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底油气集输管网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  潘斌 《海洋工程》2003,21(4):104-109114
对海底油气集输管网进行了可靠性评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树状海底油气集输管网可靠性评价的方法,将流可靠度和单元重要度的概念引入到海底油气集输管网可靠性的分析中,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海底混输管线严重段塞流动的预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孝轩  宫敬 《海洋工程》2005,23(4):121-128
随着海洋油气田开发向深水海域发展,海底混输管线距离过长,且存在立管系统,容易形成严重段塞流动的现象日益严重.在严重段塞流工况下,管线的流动参数,如压降、段塞长度、段塞频率、持液率都随时间变化,并且表现为周期性变换的压力波动以及间歇出现的液塞.严重段塞流的不稳定性给油气田集输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本文介绍了海底混输管线中严重段塞流动预测与控制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进展,同时,对于节流、气举、分离等8类15种控制严重段塞的方法分别进行了评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海底油气混输管线严重段塞流动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的线性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海上油田开发的油气集输管网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海底管网投资的线性规划模型,即“0~1”整数数学规划模型,运用图论和网络分析中的生成树方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该方法能够对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系统进行规划,并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出了投资费用最省的管网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胜利埕岛油田海底长输天然气管道为例,较系统介绍了海底管道勘测方法,根据调查资料成果,划分了调查地区地貌特征类型,给出了天然气埋设探测状况,总结了水深变化规律和区域水深差异特点,分析了水深变化、海底冲蚀和地质作用等因素对海底管道可能造成的影响,为管道安全生产、灾害预报评估和今后海上工程调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底管道敷设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对工程海域的水质和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建立了2D悬浮泥沙输移模型,结合水动力模型,对舟山市临城至虾峙岛、六横岛输配水工程中海底管线敷设引起的悬浮泥沙的输移规律进行模拟研究,预测悬浮泥沙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1号工段管道敷设对海水水质影响最大,2号工段...  相似文献   

6.
风暴浪对埕岛油田海域海底冲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76、1993年埕岛油田海域测深资料,采用浅水海浪数值计算模式,风暴浪对该海域海底冲刷和岸滩侵蚀的影响,分析了海底冲刷机理,提出了采用数值模式预测海底冲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底斜坡稳定性受风暴潮、海底地震等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易发生失稳破坏,产生较大的海洋地质灾害问题.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海底斜坡稳定性研究进展;利用GEO-SLOPE滑坡分析软件进行海底边坡稳定性计算,建立研究区斜坡有限元模型、滑移模式,确定模型计算的基础资料如海底地形参数、地层结构参数、土体强度参数等指标,模拟大风浪和地震力作用等极端条件下斜坡稳定性可靠度计算和数值分析,确定海底斜坡失稳空间特征和斜坡失稳概率,对促进今后的海底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底滑坡对置于海床表面管线作用力的CFD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涛  王寒阳  张宇 《海洋学报》2016,38(9):110-117
海底管线是海洋工程中用于传输原油和天然气等的重要通道,通常放置在海床表面或处于悬跨状态。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法模拟了不同冲击角度下海底滑坡对置于海床表面的海底管线的作用,得到了管线所受的轴向荷载和法向荷载与滑坡冲击角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沿冲击方向管线截面形状与管线所受阻力之间的关系。对已有研究进行拓展延伸,丰富了不同工况下轴向阻力系数和法向阻力系数的计算成果,得出了海底滑坡对置于海床表面管线冲击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安装应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管道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海底管道能否长久地安全运行。对施工期间各种环境荷载、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海底管道在力和变形进行计算,分析和监控、是确保底管道施工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计算实例对浮拖法敷设海底管道安装计算分析的方法作了研究,并对胜利海洋石油开发公司与天津大学合作研究开发的涨底管道安装分析软件在胜利岛油田海底管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海底勘查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民 《海岸工程》1995,14(4):51-55
介绍用于探测海底三维地质特征的海底量的最新发展,主要包括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海底形貌观测技术,海底地层声学探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方法(CFD-DEM)模拟海底管道床面的冲刷过程。经过模型验证,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其可以应用于海底管道周围的冲刷模拟计算。冲刷初期的结果增强了目前对启动阶段粒子运动机理的理解,即管前后压力梯度造成的渗流作用导致粒子运动。对完整冲刷过程的模拟中,发现冲刷分为冲刷启动阶段、间隙冲刷阶段和尾迹冲刷阶段。间隙冲刷阶段管道下方粒子具有较大速度,冲刷坑快速向下方发展。进入尾迹冲刷阶段后,管道后方出现周期性脱落的涡旋,沙丘上的粒子速度更大。同时利用DEM更具直观性的独特优势,首次得到了14个典型位置处颗粒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对于理解冲刷过程中粒子的运动情况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海底管道对海上油气田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东方1-1海管进行了连续6年的无人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 operatedvehicle,ROV)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海管悬跨的分布特征以及变化情况,按海管悬跨严重程度进行了风险等级分区。结果表明在受水动力影响最大的深水平坦区海管悬跨分布密集,并有逐年加剧趋势,安全风险较大。并对悬跨形成机理和极限悬跨长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介绍了沙袋支撑和局部抛石填埋悬跨治理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对比分析了治理效果情况,认为局部抛石治理方法效果优于沙袋治理。  相似文献   

