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9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周建  赵坤 《山东地质》2009,(12):65-65
近日,在山东省省级地质公园评审会上,莱芜申报的房干九龙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获专家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82.
赣南九龙嶂火山盆地铀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九龙嶂火山盆地位于南岭成矿带安远热隆的西部,面积120余km2,盆地基底为元古代变质岩,盖层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火山岩系.在盆地边缘火山岩中分布3个铀矿点或矿化点.其中银坑山矿点受发育于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的近SN向碎裂带控制.盆地基底岩石碱交代蚀变明显,火山期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构造与区域线性构造交接复合并形成派生构造,使盆地具有良好的铀矿形成的源-运-聚条件.盆地南(东)部银坑山一带是找矿方向和勘查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83.
九龙嶂火山盆地铀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良 《铀矿地质》2004,20(4):230-234
九龙嶂火山盆地位于南岭成矿带安远热隆的西部,面积120余km2,盆地基底为加里东期至燕山期花岗岩和元古界至古生界沉积岩、变质岩,盖层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火山岩系地层.盆地基底岩石碱交代蚀变明显,火山期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构造与区域构造多处交接复合并形成派生构造,使盆地具有良好的、利于铀矿形成的"源-运-聚"条件.盆地西部半天塘至银坑山一带,火山构造发育,岩性复杂多变,热液蚀变较强烈,矿化信息丰富,是找矿方向和勘查重点所在.盆地西部银坑山铀矿点,受发育于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的近SN向碎裂带控制,地表浅部矿化良好,具有岩浆热液体系的顶部矿化蚀变组合特征,深部有明显延伸的矿化显示,可作为九龙嶂火山盆地铀矿勘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4.
冀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及其区域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主要结论有:①原冀北地区的“下花园组”依岩石组合、碎屑成分变化可解体为3个组,即下花园组、龙门组和九龙山组;②原冀北地区使用的“九龙山组”与京西地区的九龙山组含义不同,建议归入髫髻山组;③经过重新划分后,冀北地区的早、中侏罗世地层与京西地区可以完全对比。本研究结论对于燕山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格架的建立和构造地质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顾冉浩  王文  郭富雄  武晶 《水文》2021,41(2):38-44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过程普遍发生显著变化,而大量水资源分析计算工作必须以天然径流量为基础。以九龙江流域为例,提出将分项调查法与水文模型法相结合的流域天然径流量综合还原法,即采用分项调查法对主要水文站控制集水区的实测径流数据做还原计算,利用还原后的径流数据构建以子流域为单元的SWAT降雨径流模型,进而通过参数移用,利用该模型模拟得到全研究区不同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主要控制站及无径流观测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均具有较高准确性。该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有资料流域的详实观测数据,又可以解决无资料区对天然径流数据的需求,可以为水资源评价、水量分配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1987年3月~1988年12月笔者于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特殊的地理、水文环境、沉积物的高磷量、磷形态的快速转化是西海域初级生产力[555g/(m2·a)]比九龙江口区[159g/(m2·a)]高得多的主要原因。颗粒态磷(P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等以生物为媒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形态转化。本文估算了九龙江水总磷(TP)的入海通量为787t/a,其中DIP为69.2t/a,DOP为170t/a,PP为547t/a;九龙江口和厦门西海域沉积物磷的年释放量估计为16t和13t.接初级生产力估算全调查海域消耗磷约为981t/a,而生物活动参与下磷的再生和转化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九龙江口磷的界面分配和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松  廖文卓 《台湾海峡》1997,16(3):293-298
1992年8月航次调查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水体中磷的迁移呈保守行为,TP和PP含量随着海水盐度的降低呈增加趋势,DP含量刚好相反;S〈15的低盐区,盐度对磷迁移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8.
九龙江河口湾高浓度悬沙水体的分布与扩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九龙江河口湾洪水期和枯水期含沙量等值线的分析,描述了河口湾内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涨潮和落潮期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洪水期大潮湾内水质点的滞流点位置作了计算.结果表明,水流运动和水体含沙量沿入海方向均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河口湾内存在两个主要水流滞流区,一处位于海门岛北部,一处位于鸡屿东侧.悬浮泥沙的分布和水流运动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The bottom sediment samples were gathered during island investigation in 1994 and in the period of carrying out the natural science fund project of Fujian in 1999.The composition,distribution and assemblag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inerals which granularity distributes from 0.063 to 0.125mm in the sediment from Jiulong River estuary are studied in the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49kinds of heavy minerals and the average content of them is 9.38%.The dominant and characteristic minerals are magnetite.hematite,epidote,ilmentite,limonite,homblende,zircon,andalusite,biotite and so on,4mineral assemblage zones(Ⅰ.The watercourse gateway of Jiulong River mineral zone,Ⅱ.The northern estuary of Jiulong River mineral zone,Ⅲ.The southern estuary mineral zone,Ⅳ.The eastern estuary of Jiulong River mineral zone),can be divided based on the heavy mineral contents and the 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which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matter sources but also is controlled by hydrodynamic condition an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福建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潮间带的红藻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的氮、磷、钾、钠、钙与镁6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氮、磷、钾与钠均以春季含量最高;钙与镁分别以秋季和冬季最高。氮与磷含量冬季最低,钾含量秋季最低;钠、钙、镁均以夏季含量最低,6种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不一致。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表明鹧鸪菜春季富集的营养物质较多,与春季有较高的生物量一致。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反映了鹧鸪菜的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鸥鸪菜的氮、磷含量高于土壤含量。并明显高于水体氮、磷含量,说明鹧鸪菜能强烈富集环境中的氮、磷,因此鸥鸪菜类的大型藻类的存在可能是红树林区赤潮极少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