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85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松辽盆地南部大老爷府地区早白垩世泉头组泉四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和“河口坝区”三段微相组合区。将水下分流河道进一步划分为废弃型、完整型和多期叠加型3种;识别出坝上河混合微相组合;将河口坝组合再划分为完整型河口坝和叠加型河口坝。讨论了在坳陷湖盆条件下三角洲前缘厚层储集砂体各微相组合的形成机制以及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92.
以"向阳红10"科考船船载SeaBeam 3012多波束测深系统为例,对深水多波束系统的标定方法进行研究,依照海试标定试验对海上标定的步骤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通过标定测量得到水下换能器阵安装偏差结果,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精度评估。通过对采集到的水深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该测深系统的水深数据质量可靠,地形图能客观、合理地呈现海试区域的水深和地形地貌信息。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下地形测量系统方案,结合我院引进的水域机器人测量系统,介绍了水域机器人测量系统水下地形测量作业流程,将水域机器人测量系统应用于渠口坝景观大桥工程水下地形测量,结果表明,该水域机器人测量系统测量数据质量较好、成果可靠、能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升作业效率,较好的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当前尚无直接利用海图水深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进行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TIN模型的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算法。首先,在经典TERCOM(terrain contour matching)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基于TIN模型的匹配搜索区的确定方法;然后,给出待匹配航迹点的水深值计算公式;最后,构建目标匹配定位的地形相关组合算子,实现匹配定位。实验结果表明:(1)本文所提算法可以用海图的原始水深直接构TIN模型作为匹配基准图进行匹配定位,且其定位精度可明显高于基于规则格网模型的经典TERCOM算法;(2)新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误匹配的发生;(3)提出的MMD+MSD组合匹配算子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水深系统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Edge Tech 4100-P型侧扫声纳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工作原理。根据水下潜堤护底工程软体排的铺排特点,侧扫声纳系统可以高效地探测出海底面以上相邻的软体排结构物的拼接和叠加情况,同时还可以根据侧扫声纳图像判断软体排有无破损及破损后填充物流失情况,评估水下潜堤护底工程的安全系数。通过实例说明了侧扫声纳在软体排检测的外业工作流程,以及内业图像识别与分析,探讨侧扫声纳系统在水下水工结构物探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基于1959、1979、2010、2013年4个年份的水深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了1959—2013年间宁波镇海沿岸海域的岸线变化、特征等深线分布变化及剖面变化,并定量计算了水下岸坡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在这54 a间,岸线持续向海推进约3~5 km,0、3、5 m等深线总体上也向海推进,幅度约330~5 600 m;但由于0 m等深线的推进速率小于岸线,因此干出滩面积锐减.相应的,不同时段水下岸坡的淤积速率分别为0. 46、2. 82、14. 14 cm/a,说明该水下岸坡经历了冲淤基本平衡—轻微淤积—较快淤积的调整过程.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探讨了水下岸坡的冲淤原因和动态趋势,得到了杭州湾南岸大规模围垦工程会维持并加快水下岸坡淤积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7.
“潜龙二号”水下自主航行器(QianlongⅡ AUV)为深海资源尤其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而设计,其已在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区进行成功的调查运用。本文系统地概述了“潜龙二号”的热液系统探测功能实现、数据管理、快速成图等工作;阐述了如何利用AUV转圈数据有效的校正载体对磁测干扰的。基于“潜龙二号”获取的热液异常,发展了热液喷口快速定位方法。以具体一潜次为例,系统地展示了热液探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热液异常定位工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总结了国外海底犁式开沟机技术进展,海底犁式开沟机可分为"V"型开沟犁和矩形开沟犁两种,"V"型开沟犁开沟截面面积较大,沟槽截面形状为V型,适合与海底管道埋设,其回填方式有专门回填犁回填和回填模块回填两种。矩形开沟犁开沟面积较小,截面狭长且为矩形,多适用于海底电缆埋设。其土壤排出方式有垂向排土和侧向挤压排土两种,沟槽靠重力自动回填。犁式开沟机开沟速度快,造价相对较低,目前正在朝大型化、模块化发展。开沟犁的关键技术包括犁式开沟机的开沟阻力减小方法以及在崎岖海底地形上开沟时的开沟深度稳定性等,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对国外犁式开沟机技术的总结,对开沟犁设计和海上施工作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水下目标跟踪非线性跟踪精度问题,假设目标机动模型为恒转速运动模型,贝叶斯框架下,因扩展卡尔曼滤波跟踪方法进行模型在估计点的泰勒展开,忽略一阶以上高阶项,存在模型误差,比较了扩展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容积卡尔曼滤波在高斯噪声干扰下滤波误差均方根,以及3种方法运行时间。仿真证明,非线性系统下状态维度为5,容积卡尔曼滤波跟踪的精度高于无迹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高于扩展卡尔曼滤波。该研究为海上目标非线性测量系统提供仿真实例,为进一步滤波算法改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AUV水下对接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在航行使命结束后需要回收至甲板或陆地进行补给和维护。为避免重复布放回收所带来的不便,根据锥形导向式回收原理,针对水下对接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水下对接装置控制系统由水面控制终端,水下控制系统和水下外部设备等部分组成,使用超短基线引导AUV进入指定区域,在对接过程中依靠行程开关和无线电反馈的信息判断AUV的相对位置及状态,并通过驱动相应的液压机构对AUV姿态进行校正和固定,进而完成对接过程。水下对接装置在千岛湖进行了试验,在吊装水下7 m的情况下实现了AUV的水下对接,并利用湿插拔电连接器完成了对AUV的有线充电和数据上传。试验验证了对接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为将来AUV能够进行长时间、不间断航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