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594篇
测绘学   334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1775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2篇
  1927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本文提出环境是影响微量元素配分的重要因素,并列举了不同侧面的一系列证据或表现。为查明环境影响沉积物元素成分的机理,引进了先进的软硬酸碱(SHAB)理论;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建立了氧化还原模式。作为模式的验证,介绍了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实际研究结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氧化还原模式的科学性和环境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根据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物REE型式的演化,推论2300Ma时发生了全球地质环  相似文献   
72.
南桥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冰芯(SDT)中火山物质成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雯华  刘嘉麒 《岩石学报》1996,12(3):434-445
对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芯中物质成分的研究,发现冰芯中有九层火山灰沉稷。它们由玻屑(橙玄玻璃)、岩屑(黑色)和晶屑(长石、辉石、橄榄石和微量的钛铁氧化物)组成,长石为钠钙系列的中长石到拉长石。橄榄石为镁质的贵橄榄石。  相似文献   
73.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的构造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增球  索书田 《地质学报》1996,70(4):315-323,T001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经受长期的应变软化、应变局部化和变形分解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包括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半塑性糜棱岩和面理化碎裂岩等。糜棱岩普遍具二相糜棱结构或由相连的弱相基质或层分离强相残斑或布丁所形成的IWL结构。构造岩中显微构造各式各样,并具一定的组合形式和演化规律,反映了不同环境下主导变形机制的多样性及变形机制间转换的规律性。代表性剪切带岩化学成分变异的研究表明,除流体流动外,  相似文献   
74.
提出了一种在遗传算法基础上把地球化学数据转换为岩石的矿物成分的技术。遗传算法是一种组合优化方法,它仿真自然界适生存原理,该算法能解决各种各样的数据拟合,参数评估及解决来自各种科学领域的优化/搜寻问题。  相似文献   
75.
从淮南谢—矿五层煤(C_(13)、B_(11b)、B_(10)、B_(4b)和A_3)中精选出镜煤、壳质暗煤、惰性暗煤及构造煤,采用重量法,分别测定它们的甲烷吸附量,从而研究不同成分组成的煤其甲烷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6.
Terrigenous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are widespread in China,and nearly all the industrial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eastern China occur in the clastic rocks.The study shows that organic inclusion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secondary fissures and pores which were ormed in the process of oil-rock interaction,rather than in the cements or secondary enlargements.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dominantly organic gas-rich or are composed of pure hydrocarbon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e mainly from 120℃ to 130℃,which shows a relatively high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emperature changes provide the ground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asin evolution and thermal fluid-kinetics-model.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 the organic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oils and gases in the area studied probably have experienced two-stage or two-time migration.Micro-fluorescence rescearch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oil/source correlation and oil migration-stage determination.The abundance and occurrence of organic inclusions is one of the indicators of oil and gas abundance and accumulation in rock layers.With the help of other informatio,organic inclusion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oil and gas in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相似文献   
77.
78.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岗斑岩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详细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花岗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Sr、S、Pb同位素的特征,指出富碱花岗斑岩侵入年代新,同其同位素年龄范围为35-52Ma,属于喜马拉雅期产物,岩石主要成分钾长石(35%-45%)、斜长石(15%±)、黑云母(10%±)和角闪石(5%±)。  相似文献   
79.
根据对下关温泉1992年8个水化观测项目主成分进行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氡和气压、水温和PH值、氩和氮、二氧化碳分别构成独立性较强的4个主成分.气压和流量是化学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0.
华北地区煤的显微组分结焦性热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西栋  潘银苗 《地球科学》1997,22(2):181-184
为探讨煤的显微组分的结焦性,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性组分别进行了显微镜热台加热试验.在加热过程中,活性组分经历了3个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即变形阶段、胶质体形成阶段以及固化阶段.随煤变质程度的增加,镜质组的初变温度和胶质体形成时的温度逐渐增大,而固结温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壳质组在低变质阶段因受热而挥发掉,但随煤级增高其变形程度减弱;半镜质组在受热过程中也有变形和少量胶质体形成,而惰性组只发生微弱变化.在低变质阶段,活性显微组分形成的焦炭显微结构以各向同性为主;随变质程度的增高,焦炭显微结构中各向异性成分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