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最新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成果资料,结合赣北地区大地构造背景、重力场、构造单元及重要矿床(田)控岩控矿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厘定了赣北地区类转换断层,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与控岩控矿作用。结果表明,该类转换断层是一组位于晋宁期华南洋壳俯冲消减带,受纵向俯冲消减速率不同和深部地幔隆起垂直转换断层影响,在仰冲盘NEE—NE向构造单元中发育的横向断层;其与单元边界断层相匹配,沿着断层的水平和垂向位移转换了性质,亦是区域重要外生沉积(变质)和内生岩浆热液型矿产的控岩控矿断层,伴随大地构造演化和“环鄱”巨型矿集区生成;在空间规模上有一定的主、辅之分,其中主体类转换断层导致了新余铁矿和丰城煤矿岩(矿)层的纵向增生(膨大)及垂向增厚(折叠),并叠加了后续横向脆性断裂构造变形,维护了相对较弱的应变环境,对矿产起到保护作用;辅体类转换断层控制了修水县香炉山钨矿床、武宁县大湖塘钨铜多金属矿田、九瑞铜多金属成矿带、德安县彭山锡多金属矿田、都昌县阳储岭钨钼矿床、波阳县莲花山钨锡矿集区、浮梁县朱溪钨铜多金属矿田及德兴铜多金属矿田等钨铜锡多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要素,且表现出隆起区与坳陷区控岩控矿机制不同但成矿机理相似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52.
赣北香炉山白钨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家菁  梅玉萍  王登红  李华芹 《地质学报》2008,82(7):927-2008-01-30
赣南钨矿闻名世界,但赣北—皖南也存在钨的矿集区,香炉山就是其中之一。该矿床属矽卡岩型层状白钨矿床,与赣南钨矿明显不同。本文通过对矿区内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岩、白钨矿及其共生的石英矿物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黑云母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6.2±2.6Ma(95%可信度)、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和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1±11Ma(95%可信度)和128±3Ma(95%可信度)。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其成矿时代与区内花岗岩岩浆侵位所发生的时间有明显的耦合关系,与区域上同时代形成的斑岩型锡矿(如岩背)及铌钽矿相似,均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3.
据江西省武宁县东坪矿床2015年最新勘查成果,初步认为此矿床是典型的"五层楼式"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矿床规模巨大,成矿岩体为早白垩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区蚀变以脉状硅化为主,硅化脉垂向上自下发育线脉带→细脉带→薄脉带→大脉带→尖灭带,其中前四个石英脉带均产出于外接触带双桥山群,巨脉带-尖灭带发育于岩体中。金属矿物以黑钨矿、黄铜矿为主,次为磁黄铁矿、闪锌矿、毒砂、辉银矿、辉铋矿、黄铁矿、少量辉铜矿、白钨矿、蓝铜矿、褐铁矿等。综合研究表明,推断深部岩体与围岩的内接触带存在似层状蚀变花岗岩型钨铜矿体,同时矿区外围该类矿床的找矿潜力大。该矿床的发现结束了赣北至今没有发现典型"五层楼"式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历史,也是构成了"南钨北扩"的重要矿床,对赣北地区找矿突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1月13日,赣北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大地银装素裹,人们沉醉美仑美奂的雪景之中。谁也没有料到,一场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特大灾害正悄悄地向赣鄱大地袭来。  相似文献   
55.
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31.09×104t),正在找矿勘查的矿区有北区的大岭上、大雾塘矿区平苗、东陡崖、一矿带等。矿化类型有细脉浸染型、石英大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等多种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矿体共存、钨铜共生是该矿区成矿的显著特征。区内出露的沉积地层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岩浆岩为晋宁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多种岩性的花岗岩。燕山期主要有两期,早期为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约144Ma,如狮尾洞矿床的似斑状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石门寺矿床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晚期为狮尾洞和大岭上矿床产出的中细粒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约135~130Ma。这些岩浆的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泥质变质沉积岩。富钨铜等成矿元素的双桥山群泥质变质岩部分熔融可初步形成含矿花岗岩浆,岩浆在高度结晶分异过程中则可使得钨铜等金属进一步富集在岩浆热液中,通过两期岩浆与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超大型的大湖塘钨矿床。  相似文献   
56.
