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9篇
  免费   2410篇
  国内免费   3830篇
测绘学   925篇
大气科学   4571篇
地球物理   810篇
地质学   7203篇
海洋学   1482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978篇
自然地理   1420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99篇
  2022年   510篇
  2021年   543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388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824篇
  2013年   715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737篇
  2010年   719篇
  2009年   715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650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397篇
  1998年   423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439篇
  1995年   389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97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4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一个压力坐标下的海洋环流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 new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n pressure coordinates is formulated. Since the bottom pressure changes with time, the vertical coordinate is actually a pressure-σ coordinate.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model is based on an energy-conservation scheme of finite difference. The most important new feature of the model is that it is a truly compressible ocean model and it is free of the Boussinesq approxima tions. Thus, the new model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any existing models in the following ways: 1) the exact form of mass conservation, 2) the in-situ instantaneous pressure and the UNESCO equation of state to calculate density, 3) the in-situ density in the momentum equations, 4)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s that conserve the total energy. Initi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code runs smoothly, and it is quite stable. The quasi-steady circulation patterns generated by the new model compare well with existing models, but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new model seems different from some existing models. Thus, the non-Boussinesq models may provide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climate study 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992.
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 TOPEX/ POSEIDON-ERS高度计提供的海平面高度异常资料和并行海洋气候模式(POCM)模拟海平面高度资料,分析了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l月,3月和5月海平面高度的异常值分别与7月,9月,11月的异常值相反。l月(7月),深水海区与吕宋海峡的海平面高度为负(正)异常,在大部分陆架区和南海的西和南部,海平面高度为正(负)异常。在3月(9月),除海平面高度异常的量级已减少,且较小的SSH正异常(负异常)出现在南海的中部以外,海平面高度异常的分布型与 1月(7月)类似; SSH的年循环的最大振幅出现在吕宋岛的西北海域;风的季节变化是南海SSH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回顾了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的有关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进展。第一个短期气候数值预测是曾庆存等利用一个耦合了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模式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作出的。1997年,一个基于海气耦合模式的ENSO预测系统,包括一个海洋初始化方案被建立起来,同时也开展了基于海温异常的东亚气候可预测性研究。利用气候变动的准两年信号,王会军等提出了一个可以显著改进模式预测准确率的模式结果修正方案。为了考虑土壤湿度的初始异常对夏季气候的影响,一个利用大气资料如温度、降水等经验地反演土壤湿度的方法也被建立起来。还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试验研究了 1998年夏季大水发生当中海温异常和大气环流初始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根据有效温度和风冷指数 ,结合漯河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特点 ,用多因子权重回归方法建立了适合漯河地区的有效温度和风冷指数数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人体舒适度专业预报产品 ,并把人体舒适度与着装量建立关系 ,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活。1 数学模式夏季模式为tez=1.2 5ta- 0 .5× (ta - 10 ) (1-U) - 0 .5冬季模式为Wz=- 0 .0 44 (10 0V +10 .45 -V)× (33-ta) +33.88其中 ,tez为有效温度 ,Wz 为风冷指数 ,ta 为气温 ,U为相对湿度 ,V为风速。2 专业产品发布为更好服务于人民生活 ,将舒适度等级、有效温度、风冷指数…  相似文献   
995.
本在指出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从结构上系统忽略预报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固有缺陷后引入了气象关联模式,简单阐述了气象关联模式在方程结构上将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用数学语言明确加以刻画的建模思想,在献^[1]的基础上,指出系数的精度也会影响到模型的稳定性,将献^[1]单纯从系数大小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改进为考虑系数与变量之积的数量级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关联系数”的概念,为因子筛选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现行冰雹云参数化模式中假定冰雹谱服从特定的负指数分布,冰雹增长率依赖其加权平均末速度以及粒子间的数浓度转换不守衡等局限性,作者建立和发展了一个包括云滴、云冰、雨滴、雪团、霰和雹的云中主要水成物场及凝结、撞冻等37种主要微物理过程,可用于预测和研究三维强冰雹云降雹过程的冰雹分档模式,模式能够提供在雹云参数化模式中无法提供的关于冰雹增长与分布的信息,研究共分三部分;模式的建立及冰雹的循环增长机制;冰雹的分档分布特征;冰雹产生与增长的微篁,经一部分,通过建立模式及模拟一个多单体风暴个例,对多单体中冰雹的增长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997.
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与高斯烟云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及高斯烟云模式分别计算了本溪地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SO2小时浓度,并与实测浓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地区应用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可以得到与实测浓度较一致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复杂地形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8.
Rundle模式地震滞后环和突变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详细研究了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呈现双稳态及尖拐突变现象,主要表现是:发生在应力临界值区间[-pc,pc]内的滞后现象和发生在临界值pc和-pc处的突变现象,前对应系统变能积累过程,后(即强震过程)地该系统能量的主要耗散机制。  相似文献   
999.
系统地研究了阿尔泰地区古生代变质沉积岩和部分花岗岩的Nd同位素特征, 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 早古生代碎屑沉积物的εNd(T)值(-3.4 ~-4.9)相对较低, Nd模式年龄较大(TDM = 1.44 ( 1.77 Ga), 反映剥蚀源区主要是中元古的老地壳; 中、 晚古生代沉积建造则显示变化很大而且高得多的εNd(T)值(-6.1 ~ + 6.3)和年轻得多的TDM (0.6 ~ 1.56 Ga), 反映其源区有大量年轻物质加入. (2) 阿尔泰地区早古生代可能是被动陆缘的环境, 而从早泥盆开始则因准噶尔大洋板块的俯冲消减而转化成活动陆缘, 并发育弧后盆地火山-沉积建造. (3) 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的主体不是由中深变质的围岩(早、 中古生代沉积)重熔而来, 而是来源于更深部地壳, 但围岩可能对花岗岩有一定的混染.  相似文献   
1000.
泌阳凹陷碱性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碱性成岩作用是指总体在碱性成岩环境下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历程. 由于碱性地层水的作用, 使得石英的显著溶蚀和长石的大规模加大成为最具特色的成岩现象, 碳酸盐矿物在演化上也出现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分布较少等特点. 随着成岩作用程度的加深和地层水碱性程度的下降, 石英的加大现象也变得很普遍.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由于地层水性质的变化而导致储层孔隙在纵向分布上比经典的酸性水成因次生孔隙的分布更为复杂, 也使得早成岩B期成为重要的次生孔隙发育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