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1.
黄河中游粗泥沙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形成的最重要组成物质,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是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根本之策。笔者采用从大尺度向小尺度梯度分析、生态问题识别诊断与综合评判等方法,确定了陕西省榆林市北部7个黄河一级支流区为粗泥沙主要来源区,并在识别出粗泥沙主要来源区生态问题及其之间关联性、紧迫度、优先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榆林黄河中游粗沙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对策。即围绕2个核心目标、3个关键问题,将研究区划分为10个保护修复单元,提出布局7类工程和29个子项目,构建“1廊2带3区多点”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达到提升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韧性,实现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缓解拦沙坝、水库和“地上悬河”泥沙淤积压力的目标。研究成果对于保障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12.
黄河流域横跨昆仑、秦岭、祁连造山带和华北克拉通4个大地构造单元,以贺兰山-六盘山、太行山的深大断裂为分界。长期以来,黄河流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是中国的“能源流域”。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较为齐全,优势矿产以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钼、金、铁、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膏等为主,集中发育于古生代和中生代。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内矿产资源呈现集中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秦岭等地区,涉及11个成矿区带,已形成石油、天然气、煤炭、铝土矿、金、钼、铜、铅锌等19处矿产资源基地。通过找矿新发现,流域内的页岩油、金矿、锂矿及氦气等战略性矿产资源表现出巨大的找矿潜力。改善能源开发布局,推进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开采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全面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13.
砒砂岩集中分布于黄河中游晋陕蒙交接地带的多沙粗沙区,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造床质粗泥沙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关黄河安澜。由于砒砂岩孔隙发育、结构松散,遇水崩解等特性,以及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砒砂岩极易发生风化、侵蚀,且侵蚀机制复杂、侵蚀类型多样。系统探究砒砂岩的风化、侵蚀与搬运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过程是遏制粗泥沙入黄的关键。基于文献检索,笔者系统整理砒砂岩风化与侵蚀机制,分析坡面、沟道侵蚀与搬运演化过程、产沙产流规律,梳理有关砒砂岩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遏制砒砂岩粗泥沙入黄的对策建议。(1)聚焦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2)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探索面向粗泥沙的水土保持新体系。(3)创新多元化投入、跨地区联动,多部门协作,多专业融合的遏制粗泥沙入黄工作机制。(4)加强砒砂岩风化-侵蚀-搬运机制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14.
马阳  崔洋  张雯  李欣 《干旱气象》2023,(1):43-53
为预估黄河流域宁夏段不同地区未来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利用宁夏区内19个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和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模式数据,在检验CMIP6模式对宁夏气温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不同情景下宁夏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未来气温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CMIP6大部分模式对黄河流域宁夏段年平均气温模拟能力较好,空间相关系数为0.603~0.930,时间相关系数为0.381~0.782,多模式集合优于单个模式模拟效果。(2)在SSP1-2.6、SSP2-4.5、SSP3-7.0、SSP5-8.5 4种情景下,预计2021—2099年黄河流域宁夏段年平均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增温速率为0.09~0.68℃·(10 a)-1。不同情景下增温速率差异明显,SSP1-2.6情景下呈减小趋势,SSP2-4.5情景下先增后减,SSP3-7.0情景下呈“增大、减小、增大”特征,SSP5-8.5情景下呈增大趋势。(3)预计4种情景下21世纪30年代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分别达10.91~11...  相似文献   
415.
绿色创新具有生态环境友好和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双重属性,厘清绿色创新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5—2019年黄河流域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从“集聚-网络”视角探析了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格局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水平增速放缓,上中游城市后发追赶,城市间差距逐渐缩小,存在动态集聚特征。(2)绿色创新空间集聚格局呈现由东至西渐进发展态势,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绿色创新水平整体跃迁,形成片状集聚,而其余城市群形成点状跳跃式的“核心-边缘”发展格局。(3)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密度低且高度不均衡,形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郑州、西安和银川为四边形骨干的“金字塔”形。(4)融入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对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且稳健地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呈现出倒“U”形关系,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网络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绿色创新,网络中心度、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16.
本文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山东省地理省情监测数据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运用格网化研究方法分析了2017年以来黄河流域(山东段)“三生空间”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情况。研究成果表明黄河流域(山东段)“三生空间”以生产空间为主,其次为生态空间,面积最少的为生活空间。近年来,“三生空间”时空演变情况为生活空间、生态空间面积增加,生产空间面积下降。黄河流域(山东段)“三生空间”研究成果可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17.
为探究1990—2020年黄河流域森林覆盖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本文基于土地覆盖、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数据,使用转移矩阵、Theil-Sen Median和Manna-Kendall趋势分析、地理探测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森林覆盖范围扩大,覆盖面积增加近2万km2;(2)1990—2020年,黄河流域168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仅两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减少;(3)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结果表明,短波辐射对森林覆盖分布解释力最大,交互探测表明,降雨和高程的交互作用对森林覆盖分布解释力最强。本文可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18.
推进黄河流域系统治理与黄河水沙协同调控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的关键。因受气候、生态、地形地貌和强人类活动等多系统耦合影响,约束黄河水沙整体行为的分系统协调以及各单系统水沙关系协调的表征指标筛选及其阈值确定,一直是治黄实践的难题。基于维持黄河全流域水沙平衡,构建了黄土高原-干流河道-河口水沙协同调控三级指标阈值体系,包括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结果表明:(1)流域侵蚀防控指标阈值体系中,60%的林草梯田覆盖率下可致产沙的次降水量阈值为57 mm;可基本遏制流域产沙的林草有效覆盖率和梯田比阈值分别为60%和40%;淤地坝拦沙减蚀阈值为三级沟道控制率40%~50%。(2)河道水沙调控指标阈值体系中,近期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阈值约为2 000 m3/s,远期黑山峡水库建成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阈值约为2 500 m3/s;近期潼关高程调控阈值约为328 m,远期古贤水库建成后潼关高程可冲刷下降至326 m左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阈值约为4 000 m3/s。(3)考虑黄河三角洲淤蚀动态平衡,河口稳定沙量阈值约为2.6亿t/...  相似文献   
419.
加快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对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供需视角探究环境规制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2008—2020年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环境规制促进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升级,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环境规制在供给端通过要素升级与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需求端通过消费升级倒逼产业结构升级;(3)环境规制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与地区资源禀赋和互联网发展程度有关,在非资源型城市或互联网发展程度较高城市,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既依靠供给优化,又依托需求牵引,但在资源型城市或互联网发展程度较低城市,仅依靠供给优化;(4)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以产业转移为主要表现形式,验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升级,应健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环境规制的供给优化与需求牵引效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20.
科学量化并分析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其旅游经济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视角揭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内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均值呈现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省区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空间分布呈现“西低东高”格局。(2)动态效率方面,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和核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均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极化现象减弱,且技术进步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变动的贡献更大。(3)影响因素方面,环境规制和城镇化水平在促进当地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过程中呈现出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技术水平和旅游产业集聚对当地和邻地的影响系数均为负;而经济发展水平会抑制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呈现出显著的正向溢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