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2篇
  免费   864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328篇
地球物理   439篇
地质学   2318篇
海洋学   1104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49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斜带髭鲷后肠、头肾和脾脏中肥大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景良  闫琳  王湘平 《海洋学报》2009,31(2):120-128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了斜带髭鲷的后肠、头肾及脾脏中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器官组织中均发现有肥大细胞,但以后肠和头肾分布较多;这些肥大细胞的表面具有胞质突起或表面折叠。根据其特征性胞浆颗粒所含特殊亚结构的不同,可初步认为斜带髭鲷肥大细胞可能存在Ⅰ型和Ⅱ型两种亚型。Ⅰ型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后肠粘膜固有层、粘膜下层和头肾的结缔组织中,其特征性胞浆颗粒具有微粒样特殊亚结构;Ⅱ型肥大细胞仅分布于头肾和脾脏的结缔组织中,其特征性胞浆颗粒则具有漩涡样、线团样、蜂巢样、细粒状、无定形和混合型等多种晶格状特殊亚结构。同时,这两种亚型肥大细胞均存在脱颗粒现象。由观察结果可知,斜带髭鲷后肠、头肾及脾脏中存在大量的肥大细胞,并且其特征性胞浆颗粒具有精细的特殊亚结构。  相似文献   
992.
横向受迫振荡圆柱低雷诺数绕流问题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雷诺数Re=200的圆柱在均匀来流中横向受迫振荡的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变运动圆柱的振荡频率和振幅,分析圆柱所受作用力及圆柱尾流泻涡结构的变化特性,振荡圆柱在非锁定状态和锁定状态下作用力曲线和圆柱尾流泻涡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圆柱振荡频率和振幅情况下单个振荡周期内圆柱尾流泻涡结构模式之间的转换特征.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序批式实验,分别以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为吸附材料,考察接触时间、pH等因素对废水中Pb2+生物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对低浓度Pb2+(0~20 mg/L)能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当Pb2+浓度在20~100 mg/L时,浓度越低,达到平衡时间越快,以被动吸附为主.在Pb2+低浓度条件下(0~20 mg/L),初始pH为4~5时,Pb2+的去除率达99%以上,且初始pH值是影响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重要因素.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对Pb2+的生物吸附符合朗缪尔(Langmuir)方程,在pH为4及25 ℃下,活性污泥饱和吸附量为59.88 mg/g,颗粒污泥饱和吸附量为80.65 mg/g.因此,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可作为有效的生物吸附剂处理低浓度(0~20 mg/L)含铅废水,且颗粒污泥比活性污泥的生物吸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4.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thorium-234,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in the upper 150 m of water columns from five stations in the Prydz Bay, the Southern Ocean were determined during the 22nd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from November 2005 to March 2006 ). The disequilibria between thorium-234 and its parent uranium-238 in upper layer was used to derive the averaged residence time of thorium-234, which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latitude to the south and a minimum value, 1 - 8 d for particulate thorium-234 and 29 - 48 d for dissolved thorium-234, appeared at the medium latitude station, and the export fluxes of thorium-234 were calculated too and 'a maximum value, 0. 35 -0. 63 Bq/(m^3 · d) for the particulate thorium-234 and 0. 44 -0. 65 Bq/ (m^3 ·d) for the dissolved thorium-234, appeared at the same station. The export flux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t different water columns were derived by two methods with irreversible scavenging model, and the averaged values were 104. 7 mmol/ ( m2 · d ) ( E method) and 120. 6 mmol/( m2·d ) ( B method ),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a relatively high new production would exist in summer in the Prydz Bay where it will play a potential significant role in sequestering the absorption CO2 to deeper ocean.  相似文献   
995.
方建勇  陈坚 《台湾海峡》2008,27(2):221-229
本文根据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获取的悬浮体样品,采用了"微孔滤膜法"取得数据,利用偏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悬浮体含量在水平分布上为由近岸向外逐渐降低,总体上表层悬浮体含量高于底层;悬浮体的成分包括粗颗粒组份(它生矿物碎屑、自生矿物和生源碎屑)和细颗粒组份(无机矿物颗粒和超微生源颗粒),其中表层矿物碎屑分布特征为由岸向外递减,底层矿物碎屑则为近岸低、浅滩区高和浅滩外侧低;自生矿物和表层生源碎屑都具有自岸向外增加的特点;细颗粒组份中无机矿物颗粒为主,超微生源颗粒含量较少.研究区悬浮体分布受水文因素、物质来源及海底地形的影响,中国大陆陆源输入影响研究区悬浮体成分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6.