13.
鉴于海底管道的服役水深越来越深,主要采用犁式挖沟机对预铺设于海床之上的海底管道采取后挖沟的方式将海底管道埋设于海床之下,以保护其免受不必要的损伤。针对后挖沟深度H是海底挖沟机的重要设计参数,也是影响管道悬跨的重要因素的问题,对SMD(UK)犁式挖沟机展开参数优化,确保作业过程中悬跨段管道在外部静水压力作用下,海底管道不会发生屈曲破坏。采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了作业前和作业中两种工况下的悬跨模型,分析机械手对接触部分管道的损伤,结果显示,作业中的机械手对悬跨管道的损伤更大;同时,建立了作业中不同管径下,后挖沟深度对管道损伤的安全裕量关系曲线。进一步,结合作业中不同挖沟深度下的管跨段屈曲数值模型,对处于外部静水压力作用下的悬跨管的屈曲失效展开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后挖沟深度的加大,不同管径下的悬跨段管道局部出现塑性压溃的临界压力值不断降低;管道外径的增大,降低了同一后挖沟深度下发生屈曲失效的压力值。最后,在后挖沟深度与外部静水压力组成的区域内,建立屈曲失效临界关系曲线,并划分出工作区和压溃区,为深海管道后挖沟埋管的施工提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某海底管道实施了漏磁原理腐蚀缺陷内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 该管道2 km 范围内存在腐蚀深度比较大的管道外壁腐蚀缺陷。为了弄清楚这种腐蚀发生的原因, 参照管道预制工艺条件和海上铺设施工记录等资料, 研究了腐蚀缺陷的位置、形貌等现象的规律。研究表明, 管道预制和铺设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导致管道防腐蚀涂层和防水层产生轻微缺陷, 在服役后诱发了腐蚀。根据结论, 对管道设计、预制和铺设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As there are no specific guidelines on design of subsea pipelines crossing active seismic faults, methods for land buried pipelines have been applied to. Taking the large seismic fault movement into account, this paper proposes improved methods for seismic designs of subsea pipelines by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ing the real constraining of soil on the pipelines, the interaction processes of soil with the pipeline, the plastic slippage of the soil, and the elastic-p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pipeline materials. New formulas are given to calculate the length of transition section and its total elongation. These formulas are more reasonable in mechanism, and more practical for seismic design of subsea pipelines crossing active faults.  相似文献   

16.
海底管线调查综合物探作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底石油管线调查方法包括物探方法和潜水方法或两者的结合。综合物探作业方法是综合利用浅地层剖面、旁侧声纳、测深仪、磁力仪等手段探测和分析海底管线状态。文章给出各种物探手段联合作业方法、作业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对布线方法、仪器选择原则及作业关键点进行较详细的说明,对海底管线综合物探作业给与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运用腐蚀分析的方法, 对渤南油气田海底管道的内检测结果进行了清出物分析、腐蚀规律分析及维修因子分析, 得出了管道的腐蚀规律和安全状况, 并提出了本条海管的运维建议。海底管道内检测结果腐蚀分析方法的应用, 是国内首次将这一办法系统地应用于海底管道内检测结果分析, 对于今后海底管道内检测的结果分析具有开创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底影像存在着对比度低、噪声污染严重、图像质量差等问题,采用传统算子的海底管线边缘图像中含有大量的无用和断裂边缘信息。文中将多尺度边缘检测和匹配跟踪相结合,提出利用平稳小波变换的海底管线边缘检测方法;在提取边缘的同时利用匹配跟踪手段对噪声干扰进行抑制,提高图像目标边缘检测质量。通过对海底管线和测试图像边缘检测实验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在抑制图像噪声的干扰、提高水下目标边缘完整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边缘提取算子,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Proper pipeline route selection i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a typical oil explo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roject. Improperly selected routes could have severe consequences including pipe failures, oil spillage, and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Consequently, technologies lik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to facilitate the oil pipeline route selection procedure—especially for onshore routing projects. Surprisingly, not much has been document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o offshore pipeline routing. With recent discoveries on the merits of offshore oil explo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d the analytical capabilities of GIS to the unique offshore domain. However,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regarding the limitations of GIS in accurately prioritizing diverse selection criteria in typical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CDM) problems like route selection.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offshore/subsea pipeline routing constraint using a hybri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 which integrates a GIS and fuzzy logic-based approximate reasoning (AR) models for optimal performance. The resultant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SDSS)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in Malaysia. The AR algorithm calculated the significance level of the multiple criteria using various fuzzy linguistic variables and membership functions. The aggregated priority ranking from different pipeline routing exper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criteria (61.4%) significantly exceeded that of other equally important criteria in the study area. These rankings were inputted into the SDSS to simulate various probable routes. Final results accurately highlighted an optimal route, which places a premium on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in the subsea study area—in alignment with the preferences of majority of the experts.  相似文献   

20.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水流作用下轴线倾斜海底管道的三维局部冲刷问题。利用超声波探头监测管道下部冲刷沿管轴线方向的扩展过程,分析海底管道三维局部冲刷的动态发展机理。由模型沙的冲蚀试验,建立沙床面剪切应力与泥沙表观侵蚀速率之间的关系式,并引入经验公式对沙床面剪切应力放大系数、泥沙表观侵蚀速率以及远场床面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由倾斜管道模型试验,在分析冲刷扩展位置随时间变化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上述经验公式以及沙床面剪切应力放大系数与管道埋深的关系,建立轴线倾斜海底管道冲刷扩展速率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