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疆库科西鲁克地区广泛发育基性岩脉,多呈岩墙、岩枝和小岩滴。基性岩脉岩石类型为辉长岩和辉绿岩。辉长岩属于碱性玄武岩,而辉绿岩属于过铝质碱性系列碱玄武岩与粗面玄武岩过渡型,其形成深度(浅成相)比辉长岩浅(中深成相)。区内基性岩脉形成于闭合边缘岛弧、活动陆缘造山带环境,是由幔源原生岩浆经过分异并同化混染地壳物质而形成,结晶分异是控制岩浆演化的主要因素。辉长岩中δEu具有弱的亏损。辉绿岩δEu为正异常,而C e均具弱亏损,成岩氧逸度较高,其成因与典型的I型花岗岩类相似,为壳幔混合型。辉长岩偏幔源,而辉绿岩偏壳源,可能为幔源岩浆上侵受围岩混染所致。辉长岩年龄(119 M a)要比辉绿岩年龄(46.1M a)老,辉长岩为冈底斯陆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拼贴过程中,逆冲挤压结束的标志,辉绿岩为大规模逆冲挤压剪切结束,青藏高原隆升初期拉张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2.
以遥感技术为手段、ETM影像为基础数据,解译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主要线、环构造,划分出北西、近南北和近东西向3组主要线性断裂.利用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通过异常下限值圈定的数学模型定量提取了铁化、泥化和硅化蚀变信息.综合分析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及物、化探异常等资料,结合遥感构造解译和蚀变信息,优选了2个Ⅰ类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3.
刘宇  匡爱兵  张静 《矿物学报》2011,(Z1):373-375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赞坎一带铁矿成矿带(现已被列入新疆"358整装勘查区")为西昆仑地区乃至全疆重要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带。在解放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由于该区地处高原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致使该区地质工作程度极低。近年来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等一系列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的开展,在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Pt1B)底部和中部先后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44.
新疆西昆仑叶尔羌河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横亘测区中央,自然、交通条件差,地质矿产勘查研究程度低。本文在以往地质工作基础上,从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矿产特征入手,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各成矿带主攻矿种、成矿类型、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45.
西昆仑布伦阔勒群变质岩是西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在塔什库尔干县的马尔洋地区,布伦阔勒群主要由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孔兹岩组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稀土总量较高(∑REE=190.2×10-6 ~ 359.1×10-6),从轻稀土到重稀土逐渐亏损((La/Yb)N =4.28~5.79),与E-MORB类似;另一种稀土总量较低(∑REE=89.28×10-6~113.0×10-6),轻稀土亏损((La/Yb)N=0.59 ~0.84),重稀土曲线平坦((Gd/Yb)N =0.99 ~ 1.07),与N-MORB类似.微量元素蛛网图中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具有Ba正异常,Sm、Cr、Zr、Hf和Ti的负异常,轻微的Nb、Ta的负异常,显示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孔兹岩的原岩判别图解显示其原岩可能为岛弧环境沉积的页岩和硬砂岩.因此,推测塔什库尔干布伦阔勒群的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孔兹岩的原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根据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和温压计算,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经历了三个变质阶段:M1为高压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Grt+ Hbl(1)+ Pl1+ Qtz,变质温压条件为850~ 870℃/12.9 ~13.3kb;M2和M3为两期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分别为Hbl2+ Pl2+Qtz和Hbl3+ Pl3+ Kfs+ Bt+ Qtz,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30 ~ 770℃/7.3~7.8kb和680 ~ 740℃/4.7 ~5.7kb.孔兹岩也经历了三个变质阶段,推测其早期M1阶段变质温压条件可能与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的峰期变质阶段相同(850~870℃/12.9 ~ 13.3kb);峰期M2和峰期后M3阶段变质矿物组合分别为Grt2+ Pl2+ Bt2+ Sil+ Qtz和Grt3+ Pl3+ Bt3+Sil+ Mus+ Qtz,温压计算结果分别为800~830℃/7.9~9.2kb和670~700℃/5.1~5.6kb.孔兹岩的M1、M2和M3变质阶段对应于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的M1、M2和M3变质阶段.上述温压计算结果形成顺时针的P-T轨迹,表现为峰期高压变质作用后叠加了由高角闪岩相-中压麻粒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反映了西昆仑与碰撞相关的大地构造背景,这可能与海西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有关,之后叠加了印支期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46.
