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948篇
海洋学   309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选取典型表面流人工湿地——盐龙湖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湿地系统水动力模拟,风场与悬浮物(SS)再悬浮浓度关系的拟合及全年再悬浮对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估算,探索表面流湿地沉积物在动力条件下的再悬浮特征及此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再悬浮量.结果显示:0.3~0.5 m水深沉积物的理论起动流速在18.54~22.62cm/s之间,模拟得到湿地运行过程中水体流速最大值为1.62 cm/s,会远小于理论起动流速值,因此湿地内部流动产生的底部扰动难以形成湿地底泥的大规模再悬浮现象.但湿地内部仍存在一定的底泥再悬浮效应,风场扰动是主要影响因素,风场作用受植物影响显著,萌发期(3-4月)和收割期(11月-次年2月)再悬浮贡献量大于生长期(5-8月)与成熟期(9-10月),并且当风速4 m/s时再悬浮浓度明显增加.再悬浮浓度与运行水深也有关,0.3 m水深SS再悬浮浓度分别高出0.4 m和0.5 m水深12.48%和18.67%;高锰酸盐指数(CODMn)分别高出12.61%和19.52%;总氮(TN)分别高出248.12%和341.94%;总磷(TP)分别高出35.53%和43.48%.全年SS、CODMn、TN和TP再悬浮量分别达到2.8、0.47、0.15和0.011 kg/m2.  相似文献   
992.
流域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对盐湖成盐元素的运移和富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尕斯库勒盐湖盆地内流域水体的水化学和B同位素特征识别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定量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流域中铀的补给通量.结果表明,流域水体中离子的分异除了蒸发浓缩作用之外,还受重力分异及掺杂作用的影响;上游库拉木勒克萨伊河和阿特阿特坎河水体在出山口附近转入地下并在中游补给地表水和地下水,其补给率分别占48.8%和51.2%,年均补给量分别为1.08×108和1.13×108m3/a;在中游至尾闾盐湖段,阿拉尔河和侧向补给对盐湖卤水的补给率占55.2%,深部水体的补给占44.8%;至少从5.7 ka以来,上游水体对盐湖卤水中铀的补给通量为4.11×103t,在湖积平原黏土沉积带以及祁漫塔格山前局部还原带可能具有较大规模的铀矿.研究结果有助于建立盐湖盆地水循环模式、揭示卤水资源形成机制;同时为尕斯库勒盐湖盆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寻找铀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3.
为全面获得青海湖嗜盐菌种质资源,构建种群系统发育树和确定种群进化定位.采用高盐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分离从20份青海湖水样中获得35株青海湖嗜盐微生物.耐盐梯度实验表明:水体中以中度嗜盐菌为主,约占62.85%,轻度嗜盐菌约占22.85%,非嗜盐菌与耐盐菌约占14.28%.青海湖中度嗜盐微生物能在10~45℃,pH 5.5~11.0的范围内生长,与地区盐碱化环境相关,具有嗜盐兼嗜碱微生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4.
王冀 《地球》2020,(2):6-11
什么是海洋能海洋能通常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的统称,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广义的海洋能还包括海上风能和太阳能。究其成因,潮汐能和潮流能来源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变化,其他各种能量都是太阳辐射产生的。在太阳系存在的年代中,是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995.
996.
2020—2021年在库车坳陷西段的拜城盆地北缘同一构造区内先后两次发生5级破坏性地震,地震造成大量房屋损毁和人员伤亡,尤其是2021年3月24日拜城MS5.4地震,地震不仅造成大量建筑物损毁和数人死亡,还在拜城盆地北缘的吐孜玛扎背斜西倾伏端发现一条长约4 km的左旋走滑同震地表破裂带。震中地质调查发现,在吐孜玛扎背斜带南翼发育一条N倾的逆冲断层,沿断层断错距今79.9±9.6 ka以来的山前洪积扇和河流低阶地,晚第四纪以来断层垂直活动速率为0.16 mm/a。综合对比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地表破裂特征,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背景相同,断层断错类型一致,产生原因为背斜内部含盐构造在挤压环境下脆性破裂,构造成因上应属于“挤压盐构造地震”。同时,由于挤压盐构造通常埋深较浅,使得它能够产生浅源、超浅源的地震,这也是拜城两次5级地震造成了异常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研究湿地底泥污染特性及水-土界面边界层性质是明确大型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下底泥内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本文以典型人工湿地为例,通过综合布点垂向分层监测湿地底泥理化性质,明确底泥污染特性,分析水-土界面边界氧化层现象、性质及形成机理,探讨其性质成因.结果表明:与湖泊类似,长期运行人工湿地底泥也会产生氧化层,垂向由上到下分为氧化层、污染层、过渡层和健康层;运行6年的湿地底泥可形成厚约1 cm、无明显臭味、棕黄色可塑状的氧化层;与污染层相比,氧化层色味变淡、流动性减弱,含水率、d(0.9)、亚铁、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降低7.20%、54.04%、54.59%、17.89%和7.00%,氧化还原电位和总磷含量分别升高150.41%和18.17%;氧化层是由氧化、沉降协同作用下形成的底泥表层氧化态微环境,其中上覆水溶解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氧化层致密程度,降低氧化层有机质、总氮含量,上覆水悬浮物浓度越高、水深越深越有利于增加氧化层厚度.  相似文献   
998.
