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3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75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467篇
地质学   2612篇
海洋学   53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中国古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盆地性质和盆山转换过程以及资源分布,决定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方针应为两个并举:海域区勘探和陆上区勘探同时并举;陆上区应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同时并举。中国陆地上的海相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构造域中,具克拉通基底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是当前我国油气资源重要勘探开发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古大陆发育有两个构造层次的海相盆地,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沉积了海侵和海退序列两套烃源岩。晚古生代一早印支期的早期海侵序列以储集层为主、烃源岩次之;海平面下降期的盆地具生储双重性。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证明,三大海相盆地在生烃、储集、成藏上具有三个共性:(1)原型盆地演化和沉积序列相同,具五个层系的烃源岩;(2)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夭折前陆盆地,造就了古隆起和构造掀斜,形成浅海深水盆和古暴露面;(3)古岩溶碳酸盐岩与上覆晚古生代海侵地层组成了储集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以杭州湾大桥工程为重点试图对杭州湾地区浅层天然气在杭州湾地区的形成、分布特征作一概括,分析了浅层气喷发对土层及工程基础产生负摩阻力、沉降等危害,从浅层气的成因机制上找出工程施工中解决浅层天然气的对策(控制性释放)。  相似文献   
93.
严邦良 《大气科学》2003,27(3):354-368
建立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东、西边界反射,纬向平流项-u′(δ)(T+T′)/(δ)x在ENSO循环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及东、西边界反射与纬向异常流(u′) 符号改变的关系.结果得到:u′超前Nio3区SSTA位相转变的原因是东、西边界反射造成的.Sverdrup 平衡时所产生的地转流(ur)与东、西边界反射所产生的地转流(ur)的方向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相反的,同时ur与风应力强迫之间大约有9个月的滞后时间(Kelvin波从180°E出发经东边界反射产生的Rossby波到达180°E时间).在模式ENSO事件消亡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以后,边界反射产生的调整过程变为主要过程,u′主要由ur来决定,这样就造成了u′的反向先于Nio区SSTA的反向.它实际上是海洋的调整过程与风应力强迫之间滞后关系的一种反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取消东边界反射,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短一年(3年).取消-u′(δ)(T+T′)/(δ)x,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长2年(6年).  相似文献   
94.
ENSO动力学与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地区的ENSO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的集中表现,是年际气候变化中的最强信号.由于它的发生会在全球许多地区引起严重的气候异常,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对ENSO的机理及其预测的研究一直是大气海洋界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ENSO的机理及其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作者将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介绍.  相似文献   
95.
相关方法分析Nino3区SSTA和风应力的关系,发现前期风应力距平场与Nino3区SSTA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超前8个月时就有所显现。影响Nino3区SSTA的主要风应力区域的位置随风应力超前的时间缩短均向中太平洋扩展。数值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区域的风应力对热带太平洋SST作用的结果表明,强相关区域的风应力对形成和维持热带太平洋SST的气候场的作用不明显,而对SST的年际变率有重要贡献;相反,强相关区域以外的风应力对形成和维持热带太平洋SST的气候场起重要作用,但是对SST的年际变率所起的作用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96.
空气湿度和风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人体感觉到的环境空气的冷热程度,除与气温高低有直接关系外,还与空气湿度和风的大小有关。体感温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湿度和风速的相关关系随气温的高低而变化。  相似文献   
97.
在五大连池火山区流体化学研究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火山群的重要区段开展了野外踏勘、气体普查,特别是用放射性气体测量方法对火烧山、老黑山、笔架山、药泉山等火山区进行了Tn、Rn测量。通过大量实测资料,分析和研究了Tn、Rn等气体和火山、火山活动、断裂构造、断裂活动性及其他地质条件的关系,初步查明了五大连池火山区的气体组成特征、分布和形成规律,对地下主要气体的成因、气体和火山构造活动及其它地质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对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观测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
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方法在四川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致君  闻学泽  程万正 《地震研究》2003,26(Z1):118-125
介绍了快速测定活动断层带CO2气体的方法、川西地区断层气CO2观测点的选建以及观测的情况.初步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99年四川绵竹两次5.0级地震、2001年四川雅江5.0 级和6.0级地震和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前,部分观测点的断层气CO2均有很好的短期前兆异常显示.实践表明:直接埋设在断层破碎带上的观测点比埋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的观测点更能观测到来自地壳内部的、可能与地震前兆有关的断层气CO2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99.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相似文献   
100.
分析了1900年以来长江3次巨洪的3个强信号:(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它们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分别称为日气作用、海气作用、地气作用,依据长江巨洪和3个强信号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强信号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如果再叠加其它信号,长江发生巨洪的量级更大,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期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