依莎克群由上、中、下3个断片构成,并非连续性沉积地层.区域上依莎克群上部碎屑岩段(晚泥盆—早石炭世)和下部基性火山岩段(震旦—寒武纪)地层年龄差别大,呈断层接触,依沙克群作为一个统一岩石地层单元已不合适.将依莎克群下部基性火山岩单独划分出来,命名为库地岩组.库地岩组火山岩属大洋拉斑玄武岩浆产物,成分特征接近洋中脊玄武岩,岩浆源于上地幔分熔,具蛇绿岩性质,时代为早青白口世至早寒武世.  相似文献   
47.
西昆仑大地构造相解剖及其多岛增生过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西昆仑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自北向南大致包括:(i)塔里木地块西南构造域, (ii)库地北岩浆弧,(iii)库地混杂带,(iv)库地微陆块,(v)主剪切带,(vi)峡南桥钙 碱性岩浆杂岩带,(vii)麻扎-康西瓦混杂带-增生楔,(viii)甜水海前陆褶皱冲断带等组成 部分.其中大地构造相(I)-(v)记录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大洋向北消减,欧 亚大陆向南增生的历史,而大地构造相(vi)-(viii)记录了羌塘地块北部被动陆缘沉积 大地构造演化、古特提斯洋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消减以及羌塘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 拼贴并最终焊合的历史.大地构造相分析表明西昆仑造山带存在复杂的多岛海-增生弧 造山作用.这种复杂的多岛增生作用是欧亚大陆向南增生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8.
西昆仑北缘钾镁煌斑岩及超镁铁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产于塔里木地台铁克力克隆起内的钾镁煌夺岩石化学成分与亚洲钾煌斑岩的平均岩这成分接近,与澳大利亚西后利地区钾镁煌斑岩一致。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与世界已 知钾镁煌斑岩具有相同特征。铁克力克隆起南缘柯岗-塔伦深断裂南阔绰人串珠状分布的超镁铁岩体,与钾镁煌斑岩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该深断裂与西昆仑北缘深断裂交汇处是寻找含矿钾镁煌斑岩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9.
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而磁化率各向异性作为古流向恢复的可靠信息载体在室内沉积实验和具体工作中已得到认可.本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地层鸟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80块样品开展了磁组构研究,磁面理与磁线理图、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磁化率椭球体形状因子图直观地说明研究对象均具有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特点,代表了原生沉积组构特征.柯克亚剖面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则恢复了三个时期的古流向.古流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显示了重要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信息.乌恰群与阿图什组、阿图什组与西域组之间的古流向的改变反映出西昆仑山北缘具有西早东晚的构造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50.
新疆西昆仑切列克其菱铁矿床位于喀喇昆仑造山带的西北缘,处于我国西部著名的塔什库尔干铁矿成矿带内。近年来,切列克其铁矿的地质找矿取得较大突破,在原矿区以北新发现切北菱铁矿,矿床规模已升级为大型铁矿。鉴于该矿床的显著变化,本文拟对新的切列克其大型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通过大量的野外工作、镜下鉴定、矿床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研究确定矿床成因,为今后该区域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与地质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新的切列克其菱铁矿区共包括4个主矿群和北部隐伏矿体群(I、II、III、IV及Fe1~5),共26条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下志留统达坂沟群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夹白云母片岩以及大理岩段。主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北西向,倾向北,倾角在22°~30°之间,矿体长度140~605m,平均厚度1.80~39.92m,全铁品位38.00%~47.52%。菱铁矿石构造多样,有代表原始沉积作用形成的块状、层状、条带状或纹层状构造和后期变质及热液叠加作用形成的假波纹、晶洞、脉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石最主要的结构是自形—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铁矿(部分被氧化成赤铁矿),矿物含量可达70%~80%或更高;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10%~25%)、白云母(3%~5%)和少量黄铁矿、石墨、电气石、磷灰石等。切列克其铁矿的成矿主要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期、区域变质改造期和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三个时期。通过对矿石的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反映研究区志留纪为陆棚碎屑滨浅海相沉积环境;矿石样品的Al-Fe-Mn图解、轻稀土明显亏损、正Eu异常(δEu为1.54~2.82)、Ce异常不明显(δCe值为0.90~0.99)等均反映矿床具热水沉积特征;菱铁矿的δ~(18) O、δD同位素反映成矿流体叠加成因特点。综合以上因素和对其形成环境的探讨,研究认为该矿床成因属海相热水沉积型,并有后期热液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