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355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拉萨地体东南缘始新世早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彦蒿  张泽明  董昕 《岩石学报》2013,29(6):1962-1976
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缘林芝杂岩中的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所研究的样品包括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它们经历了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正片麻岩的原岩具有钙碱性岛弧岩浆岩的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副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核部为岩浆成因,它们给出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012~ 522Ma,其锆石的增生边给出了~51Ma的变质年龄.在正片麻岩中,黑云母片麻岩给出了~67Ma的原岩结晶年龄和~ 55 Ma的变质年龄;石榴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给出了~58Ma的原岩结晶年龄和~54Ma的变质年龄.因此,所研究的林芝杂岩并不能代表拉萨地体中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而是古生代的沉积岩和晚白垩纪至早新生代的岩浆岩在始新世早期变质而成.这一时期,表壳岩和侵入岩一起经历的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很可能跟新特提斯洋俯冲导致的地壳增生、加厚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北缘博罗科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一个典型夕卡岩矿床,产于海西期呼斯特中酸性侵入体与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其成岩成矿时代此前尚无确切的年代学资料。文中通过对矿区呼斯特岩体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LA ICP MS U Pb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68.0±3.6) Ma,加权平均年龄为(365.6±3.2) Ma,表明其侵入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代表了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俯冲于伊犁板块之下诱发的岩浆作用产物。夕卡岩矿石中辉钼矿Re 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95±11)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88.3±1.5) Ma,指示矿化作用可能发生于早二叠世早期碰撞后的陆内伸展构造背景。成岩、成矿的时间跨度大,约为80 Ma,可能的原因包括:(1)呼斯特岩体是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辉钼矿化和夕卡岩型铁铜矿化均与该杂岩体于早二叠世的一次岩浆侵入和接触交代作用有关;(2)两期成矿作用叠加,即在早期(晚泥盆世)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有关的夕卡岩型铁铜矿化基础上,后期(早二叠世)又叠加了一次钼的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对新疆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 喀腊大湾地区的玄武岩具有低的Mg#值(Mg#=Mg/(Mg+Fe)×100)。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 具有轻微的轻稀土富集, 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Ni、Co、Cr与MgO呈正相关, 微量元素多元素标准化图解中, 普遍具有Nb、Ta的负异常, 部分样品具有Ti的负异常。在Th/Yb-Ta/Yb和Th/Hf-Ta/Hf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 分别落入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和大陆拉张(或初始裂谷)环境, 结合本区双峰式火山岩中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以及与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其它地区玄武岩的对比, 认为喀腊大湾地区的玄武岩可能形成于紧邻北阿尔金地区古洋盆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04.
西藏拉萨桑达地区第四纪植硅体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测制西藏拉萨桑达乡第四系剖面,系统采集并分析植硅体样品,根据植硅体的形态分类及组合、温暖指数等特征,划分为5个植硅体组合带:Ⅰ为齿型-平滑棒型、石屑型、网脊块状,反映气温温凉;Ⅱ为长方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气候转暖;Ⅲ为长方型、齿型-平滑棒型组合带,气候干旱; Ⅳ为长方型-亚铃型、齿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气候温暖潮湿;Ⅴ为齿型、帽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石屑组合带,显示气候寒冷。探讨拉萨桑达地区第四纪古植被 、古环境。  相似文献   
105.
拉萨那林拉卡断裂带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拉萨地区最主要的一条晚更新世活断层为那林拉卡断裂带,是走向NWW、倾向SSW、高陡倾角的左旋逆走滑断层,全长33km。通过对该断裂带的研究,发现其从晚更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并在地表保留了断错地貌现象。其中,在次角林西沟及谢村最为明显,断层错断河流、山脊、阶地等地质体,形成断头沟、断层陡坎等断错地貌,并且两处晚更新世以来的水平位错分别为54~87m和20~67m。通过对断裂带上4个探槽的研究,发现距今约7万年以来,沿那林拉卡断裂带可能发生了5次古地震事件,各次事件的大致发生年龄为距今68.53,54.40,<41.23,21.96,9.86ka,事件平均复发间隔为14.67ka。由于探槽有限,并且各探槽揭露出的地震事件有限,没有一个探槽能完全揭露5次事件,因此文中对一些事件上下限年龄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6.
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巴西冰川消融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平衡模型是目前估算冰川表面消融最准确的方法之一.利用科其喀尔巴西冰川野外气象和消融观测数据,结合1:5万地形图,对不同坡向和坡度格点上总辐射和净辐射进行了地形校正模拟,并采用空气动力学法对冰面感热和潜热进行了计算,最后对冰川表面消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小时总辐射和实测值存在较好的一致性,二者相关系数为0.85,而净辐射模拟效果较差.消融模拟值大体反映了实际的消融值,平均误差为2.9mm w.e/day,均方根误差为4.2 mm w.e/day,且模拟值一般略大于观测值,距离自动气象站较近的花杆模拟相对误差较小,随着花杆距离冰面自动气象站距离的增大,模拟相对误差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7.
108.
方爱民  李继亮 《地质科学》2000,35(2):212-218,T001
依沙克群是80年代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由于缺乏可信的古生物学证据,因此关于该套地层的时代一直颇有争议。近期,笔者首次在该套地层上部4 复理石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晚泥盆-早石炭世2个放射虫组合。两套含有化石的地层间为冲断接触。结合前人对依沙克群下 下部岩笥段基性熔岩形成年龄的研究,笔者认为依沙克群已不能以为一个统一的岩石地层单元存在,而应予解体。  相似文献   
109.
拉萨城市用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56  
根据1999年8~8月实地调查和以往文献资料、4期航片和地形在信息,动用遥感信息解译和GIS软件分析及GPS定位核查,准确地展现了过去50年中拉萨城市用地变化进程,重点分析了城市用地变化产生的生态与环境和问题。主要结论如下:①拉萨城区拓展迅速,从1951年始到1999年,城区扩大了10.31倍,城市建设面积扩大了近19倍。城区发展分为:城市扩建初期(1952~1965年)、高速发展时期(1966~  相似文献   
110.
李兆丽  杨经绥  罗立强  李天福  徐向珍  任玉峰 《地质学报》2008,82(7):941-2008-01-30
最近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新发现了一条榴辉岩带,该榴辉岩带位于冈底斯岩浆岛弧带的北缘。对该带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mNd、RbSr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① 该带榴辉岩的原岩主要是一套低钾的大洋拉斑系列玄武岩,其原岩类似于典型的NMORB,源于亏损地幔; ② 该带榴辉岩样品 (87Sr/86Sr)i=0.70335~0.70457,变化范围较大,且与εNd(t)值及微量元素特征均没有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由于该套岩石形成于大洋环境,形成后遭受了海水的蚀变作用;(3)该带榴辉岩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305.5±50Ma (2σ),(143Nd/144Nd)i=0.5126±0.00007 (2σ),表明该带榴辉岩可能形成于早石炭-晚二叠世,在这一时期冈底斯北缘可能存在古特提斯洋盆及古特提斯洋盆深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