赣北:华南地质之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发现,江西北部宜丰-德兴一带下扬子陆块南缘的九岭、万年推覆体与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盖层之下,隐伏着华南洋对接带和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深水裂谷海槽形成的造山带。造山带两侧分别为下扬子地块和华夏陆块残留的信江钱塘地块。扬子陆缘860Ma前的中新元古代地质体和华夏陆缘信江钱塘地块西南部在这里遭到消减叠覆。直至中生代时,该坳陷北部又被九岭逆冲推覆体叠覆近半。这样强烈的造山作用,颠复了"江南古陆"的传统认识。从这扇窗口,窥视了华南大陆深层次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及其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7.
昆山矿床位于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的南部,产出石英细脉带型W-Mo-Cu矿体。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黑钨矿-石英阶段(Ⅰ)、辉钼矿-石英阶段(Ⅱ)、黄铜矿-石英阶段(Ⅲ)及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昆山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昆山矿床发育纯气相型(PG)、纯液相型(PL)、富液两相水溶液型(WL)三类包裹体。Ⅰ阶段主要发育WL型流体包裹体,并有少量PG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6~388℃,盐度为0. 5%~13. 8%NaCleqv,密度为0. 54~0. 90g/cm~3;Ⅱ阶段亦主要发育WL型和少量PG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21~390℃,盐度为0. 5%~12. 7%Na Cleqv,密度为0. 51~0. 93g/cm~3;Ⅲ阶段主要发育W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8~376℃,盐度为0. 7%~11. 2%NaCleqv,密度为0. 57~0. 91g/cm~3;Ⅳ阶段主要发育WL型包裹体,并有少量的P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73~288℃,盐度为0. 4%~11. 8%NaCleqv,密度为0. 76~0. 97g/cm~3。主成矿阶段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流体,成矿晚阶段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中高密度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是H_2O,亦有少量CH_4和CO_2,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H_2O-NaCl-(CH_4-CO_2)体系。Ⅰ、Ⅱ和Ⅲ阶段成矿流体的δD值为-92‰~-56‰,计算获得的δ~(18)O水值为3. 8‰~6. 4‰;石英-方解石阶段的δD值为-68‰~-58‰,δ~(18)O水值为0. 5‰~0. 7‰。H-O同位素结果表明,昆山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晚阶段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加入。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集中,其值为-1. 5‰~3. 0‰,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深源岩浆。辉钼矿-石英阶段的石英包裹体中CO_2的δ~(13)CV-PDB值为-6. 6‰和-5. 9‰,平均-6. 3‰;晚阶段石英-方解石脉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值为-12. 3‰~-10. 2‰,平均-11. 0‰,表明昆山矿床主成矿阶段流体中的碳主要由花岗岩浆提供,且受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而晚阶段方解石脉中的碳还受到了双桥山群沉积有机物质的影响。成矿流体的冷却作用是导致昆山矿床钨、钼和铜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赣北石门寺钨铜多金属矿床的钨富集机理及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中的辉钼矿开展了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6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为140.2~142.5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1.37±0.84)Ma(MSWD=0.84),等时线年龄为(141.79±0.97)Ma(MSWD=1.10),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以代表辉钼矿的矿化年龄,指示该矿床的成矿时间为141 Ma左右。对赣北、赣中和赣南地区的成岩成矿年龄进行对比,发现三地的成岩成矿事件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程,本文认为石门寺钨铜多金属矿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的伸展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   
59.
本文详细描述了赣北乐平地区中元古代变质地层中海相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等方面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该区中元古代海底火山活动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整个火山活动过程反映了一个由弱→强→弱的发展过程,火山活动呈现出火山喷溢--喷发交替进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0.
赣北青白口纪马涧桥组的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余  吴文革 《江西地质》1999,13(4):255-258
916大队1996年在1:5万徐家埠幅区调中,对赣北都昌县马涧桥附近,近几年发现的青白口纪地层,做了重点调研工作。本文通过对层型剖面的详细研究,论述其时代归属,岩性特性,沉积环境,火山喷发特征及其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