位移和滑动速率具有分段性,全新世以来,东、中、西三段的左旋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4.1毫米/年,2.6毫米/年和1.5毫米/年。北东东、北北西和北西西三个方向断层的位移具有分级特征,不同级别的位移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全新世以来北东东、北北西和北西西三个方向断层的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4.1毫米/年、3.8毫米/年和2.7毫米/年。白垩纪以来,昌马断裂呈天平式运动,显示了枢纽断裂运动特征,枢纽轴位于断裂中段。昌马地震震源破裂性质及其反映的震源应力场与地震破裂带的破裂性质及其反映的构造应力场不一致。昌马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映了北北西~南南东挤压,作用应力近于水平的震源应力场;昌马地震破裂带的变形组合反映了东北~南西挤压的构造应力场。昌马地震破裂带长120公里,分为东部正走滑段、中部逆走滑段和西部尾端破裂段,显示了多个水平位移峰值。全新世以来,沿昌马断裂发生了6次强震事件,强震复发  相似文献   
25.
侯康明 《内陆地震》1990,4(3):230-238
利用仪器记录资料,讨论了自1954年以来昌马断裂带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6.
昌马断裂带滑坡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人工探槽资科,以及14C年代数据,讨论了昌马断裂带滑坡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年代等问题。  相似文献   
27.
闫成云 《甘肃地质》2007,(Z1):56-60
通过对昌马水库运行前后不同时期疏勒河流域各盆地河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论述,详细对地下水补给量及其各主要补给项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总体呈减少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更新能力被削弱。昌马水库运行后,中游玉门踏实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幅减少,比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3.11×108m3、2.95×108m3,下游安西敦煌、花海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小幅增加。中游盆地泉水溢出量大幅衰减,与60年代比削减了53.2%。  相似文献   
28.
1∶25万玉门镇幅(K47C004001)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主要进展如下:敦煌岩群总体为一套孔兹岩系组合,时代厘定为古元古代,从中新解体出了一套浅变质火山岩组合和浅变质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合,获得了大量微古化石,分别厘定为长城纪铅炉子沟群和蓟县纪平头山组、野马街组。对区内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详细剖析,创新了有限应变测量的技术方法,识别出了敦煌岩群的5次变形事件。通过对昌马洪积扇不同沉积物粒度的统计分析,识别出7次粒度变粗事件,结合大量ESR测年数据,揭示了沉积物粒度突变事件与高原隆升期的必然联系。查明了区内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和演化序列,将侵入岩划分为同源、异源、构造混杂、变质混杂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9.
对分布在河西走廊西段疏勒河中游昌马冲洪积扇上的20个水文地质钻孔及其孔旁电测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电测深曲线横向电阻(T)与水文地质参数导水系数(T水)的函数关系。依此,可由电测深资料估算水文地质参数(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涌水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