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415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330篇
地质学   1375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31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模拟酸雨对阳离子在土体内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利用室内模拟酸雨的土柱实验,研究了在红壤表土施用钾肥后酸雨对不同土层交换性阳离子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土体深度,表土直接受酸沉降的淋溶,也是最容易发生酸化的土层, pH 2.5酸雨淋溶后,表土 pH值下降到 3.5~ 4.2,这是铝的缓冲范围,且土壤交换性 H 和 Al3 含量的增加显示出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效率和缓冲能力的急剧减弱; pH 4.5酸雨淋溶后, A和 B层土壤 pH值上升了 0.3~ 0.5,其机理与的专性吸附释放 OH-有关;表土施用钾肥后, K 交换土壤表面的 H 和 Al3 ,引起土壤交换性 H 和 Al3 向下迁移;不同 pH值的酸性降雨引起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向下迁移和淋失的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 pH 2.5酸雨淋溶后土壤溶液中钾的含量高于 pH 4.5酸雨淋溶的,但交换性钾含量低于后者; pH 2.5和 pH 4.5酸雨淋溶后交换性钙的淋失量分别占原土的 50%~ 70%和 20%~ 40%,这表明酸雨淋洗会导致养分库的损耗,造成土壤养分贫瘠.  相似文献   
992.
姜平 《福建地质》2004,23(3):139-143
通过1:25万厦门市、东山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福建沿海动力变质带南段中同种原岩不同变形强度的动力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揭示了晚侏罗世侵入岩在动力变质过程中,从未变形岩石到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的变化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为动力变质岩的原岩恢复提供了依据,并为岩石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迁移这一理论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93.
全新世海侵对长江口沿海平原新石器遗址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王张华  陈杰 《第四纪研究》2004,24(5):537-545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岸太湖和里下河两大平原新石器遗址分布和迁移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两地新石器文化均起源于7000aB.P.前。可以认为全新世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是两地新石器文化兴起的原因。之后里下河平原经历了由全新世海侵引起的盐沼化过程,古文化发展受到明显的抑制;相比之下,太湖古平原为一丘状台地,地势高爽,加上贝壳砂堤对海水的有效阻挡,盐沼化过程稍弱,古文化得以延续和繁荣。  相似文献   
994.
老湾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低温(T=150~300℃)、中-低盐度(Ws=2.37%~9.23%)、浅成(P=23~45MPa)、弱酸性、弱碱性(pH=6.1~7.7)和还原环境下(Eh=-0.72~-0.64).金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流体中含金络合物溶解度的减小,从而导致金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95.
张玉军 《岩土力学》2008,29(1):212-218
高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处置库围岩中地下水的密度因溶质浓度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将影响到饱和-非饱和孔隙介质中近场和远场的热-水-应力耦合过程, 同时温度场、应力场也要对地下水中的核素及矿物质迁移产生作用。考虑这两个因素,建立和引入了相关的应力平衡方程、水连续性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渗透迁移方程,并研制出了对应分析孔隙介质中热-水-应力-迁移耦合问题的二维有限元程序。通过对一个假定的核废料地下处置库在核素泄漏后多场耦合过程的数值计算,考察了近场围岩中的温度、应力、孔隙水压力、核素浓度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初步显示了所建模型及程序可模拟热-水-应力-迁移耦合现象,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6.
本利用山东,江苏省地震台网的资料,对苍山5.2级地震前沂沭带南段地震活动性参 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苍山5.2级地震前沂沭带南段3、4级地震活动增强,应变能释放速率加速,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变化,震前出现明显的低值异常时段和低值异常区。据比异常变化曾在震前提出过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997.
位于甘肃靖远地区的水泉尖山-崛山吴山南麓断裂带早第四纪前为走向逆断层,第四纪中期出现左旋走滑迹象.研究结果表明,水泉尖山-崛山吴山南麓断裂带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与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形成和强烈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库.  TAJ  良可 《国土资源信息化》1999,(2):F003-F003,F004
  相似文献   
999.
广西弄拉白云岩环境元素的岩溶地球化学迁移   总被引:38,自引:17,他引:21  
蒋忠诚 《中国岩溶》1997,16(4):304-312
广西弄拉是典型的岩溶峰丛山区,主要的岩石是泥盆系东岗岭组泥硅质白云岩,不但富含Ca、Mg碳酸盐成分,而且Al、Fe、Si、P、K等常量元素和Mn、Zn、Cu、Co等微量元素的背景值也较高。在岩溶地球化学过程中,岩石的碳酸盐成分迅速溶解并以很高的浓度正向迁移,岩溶泉水的暂时硬度一般为13~15德国度,郁闭森林下的最高值可达18.9德国度;并伴随岩石的溶解,难溶的Fe、Si、Al、P、Mn元素在岩溶水中也有一定的含量。岩溶泉水在地表流动中,CO2逸出,元素发生随碳酸钙沉淀的反向迁移。白云岩的岩石-土壤的元素迁移不同于灰岩地区,其土壤剖面B层以下,主要岩石组分和微量元素含量具有随深度而增加的一般规律性,反映了原地残积和逐步淋溶风化的特征。弄拉环境元素的岩溶地球化学迁移与岩石的地球化学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李景春 《地质与资源》1995,4(4):307-311
热液作用是金矿化中极其重要的机制,金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自然界中金元素主要呈金属态存在,而且其粒度极为细小,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能将其离解成离子状态,人工合成的金络合物在地质环境中基本未被发现,说明金难以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热液中。根据许多地质现象及"纳米效应"推断金在热液中可能主要呈金属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