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9篇
  免费   2094篇
  国内免费   1971篇
测绘学   327篇
大气科学   986篇
地球物理   860篇
地质学   9868篇
海洋学   73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76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471篇
  1998年   407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440篇
  1995年   396篇
  1994年   398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324篇
  1991年   297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5篇
  1948年   7篇
  1945年   5篇
  1943年   8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91.
The Upper-Middle Proterozoic epimetamorphic rock series in northern Guangxi is a suite of volcanic-terrigenous clastic formations transforming in facies from mobile to stable, which is similar to Eparchean normal argillo-arenaceous sediments both in petrochemistry and in REE geochemistry.The Upper-Middle Proterozoic Suberathem in northern Guangxi is characterized by primordial enrichment of As and Sb, significant depletion in Sr and Hg, bimodal or polymodal distribution of Au and other ore-forming elements, and high variation coefficients and strong mobilities of Sn,Cu,Ni,Au,Ag,As and Sb.The trace element associ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dominance of siderophile and chalcophile elements occurring in the Middle Proterozoic and that of lithophile ele-ments occurring in the Upper Proterozoic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northern Guangxi is developed a series of ore-bearing formations with the Sibao Group as the protogenous basement and the Danzhou Group and Lower Sinian series as the derivative cap strata.  相似文献   
992.
993.
胡连英  徐学思 《江苏地质》1995,19(3):156-159
江苏茅山山脉下更新统丫吉山组胡连英徐学思孙寿成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江苏省地矿局,南京,210018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关键词:下更新统,地层,发现,地震,江苏茅山.OntheLowerPleistoceneYajishanFo...  相似文献   
994.
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曾允孚  李勇 《矿物岩石》1995,15(1):40-49
本文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和龙门山冲断带作为一个地质整体进行了研究,并将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的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沉积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构造层序和层序,对应于不同成盆期和同一成盆期不同演化阶段,阐明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积三维空间配置形式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化,初步建立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层格架,进而研究龙门山冲断带逆部推覆作用对龙门山前陆盆  相似文献   
995.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东 《矿物岩石》1995,15(1):58-62
本文通过分析川西坳陷20多个含气构造的主要地层压力资料,对川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川西高异常地层压力在纵向层位上主要分布于侏罗系和上三叠统,压力分段明显,相同的力段在不同的构造既不等时也不等深;在平面上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广泛,超高压区刚分布于川西北地区,并形成两个超高压中心,整个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虽然总体上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层位,不同时期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碳酸盐岩地层不整合面及孔隙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目的是对Hedberg会议有关碳酸盐岩地层不整合面及相关孔隙预测的观点进行阐明和总结,以期抛砖引玉。本文包括岩心、露头、地震、全球海平面曲线、电缆测井、生物地层学、稳定同位素演化趋势、旋回叠置型式、构造及盆地演化模式等在内的许多资料和方法,均可用于查明和/或预测地表不整合面,其中任一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对露头或岩心资料进行详细的地层学、沉积学及成岩史分析是查明地表暴露最可靠的方法,尽管已提出了  相似文献   
997.
二叠纪-三叠纪(P-T)绝灭事件,通过对不列颠歌伦比亚东北部威尼斯顿湖盆地海相层序中,保存完好的沉积岩的元素和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到了地球化学方面的证实。岩石中干酷根的δ^13C值,在P-T界线上显示出突然的漂移,即从晚二叠世最晚斯的-29‰±1‰(PDB)到P-T界线之上约2m处一32.6‰的最小值,接着在P-T界线之上4m处恢复到二叠纪的δ^13C。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我们认  相似文献   
998.
1991年在加拿大Banff召开了UNNA国际会议,成立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小组,本报告就是该小组的研究结果。成功地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于陆相地层,需要认真地研究影响基准面和沉积物供给的主要因素。对于沿岸非海相环境,地层基准面的确定比较简单,可象浅海相环境一样,即可把相对海平面当作地层基准面,也可当作地貌基准面。进一步向内陆,地层基准面的确定就复杂得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河流沉积的均衡剖面、某些风成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在西班牙大陆边缘的一个地区完成了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地震剖面的层序地层分析,共识别出四类沉积背景:(1)低速沉降斜坡(2)高速沉降(2m/千年)斜坡;(3)大西洋被动边缘“Rria”型地貌;(4)具沉降作用的断层崖地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