时历杰  王敏 《湖泊科学》2019,31(2):590-608
本文综合利用Na+,K+,Mg2+//Cl-,SO42--H2O五元体系干基图、水图、钠图,研究柴达木盆地一里坪盐湖硫酸盐型卤水水化学特征受外来淡水补给掺杂、选择性溶解、年温差等多因素影响产生的季节性变化,其中温度为主要因素.当卤水温度降低至0℃,开始析出芒硝,水化学变质系数MgSO4/MgCl2比值急剧下降,水化学特征由硫酸镁亚型向氯化物型转化过渡.通过20~25℃晶间卤水L10和L20蒸发实验研究,确定了一里坪卤水蒸发路线、液固相组成、物相鉴定、水化学特征系数、离子行为等变化及成盐特征,并与25℃ Na+,K+,Mg2+//Cl-,SO42--H2O五元体系介稳相图理论预测计算综合对比,二者吻合性比较好,整体相对误差能控制在5%范围内,利用相图理论计算能够很好地指导实际硫酸盐型卤水蒸发析盐.利用水化学特征系数KCl/MgCl2、MgSO4/MgCl2,研究了25℃硫酸盐型盐湖卤水钾盐成盐特征,当变质系数MgSO4/MgCl2高于0.13时,卤水钾盐矿物析出的同时,伴随有泻利盐共同析出.利用含Li+、borate、Mg2+水盐体系相图,研究一里坪老卤水深度蒸发中Li、B的行为,理论预测计算结果,剩余老卤水Mg2+/Li+比值降至27时,卤水中的Li、B始终以离子形式赋存于卤水中继续富集,此时卤水的累积成卤率仅为2.50%~3.20%,须引入新的工艺技术进行Li、B提取.研究结果为极高镁锂比、高镁硼比的硫酸盐型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9.
王广财 《地质与勘探》2024,60(3):592-600
吐哈油田胜北区块钻井过程中遇到壁失稳引起的下钻遇阻、划眼、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制约了钻井提速提效。以胜北508H为代表井,对不同层位岩屑样品的矿物组成及理化性能进行了测定,进而分析了上部地层和下部地层的主要特性和井壁失稳机理。研究表明,地层中普遍存在泥岩,泥岩中粘土矿物含量较高且其组成主要以伊蒙混层和伊利石为主,同时也含有蒙脱石,这些是导致井下发生复杂情况的地层因素。针对上部地层泥岩易水化分散造浆、缩径,提出了采取聚合物强化包被性能以及复合盐强化抑制性能的钻井液技术措施,优化后钻井液的滚动回收率高达88.40%,膨胀率为1.17%。针对下部地层泥岩易剥落掉块、坍塌,提出了通过微-纳米全尺寸封堵并结合复合盐的活度控制及聚胺强化抑制性能的钻井液技术措施,优化后钻井液的平衡压力时间大幅延长,达160 h。钻井液活度低于0.76,钻井液72 h浸泡泥岩岩心的强度降幅减小。优化后的钻井液在胜北区块SH5s21-2和SH5s13-2两口井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钻井过程中未发生复杂事故,实现了维持井壁稳定、提高钻井时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硝基芳烃类物质对盐藻的毒性试验及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国际经合组织(OECD)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的国际标准方法,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设置毒物浓度进行试验,得到了2,4-二硝基苯胺、2,4-二硝基氯苯、间二硝基苯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的48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值,2,4-二硝基苯胺的为0.018mmol/L,2,4-二硝基氯苯的为0.015mmol/L,间二硝基苯为0.027mol/L。其毒性大小为2,4-二硝基氯苯>2,4-二硝基苯胺>间二硝基苯。并探讨了其致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