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冻土纵、横波宽带超声换能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冻土弹性波测试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冻土测试用的500KHz纵横波复合宽带超声换 能哭喊 。其性能具有灵敏度高、频带宽、声阻撤低的特点,适用于冻土力学特笥的测试。文章介绍了它的结构及相应系统特性,并以10ps的延时时间精度,在零度以下气温条件下,实测了不同含水量及负温冻结兰州黄土试块的纵、横波速,获得了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密度正在不断加大,用于流动地震观测的宽频带地震仪的数量将继续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积累速率按指数增长,这意味着震源波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将成为21世纪地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关系将日趋紧密,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的作用和重要性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03.
104.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计远程监控功能接口的实现方式,扩充了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王甫棣  王鹏  何恒宏 《气象科技》2014,42(4):624-628
气象数据共享业务广泛采用了单一资料源向各个目标节点分发的方式,针对这种共享业务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对等网络技术的气象数据共享应用,提供资料源的共享发布以及节点间的共享访问功能。该应用通过搭建的仿真平台模拟实际业务应用,验证了在全国气象宽带网络上实现共享传输的可行性。在随后的小范围业务试验中进一步证明了该应用能够在特定的业务场景中不增加中心节点资源消耗而提升数据共享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6.
声速是海洋声呐测量中最重要的声学参数之一。拖缆式声速剖面仪可提供实时测量功能,但其缆长不能满足深海测量要求;自容式声速剖面仪可满足深海测量要求,但工作效率低。如何提高野外深海声速剖面测量工作效率是深海调查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文中详细介绍了基于声学调制解调器的声速剖面遥测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揭示了水声通信技术在深海非铠装缆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探月3期任务中,月球交会对接技术是任务成功的重要保障.利用嫦娥3号(CE03)绕月飞行的VLBI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时延数据,模拟仿真绕月交会对接过程中,同波束VLBI观测模式下,差分群时延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显示,在远程导引段,轨道器和上升组合体轨道距离保持100 km,持续半小时,差分群时延很好地反映了两者的轨道信息,可以用于定轨定位;自主控制段,上升组合体靠近轨道器,在轨道距离从5 km减小到20 m过程中,上升组合体加速追赶轨道器时,差分群时延快速趋近于0,上升组合体减速远离轨道器时,差分群时延绝对值快速变大.最后,利用嫦娥3号奔月段同时发射两个DOR (Differential One-Ranging)信号的VLBI时延数据,计算差分相时延,初步展示了月球交会对接过程中同波束VLBI差分相时延的误差情况.  相似文献   
108.
60年距离测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余 《海洋测绘》2010,30(2):74-7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距离测量方法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光速测距仪和微波测距仪的推广应用,开创了"量距不用尺"的新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测地型激光测距仪的快速发展,将光波测距推向了高精度远测程的新境界;几乎与此同时,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技术的测地实用化,使得测地工作者能够测量远达数千千米的站间距离;20世纪80年代初期,GPS卫星测量技术的问世,使得测地工作者步入了快速高效"量距不见站"的新天地。距离测量的这种演变,也是测绘科学技术进步的一大缩影。  相似文献   
109.
卫星高度计实现了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海洋参量的实时监测,TOPEX卫星高度计提供了迄今为止时间序列最长、数据质量最高的全球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有效波高4m以上的巨浪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岛周边海域巨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大多数出现在夏季,春季是1a中有效波高最小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是巨浪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波高大于6m的巨浪大都出现在台湾岛东部及东北部海域,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少。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