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95篇
地质学   2053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将峨眉火成岩省分为盐源-丽江岩区、攀西岩区、贵州高原岩区和松潘-甘孜岩区。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归纳和总结。根据地层学关系大致确定峨眉山玄武岩的主喷发期是阳新世(中二叠)晚期-乐平世(晚二叠)早期,时限大致为259Ma-257Ma。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与OIB基本一致,反映出其成因与地幔热柱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高温高压下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不仅对探讨地球内部流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很多实际工业过程中也都有广泛应用。本综述了近10年来高温高压下电解质溶液热力学参数的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的进展,实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以获得更高温度和压力下的数据,理论计算不仅有待于实验的发展,也与溶液的结构理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地幔岩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幔流体REE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幔区域化学不均一性、地幔的富集与亏损等地幔地球化学特征。当前对地幔流体的REE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比富CO2包裹体与贫CO2包裹体的地幔岩或地幔矿物的测试分析来间接获得信息。本尝试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热爆方法,直接测定了长白山地区的地幔捕虏体中流体-熔体包裹体REE含量。初步研究显示流体-熔体包裹体中富含REE,尤其LREE相对富集;REE组成曲线右倾,Eu弱正异常,与地幔岩的寄主玄武岩REE组成特征相似,反映源区地幔岩的交代特征。  相似文献   
44.
湘中锡矿山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放射成因同位素(Pb、Sr)和轻稳定同位素(C、O)对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示踪,从物源角度揭示了其在规模成矿、元素发生超常富集的原因。研究表明,锡矿山锑矿床的成矿物质不可能是来自赋矿围岩;深部地幔和基底都卷入了该矿的成矿作用;富Sb的交代型地幔和富Sb的元古界基底为其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矿源,两者是形成锡成山超大型锑矿床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5.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找到超镁铁深源岩石包体,这对于研究富碱斑岩的起源和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揭示该深源包体具有原始上地幔岩在地幔条件下受到一定程度富集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特征,具有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属性,为富碱斑岩的成岩成矿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成矿作用研究表明 ,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中 ,成矿数量有从少到多 ,聚矿能力有由弱到强的演化趋势。中生代为全球规模的成矿大爆发阶段 ,究其原因可能与地球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地球形成的早期 ,由于地球物质尚未充分分异 ,成矿强度不大。当然 ,有部分在地球演化早期形成的矿床 ,在后来的多次构造改造过程中被改造迁移 ,甚至消失。中生代地球进入了一个强烈的地幔热柱活动时期 ,聚集于D”层及外核的成矿物质可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 ,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成矿 ,幔枝构造则成为中生代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47.
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幔对流模型,它与过去的标准模型相比要更接近实际一些。当然该模型还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过我们认为,该模型可以调和不同研究领域矛盾的证据,因而为进一步研究对流提供一种新的构架。借助于我们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Albarede,1998)以及其他人的一些研究工作,我们对由Kellogg等(1999)、van der Hilst和Karason(1999)提出的模型作了更深入的研究。新的观点认为,一个深地层大致位于地幔中较低的第三层,该地层的化学成分明显地与其上覆的地层不同。这样的一个深地层将决定地球放热元素的实际部分,并有助于达到一些临界同位素体系的热平衡。化学变化和热密度变化间微妙的平衡产生了明显的动态地形,这一过程使得地震波监测复杂化,但却有利于沉降板块的穿过。热柱将形成于对流地幔的地层边界与上覆部分的过渡带中。若割裂气体消失、气体不完全消失或气体逸出的地层与从地震学角度已被证实的、被660km间断面分开的上下地幔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其他矛盾的证据看来还要颇费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48.
在《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1994~2001年本杂志“刊标”的基础上,在其上方增加了象征三维体视学成像的三角形四面体的透视图;该刊标的右下侧为医学断面成像扫描仪(包括各种X-CT机与核磁共振MRI扫描仪等);其左下侧为三维地幔速度模型和地球核的示意图,切出有两个地幔剖面,表示纵波速度二维变化的剖面。该速度剖面系根据赵大鹏教授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按照地球上的两个大圆弧做计算和绘制的彩色图,排在本期封4:第一大圆弧,从北极经西巴基斯坦(28°N, 64°E)到马尔代夫群岛(3°N,73°E);第二大圆弧从马尔代夫群岛点(3°N,73°E)连接巴布新几内亚之南点(12°S,150°E),来计算两剖面速度分布并作图的结果,其具体分布参见封4的两条彩色剖面和相应的地理位置图。由于赵教授这篇论文[1]在中国国内只有很少数图书馆收藏,在Elsevier Science的EPSL网站上一般人只能查到摘要,本刊对于该地幔速度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所用数据资料,该模型的优越性和特征进行了叙述,他所用的地震事件数目,多达7128个;用于层析反演成像的震相到时数多到近一百万条。该速度如下的特点:在所采用的速度结构中,包含用几个复杂形状的地质速度界面,如莫霍面,以及下沉板块的分界  相似文献   
49.
提出依据开挖剖面中的楔形体在受到断层作用时其厚度的变化量求解断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分析表明断层水平位移量S与楔形体在断层两侧厚度变化量Δh满足关系式S=Δh/ρsinβ。式中ρ为楔形体在断层走向上的尖灭系数,β为断层的倾角,该关系式不仅能满足纯走滑运动的断层,而且也满足一般斜滑断层,同时提出了在剖面上判断断层水平运动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长江中下游东段庐枞、怀宁、繁昌、铜陵和宁芜地区的中基性岩属于碱性系列 ,具有高的U ,Th含量和Th/Pb ,U/Pb比值 ,分别平均为 2 .82× 10 -6,9.5 6× 10 -6和 0 .6 35 ,0 .184。样品的初始铅同位素 (130Ma)组成为 :(2 0 6Pb/ 2 0 4Pb) i=17.6 5~ 18.6 0 ,(2 0 7Pb/ 2 0 4Pb) i=15 .4 2~ 15 .5 0 ,(2 0 8Pb/ 2 0 4Pb) i=37.6 7~ 38.0 4。形成中基性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具有EMⅠ和EMⅡ ,且以EMⅡ为主的特征。和长江中下游西段黄石地区以及大别地块西南部玄武岩的比较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地幔高的Th/Pb和U/Pb比值可能和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有关。晚中生代时期 ,华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Ⅰ特征为主 ,华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Ⅱ特征为主 ,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区域性分布与印支期扬子板块深俯冲事件密切相关。虽然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因岩石圈大规模减薄表现了亏损特征 ,但残留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Pb同位素中仍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