水下滑翔器主体外形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下滑翔器主体外形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考虑内部机械结构限制的条件下,建立了主体外形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CFX计算了若干主体形状的绕流阻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映射主体外形的尺寸参数与绕流阻力的BP神经网络.然后将建立的神经网络作为优化设计问题的目标函数,采用坐标轮换法对滑翔器主体外形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尺寸参数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997.
北赤道流分叉点及南海北部环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北赤道流分叉点、南海北部环流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就黑潮对南海的影响所作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北赤道流分叉点的位置对于北赤道流系水体疏运变化及在黑潮和MC之间水体、热量、盐度输运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约在14.6°N上,分叉点位置随深度增加而北移.分叉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在春、夏季向南移动,而在秋、冬季则向北移动.年际变化与ENSO现象相关紧密,在El Nio事件NEC分叉纬度处于最北端,在La Nio事件处于最南端.对于分叉点位置的定量化研究,仍然需要更多的观测结果进行研究.季风和黑潮是影响南海北部环流的两种主要因素.南海北部上层流场主要由广东沿岸流、黑潮入侵流套、东沙海流、南海暖流和吕宋海流组成.除海盆、次海盆尺度环流外,受季风、黑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南海表现出多涡结构.通过近些年的卫星观测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人们对南海中尺度涡的认识大大加深,但要想模拟出风应力形成涡的机制,还需要提高风场和模式的分辨率.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对南海流场的垂直结构、以及春-秋季季风转相时期的流场结构等还研究得较少.吕宋海峡水交换是西太平洋对南海影响的主要途径.黑潮在吕宋海峡附近的形变一直是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黑潮入侵有3种观点:(1) 认为黑潮经过吕宋海峡形成流套结构,并分离出中尺度涡影响南海流场、水团结构;(2) 认为黑潮有一直接分支分离出来进入南海形成黑潮分支;(3) 认为吕宋海峡水交换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西太平洋对南海的水团输送另有机制.北赤道流分叉点在对黑潮的水体、热量、盐度输运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黑潮对南海北部环流的影响可能与NEC的分叉点位置有关,但目前对NEC的分叉点位置与南海北部环流相关性的研究甚少.最后提出了对未来加强该方面研究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998.
对X渡段雷达记录的连续雷达图像进行分析,能够获取海浪和表层流信息.不存在海洋表层流情况下,雷达图像的谱能量分布在静水频散关系确定的平面上,而雷达相时海浪场的运动(比如表层流)使雷达图像的谱能量分布产生多普勒频移,对此频移进行最小二秉拟合.可以确定表层流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9.
以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为实例,利用HYSYS和PIPEFLOW软件,分析了影响海底混输管网计算的若干因素,指出了HYSYS和PIPEFLOW的适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海底混输管网优化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西边界流输运可以用Sverdrup理论推算出来.本文首先利用ECMWF再分析风场数据,计算了44年的月平均的风应力旋度及Sverdrup体积输运,在北太平洋3条纬度上对Sverdrup体积输运进行积分,得到Sverdrup体积输运的季节变化,从中发现,在向赤道流动的方向上,Sverdrup体积输运在冬季存在最大值,夏季存在最小值;同样利用ECMWF再分析波浪数据,计算了44a的月平均的Stokes体积输运,在相同纬度上对Stokes体积输运进行积分,得到Stokes体积输运的季节变化,从结果中发现,在向赤道流动的方向上,Stokes输运在冬季存在最大值,在夏季存在最小值.在本文中设定R=T_(st)/T_(sv)×100%,T_(st)为Stokes体积输运,T_(sv)为Sverdrup体积输运,发现Stokes输运和Sverdrup输运存在同位相的季节变化,并且(-R)冬季平均值在5%以上,年平均值在2%~3%左右,从而推断出波浪诱导的输运对Sverdrup输运,既对西边界流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