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30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61.
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是该成矿带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勘探工作表明矿床的深部和外围有良好的找矿前景。1矿区地质特征沙溪铜矿床位于滁州-庐江构造岩浆带的西南部,产于郯庐断裂的主干断裂带内,距庐枞火  相似文献   
62.
罗兴  黄晓林 《矿物学报》2011,(Z1):278-279
目前稀贵金属钪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钪铝合金需求量也增长迅速,今后航天业和汽车工业等对钪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针对云南发现的钪矿床的特点,特选取云南某中基性岩浆岩型钪矿为研究对象,为今后该类型的钪矿开发提供指导性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3.
云南中甸红山铜矿床是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中甸弧内的重要铜矿床,与区内普朗、雪鸡坪等大中型铜矿床一同构成中甸斑岩(夕卡岩)铜成矿带(侯增谦等,2003;2004;曾普胜等,2000;2003;2004;杨岳清等,2002)。硫化物结构构造是矿石特征的最直接表现形式,能够提供成矿过程和矿石成因的诸多信息(顾连兴等,2006)。陆  相似文献   
64.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斑岩锆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极发光(CL)成像可以揭示锆石的化学分带现象以及它们的内部生长结构(Pidgeon,1996;Poller,2001)。锆石的化学成分、Hf和O同位素组成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壳幔相互作用、区域地壳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对锆石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可以判断锆石的成因和来源。  相似文献   
65.
桐柏山地区信阳-舒城断裂带西段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石变斑晶保留了较多岩石形成过程中的变形-变质信息,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南北两大板块缝合带的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石榴石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属于铁铝榴石,反映出经受中级区域变质作用的特征.在Nadi石榴石成分与变质带的关系图上主要投影在略偏石榴石带的蓝晶石带内,显示岩石遭受了...  相似文献   
66.
瓦乔(瓦穴子—乔端)断裂带是北秦岭尤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该带经历了长期的变质变形作用,记录了二郎坪弧后盆地向华北板块南缘俯冲消亡的信息。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瓦乔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及形成温压条件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瓦乔断裂带产状基本倾向NNE,带内线理发育,表现为由N向S逆冲的运动学特征,且存在左旋剪切的分量;②瓦乔断裂带变形岩石显微构造特征明显,反映了挤压应力下塑性流变的特征;③运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得到瓦乔断裂带形成压力为0.64GPa。越靠近瓦乔断裂带中心,压力逐渐变大,位于断裂带中心压力达到0.68GPa,已达到中压相系环境;④运用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压计算得瓦乔断裂带形成温度范围500~550℃,属中温环境。  相似文献   
67.
韩善楚  胡凯  曹剑 《地质论评》2013,59(6):1143-1149
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重晶石矿床是全球著名的沉积型层状矿床。本文报道了我们最近的一项新发现,在该区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中首次发现了环带钡冰长石,环带的外带BaO含量1653%~1786%,K2O含量777%~819%,相比而言,核部BaO含量1204%~1421%,K2O含量860%~979%。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已有工作报道,讨论了这一新发现的地质意义。认为这种环带钡冰长石的出现,反映了重晶石成矿受到热水作用影响,且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期富钡流体的影响,成矿可能属于一种热水、断控、幕式、渐进的过程,这不仅进一步揭示了矿床的热水(液)喷流沉积成因,而且加深了对成矿过程的刻画。该认识还可供全球沉积型重晶石矿床成因研究时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68.
云南香格里拉红山铜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云南香格里拉县红山铜矿是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重要铜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大.矿区出露上三叠统板岩、变碎屑岩和灰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侵入其中的中酸性和超基性岩脉、岩株,透镜状铜硫化物矿体产在顺层状矽卡岩体内或边部,成矿后断裂明显.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硫化物环带,其中核部黄铁矿呈立方体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硫化物溶蚀交代.环带从内到外硫化物先后沉淀,矿物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环带中三种硫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负Eu异常显著,富集U、Th、Zr、Hf,亏损Rb、Sr、Ba,与矿区超基性岩表现出较高相似性;环带从内到外,∑REE(0.17371×10-6、1.22626×10-6、5.25925×10-6)和微量元素含量依次升高,Co/Ni和Se/Te比值降低,指示矿石硫化物沉淀过程中,可能伴随热液体系内地壳物质不断增加.环带中硫化物矿物δ34SV-CDT=3.81‰~5.23‰,具有岩浆硫源特征,δ34SV-CDT边部带磁黄铁矿 (4.47‰)<δ34SV-CDT中间带黄铜矿(4.58‰)< δ34SV-CDT核部黄铁矿(4.65‰),三种硫化物间没有达到同位素平衡分馏.红山铜矿石环带结构是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流体中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先后晶出成因,伴随硫化物环带的形成,热液系统从早到晚H2S和O2逸度降低或pH升高过程.  相似文献   
69.
斜长石韵律环带的结晶速率方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平霄  吴金平 《岩石学报》1998,14(3):388-394
根据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斜长石韵律环带形成的数学模型。从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按非连续机制生长的斜长石晶体结晶速率表达式。该速率表达式具有过饱和→成核→耗尽循环的反馈特征。斜长石中小尺度韵律环带起因于自组织过程,而与环境因素无关。其成因对应着相对静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70.
湖南省柿竹园矽卡岩矿床中石榴石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京武  李铉具 《地球科学》2000,25(2):163-171
通过野外与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 对柿竹园多金属矿床矽卡岩中石榴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石榴石的产出状态、矿物的共生组合, 矽卡岩可分为4个带: 磁铁矿-辉石-石榴石带、辉石-石榴石带、符山石-石榴石带、矽卡岩化大理岩带.从成分上的变化, 探讨了石榴石在各矽卡岩带中的特征.柿竹园矿床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形成的石榴石颜色为暗棕色, 并且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从磁铁矿-辉石-石榴石带到矽卡岩化大理石带, 随着石榴石中Fe2O3含量的减少, Al2O3含量的增加, 由钙铁榴石向钙铝榴石变化; 石榴石晶体具有从核部向边缘由均质性向非均质性变化的规律.早期石榴石形成于较氧化的条件下, 温度为520~620℃, 压力为1000×105Pa, 由富含Si, Al, Fe, Cl, F组分的热液和泥盆纪佘田桥组灰岩反应交代形成.当温度降至450~ 540℃, pH, Eh值降低时, 晚期石榴石形成的同时使白钨矿沉淀.晚期石榴石颜色比早期形成的石榴石浅, 为红色.结晶颗粒较大, 并且, 普遍可以观察到石榴石环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