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51篇
地质学   347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文中基于滇西北地区临时加密台站和区域固定台站地震观测资料,利用波形相关方法对2018年2月25日—2019年7月31日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高分辨率地震检测和高精度地震定位,据此分析红河断裂带北段维西-乔后断层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研究表明,目前维西-乔后断层除了一些特殊的断层部位(交会区、阶区等)外,地震活动微弱,但在其西侧可能存在一条隐伏的陡倾角右旋走滑断层,沿该断层小地震活动活跃.地震频度、能量释放率、b值等统计参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表明,维西-乔后断层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相对稳定,区域应力增强不明显;空间上大部分区域的b值较高,低b值区主要分布在一些特殊的断层部位(如断层交会区、阶区等),但尺度一般较小.ETAS模型统计结果表明,40%以上的地震活动受外部因素触发,包括深层流体扰动和远程强地震触发等.由此我们认为,维西-乔后断层主断层目前的地震活动性较弱,但其西侧的隐伏分支断层小地震活动丛集且有增强趋势,需要综合分析主断层及其西侧隐伏分支断层的活动性,以评估其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前人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上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周期和离逝时间等的综合研究,得出该断裂存在发生强震的较大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该断裂现今构造活动的定点监测和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据此,根据断裂逸出气体测项剖面浓度分布(变化)特征,在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段)上新建3个断层土壤气连续观测站,开展断层气(H2、CO2、Rn、CH4)浓度观测,分析断裂带不同段深部气体特征的空间差异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监测甘东南地区应力调整与地震活动。初步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其背景值比较稳定,且同一测项在不同测点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同步性,说明观测资料真实可靠,并具有可比性。各测点出现测项同步异常变化时,可能反映了区域应力调整及变化状态,对震情跟踪和地震预测提供参考判据。  相似文献   
995.
上海市隐伏断层及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吸取阪神直下型强震的经验教训,在上海市开展隐伏断层的定位及活动性研究.本文提出应用物化探、钻探、地震、地热、地形变、地质地貌等多项勘查手段和研究方法协同工作,综合判定上海市隐伏断层的存在及活动性.通过采用该方法,效果是显著的,查明上海市延伸长度在20km以上的隐伏断层29条,其中第四纪以来活断层5条,并对其基本特征和活动性进行分析,指出大场-周浦隐伏断层是未来上海市地震活跃的主要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6.
日月引潮力变化与某些地区地震发生时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研究了中国西南及华北地区日月引潮力和地震发生时刻的关系,通过对引潮力三分量的分析及把地震按处断裂构造分区,发现潮力的东西方向水平分量与地震发生时刻有密切关系。利用此结论可以提高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报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郯庐断裂带及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其主要结果为:1、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由四个地震活动区段组成,该带活动的主体区段是那城─—渤海─—海城.2、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是形成邦城─—海城区段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3、郯庐断裂带中北段(邦城─—海城)M≥6.0级地震具有较好的迁移规律.4、郯庐断裂带近代小震活动表现出南段随机性,中段呈线性,北段具有密集区带性等特点。5、郯庐断裂带震源深度表现出南、北段浅,中段深,且散度大的特点。6、郯庐断裂带Q值分布表明,沂沭带介质强度的完整性较差。  相似文献   
998.
根据最近38年的区域台网资料,利用空间扫描法对粤闽交界及近海地区进行b值填图,并利用多地震活动性参数值(b、a/b、E和n)组合分析方法,讨论了区内滨海断裂带各段落的现今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粤闽交界及海域地区b值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整个研究区域的平均6值为0.98.(2)滨海断裂带的东山-漳浦段足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999.
影响地震活动性因素的非均匀细胞自动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锰  杨峰 《内陆地震》2011,25(3):205-214
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构建了由81×81个细胞单元组成非均匀二维单断层介质样本,研究了断层结构细观非均匀性以及相关模型参数变化对模拟输出结果和强度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非均匀性是影响地震活动性的控制性参量,随着非均匀程度的增强,地震事件数量增多,震级分布变得越来越均匀,破裂演化模式由相对"脆性"向"塑性"变化;介质结构的初始条件和应力加载的随机性对地震活动演化过程基本不产生影响,此外,应力降分配系数减小使b值主体线性段向大震级延伸;随着局部摩擦损耗系数增大,模拟地震事件的数量有所增加,大震级事件数量和震级衰减增强b,值主体线性区间变窄,使断层的变形破坏方式由相对"脆性"向"塑性"变化。这些对理解孕震过程的复杂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00.
约50Ma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开始碰撞之后,青藏高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整体隆升,成为晚第三纪以来亚洲乃至全球最为重要的地质事件,并使青藏高原成为大陆岩石圈变形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是全球学者研究大陆动力学乃至地球动力学的焦点和热点地区。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组成青藏高原各地块向东和东南的挤出运动,位于青藏高原东边缘大凉山地块及其附近地区具有明显的高原和盆地之间的过渡带特征,地壳变形严重,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并且是重力梯度带和航磁异常明显的地区,也是(GPS)资料显示的地壳运动方向由东向东南发生转变的关键地段。本区不仅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等矿产资源,也是我国强烈地震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