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1189篇
海洋学   148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电-磁力对成矿流体脉动贯入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电磁力对成矿流体脉动贯入的控制是深入研究成矿作用的生长点。本文通过电磁原理、围岩和矿石电磁特征、流动电位元素电磁性质推动压力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4点认识。①电磁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力,同构造力和重力一样都归属为面力,都能推动流体或成矿流体脉动贯入。②电磁力与其它动力不同的是它具面力和体力的双重性,推动物体运动同时又能作用于物体内质点间的力,其特性是:随地磁脉动、构造能和热能的变化可获附加电磁力,使原电磁作用力加强,有用元素正、负离子运移、富集速度加快,易形成含矿流体;附加电磁力又能使流动电位加大,并产生推动压力推动成矿流体脉动贯入。③恒定的电磁力也可依附有用元素或矿物本身电、磁性质的不同而出现成矿元素的富集、共生的矿物组合和纵横向的分带序列。④电磁力可视为元素发生运移富集形成含矿流体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四川宣汉盘龙洞晚二叠世生物礁古油藏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涉及四川盆地二叠系生物礁前人进行过一些专题研究和讨论(张继庆等,1990;吴熙纯等,1990;王生海等,1992;范嘉松等,1996,2002;朱同兴等,1999),但对四川盆地东北部的通江—南江 巴中至达县—宣汉一带的二叠系由于发现生物礁较少尚未进行生物礁的专题研究。到目前为止,该区在露头上所发现的晚二叠世生物礁主要有南江桥亭生物礁、通江铁厂河林场生物礁、宣汉渡口羊古洞生物礁以及开县的红花生物礁,在覆盖区通过对一些钻孔资料的研究,发现了铁山5井、天东10井、板东4井和双15井等生物礁。2002年,我  相似文献   
993.
单裂隙介质中的溶质运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诚  吴吉春  葛锐  叶明 《水科学进展》2003,14(4):502-508
总结了有关单裂隙介质中溶质运移的基本特点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得出影响单裂隙介质中溶质运移的几个重要因素,例如骨架扩散、弥散、表面吸附等,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同时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4.
石油成藏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变化及控制因素的综合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藏内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除了受源岩有机相、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的制约外,还受到石油在成藏过程和成藏后所经历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分析了石油在成藏过程中,族组份、生物标志物组成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发生的地球化学变化,综合评述了生物降解作用和水洗作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包括地色层作用)、热化学硫还原作用、石油运移过程中的相控分馏作用、不同期次充注的原油的混合作用及浸析作用等因素对石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含油气系统研究思路与方法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系统研究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一个负向沉积单元内油气资源总量的客观评价与油气藏空间分布的有效预测。这一预测过程可以概括为“六定”,即对生烃灶范围、质量与成烃历史准确定位;对生烃灶大量生、捧烃与系统中已有油气藏发生大规模调整和改造的时间准确定期;在大量生、排烃与油气藏大规模调整和改造的时间界面上对油气运移流向准确定向;对油气运聚单元准确分级和定界;对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资源潜力客观定量;对不同运聚单元内勘探目标含油气把握性与丰度准确定级评价。以准噶尔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六定”资源评价为实例,阐述了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通过引入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使成因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油气资源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6.
含油气系统流体迁移数值模拟及在辽河陆西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迁移和运动的模拟是含油气系统定量研究与分析的核心内容,在生储盖圈闭等基本成藏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下深部烃类流体生成、运移的基本物理化学规律,文章提出了描述含油气系统流体迁移和运动特征的数学模型,介绍了相应的定量模拟软件PSM(Petroleum System Modeling)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实例,利用PSM对凹陷的J3jf1-J3jf(!)含油气系统在不同时期的生排烃、运移聚集过程等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J3jf1-J3jf(!)的关键时刻为阜新期末(J3fx),烃源岩的大量生烃、油气的运聚及圈闭演化等成藏作用相互配合,有利于油气的运移与聚集,实例应用表明,含油气系统定量模拟不仅为地质家提供了一套更好地理解、评价含油气系统的工龄,同时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可以更好预测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7.
排油气门限的基本概念、研究意义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庞雄奇  陈章明 《现代地质》1997,11(4):510-521
排油气门限是源岩在埋深演化过程中,生油气量饱和了自身吸附、水溶、油溶和毛细管封堵等多种形式的存留需要并开始以游离相大量排出的临界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源岩的排油气门限主要随源岩的有机母质丰度(C/%)、干酪根类型指数(KTI)和转化程度(Ro/%)三者的不同而改变。应用排烃临界地质条件可以建立源岩概念和差别标准;计算源岩排油气量并确定源岩等级评价标准;研究源岩排油、气相态并分析油气运聚成藏机理;划分源岩排油气阶段并建立源岩排油气地质模式。实际应用表明,用排油气门限、排油气量、排油气阶段、排油气地质模式和排油、气窗等替代生烃研究中的相应概念和术语指导油气田勘探更合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8.
我们考虑微元内的溶质质量的守恒。为简单起见,不考虑由于化学反应等引起的阻滞作用,令阻滞因子Rd=1。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东方1-1气田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通过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天然气运移的地球化学指标。研究表明,低分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与正构烷比值、芳烃与链状烷烃比值、△R3参数、同位素及非烃组分可作为较好的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这些地球化学指标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显示了东方1-1气田天然气垂向运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