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75篇
地质学   1010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梵净山区新元古界下部喀斯特不整合的确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陈明华  彭成龙  蒋开源  于宁 《贵州地质》2005,22(4):221-223,228
本文描述了梵净山区新元古界下部鸟叶组与甲路组之间的喀斯特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地质特征,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它的存在;指出该不整合是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之后强烈隆升的产物,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裂解前地壳经历的隆起并遭受剥蚀侵蚀的历程,从而对研究该时期地层的空间变异、沉积环境,特别是探讨Rodinia超大陆岩相演化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2.
樊家川油田储层渗流单元分析及其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家川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为了精确预测层内剩余油潜力,解剖更小级别的储层非均质单元分布,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储层FZI值进行单-河流沉积单元的渗流单元划分,并讨论了成因砂体与渗流单元的关系以及渗流单元中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提高了剩余油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一些地震工作者提出了用地震波形记录测定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 .Kisslinger(1 980 )以及 Julian和 Foulger(1 996 )提出利用短周期 P,S波振幅比确定震源机制解的方法 ;Schwartz(1 995 )提出利用初动资料和对速度结构变化不灵敏地震包络振幅的测定方法 .但是 ,频率高于几赫的地震波振幅 ,对地震波传播途径上的速度和 Q值结构的三维变化是相当敏感的 .上述方法得到的结果仍可能受速度和 Q值结构不均匀性的明显影响 . Horiuchi等 1提出一种方法 ,如震源集中在一个小区域 ,可以假设这些地震的震源到某个地震台站的路…  相似文献   
94.
上盘向斜和中间隆起是在断坪-断坡式伸展断层上盘发育的特殊伸展构造.在断坪近水平情况下,上盘向斜与半地堑相互分离,中间隔以中间隆起,隆起上形成一个剥蚀面.随着伸展的持续,半地堑内沉积地层和中间隆起上形成的剥蚀面逐渐跨越隆起并进入上盘向斜,同时被上盘向斜内沉积地层所超覆,从而形成一个两侧属于同时代地层的、连续的、穿时的不整合.在伸展作用下,上盘向斜内沉积地层也表现出侧向迁移和倾斜的伸展特征.中间隆起上不发生沉积作用,但随着伸展的发展,隆起上来自半地堑的沉积地层却逐渐增厚.  相似文献   
95.
云贵高原是青藏隆起在南亚大陆形成的一个海拔梯度大、地势格局复杂的特异环境单元.该地域兼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交汇影响,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之一.青藏隆起对云贵高原现代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1)全球性大气扩散污染物的屏蔽效应和局地性大气扩散污染物的滞留效应;2)区域化学风化的增强效应和物理侵蚀的梯级效应;3)地表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的低纬度-高海拔效应.核素示踪模式分析表明滇西与黔中地区之间137Cs自大气散落差异明显[1986年以前,洱海和红枫湖沉积物中137Cs散落的累计值分别为(0.11±0.01)Bq/cm2及(0.37±0.01)Bq/cm2],而7Be的散落相近.这说明青藏隆起对滇西地区存在全球性扩散大气污染物散落的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96.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以“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化及这些盆地的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印支期建立起来的“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的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保存和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7.
通过长期的观测数据分析与土地利用现状的对比 ,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集水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 ,截流村土地利用自 6 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有林地增长约 30 % ,有林地分布在丘陵坡顶、陡坎和地边 ,与农田形成镶嵌格局 ,由此构成的农林复合系统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缓减了农村燃料、饲料、材料和肥料的不足 ,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 ,初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8.
详细阐述了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指出旱地子系统是该区问题最多而又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子系统。通过分析旱地聚土免耕法的功能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 ,得出它是川中丘陵区旱地恢复重建良性生态系统的技术依托。同时也提出了旱地聚土免耕生态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西藏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组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羌塘中央隆起区的物质成分及构造演化规律的认识 ,涉及到青藏高原特提斯演化、羌塘盆地的形成发展及高原的隆升过程。对羌塘中央隆起区构造演化在认识上目前有较大分歧 ,主要有两种观点 :1)认为扎布 (察布 )—查桑地区发育裂谷 ,没有发育成特提斯洋盆 ;2 )龙木错—双湖 (—澜沧江 )古特提斯缝合带 ,代表古特提斯洋的闭合遗迹之一。基于对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成分及属性 ,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将羌塘中央隆起中泥盆世—早白垩世的构造发展历史划分了六个阶段 ,即D2 —C11初始裂谷阶段 ;C21—C2 裂谷阶段 ;P1海底扩张—大洋化阶段 ;P2 —T2 板块汇聚—消减阶段 ;T3 —J1板块碰撞阶段 ;J2 —K1碰撞—整体抬升阶段。羌塘中央隆起构造演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  相似文献   
100.
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综述及在川滇地区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地球介质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研究工作及成果;阐述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的起源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较详细地分析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论述了川滇地区各向异性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并提出了整个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