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6篇
  免费   2949篇
  国内免费   1553篇
测绘学   396篇
大气科学   331篇
地球物理   8981篇
地质学   4797篇
海洋学   680篇
天文学   224篇
综合类   627篇
自然地理   116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426篇
  2020年   457篇
  2019年   571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551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939篇
  2006年   932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812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407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337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顾媛  张卫斌  崔雪东 《气象科技》2021,49(4):654-661
基于2007—2018年浙江省ADTD闪电监测资料,分析该区域地闪时空分布特征,进而选用地闪密度和强度作为致灾要素,进行致灾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落雷日数和正地闪比例的年际变化均呈增长趋势,全年地闪集中发生于6—9月的12:00—20:00。春季正地闪比例高,地闪多发于傍晚和夜间;夏季日地闪落雷面积广、密度极值高,午后雷暴占主导地位。地闪密度相对高值区随季节演变而自西向东移动,年平均地闪密度总体呈浙中多南北少的特征。雷电流幅值主要分布于15~45kA,地闪强度平均值在舟山最高(44.49kA),台州最低(32.69kA),地闪密度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异。致灾危险性极高等级在浙东沿海一带和杭州—绍兴交界呈片状分布,另在温州西北部、浙中和浙西地区呈絮状分布,致灾危险性与历史雷灾个数、人员伤亡总数的空间分布总体一致。  相似文献   
992.
以HDR隔震梁桥多自由度(MDOF)模型和等效双线性单自由度(SDOF)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典型近场地震动作为输入,研究HDR支座双向耦合效应对HDR隔震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呈典型双线性;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面积小于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面积。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顺桥向HDR支座位移峰值db大于考虑双向耦合效应时,但横桥向的结果相反。近场地震作用下,对梁桥进行HDR支座隔震设计时,忽略双向耦合效应计算得到的墩底剪力峰值和弯矩峰值均偏于保守。可忽略HDR支座双向耦合效应对HDR隔震梁桥近场地震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提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地震显著平静阈值估算方法,用于中国大陆及川滇、新疆和华北地区中强震活动分析,在不同区域得到不同起始震级的显著平静阈值范围。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7级、6级和5级地震显著平静的阈值范围分别为3.9—6.2年、7.9—9.6个月和62—70天;(2)川滇地区6级和5级地震显著平静的阈值范围分别为2.1—2.9年和7.0—8.5个月;(3)新疆地区6级和5级地震显著平静的阈值范围分别为2.6—4.0年和8.5—10.5个月;(4)华北地区6级和5级地震显著平静的阈值范围分别为11.7—23.4年和5.2—7.7年。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西藏测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1月—2018年12月谢通门区域定位地震,系统分析该区M_L1.5以上地震频度变化及与附近强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地震台站建设密度对谢通门地震窗监控能力影响较大,故从2008—2011年和2012年7月—2018年12月2个时段予以分析。分析发现,2012年7月开始,谢通门地震窗小震活动水平在每月20次范围内随机波动,当超过20次以上(含20次)即异常高值出现或结束后1.5年内,在半径100 km以内具有发生M_S 5.0以上地震的可能,在半径1 000 km以内具有发生M_S 6.5以上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5.
地震统计区的划分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地质背景的分析,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和强震活动特点,讨论和划分该区地震活动统计区,探讨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复发特点、地震构造特征、潜在地震危险性及强度,分析研究区未来强震发生的强度和可能地点,结果表明,目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处于第8个活跃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且未来数年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应密切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和祁连山中西段地区。  相似文献   
996.
地裂缝是西安市典型的城市地质灾害,地下水位的变化是诱发地裂缝活动的重要因素。以西安地铁六号线暗挖段施工降水为研究背景,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地裂缝场地施工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和地层应力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表沉降量上盘大于下盘,地裂缝带两侧地表存在差异沉降的现象,最大差异沉降量与地下水位下降深度近似呈直线关系;不同位置处地表的横向沉降呈现出"Z"形的变化特征,差异沉降区随地裂缝位置的变动而变化,且差异沉降量与横向地表位置近似呈二次函数曲线关系;地层竖向应力随着地下水位下降而增大,地裂缝位置处地层应力存在突变现象,上下盘应力影响区与地层深度近似呈三次函数曲线关系;基于分层总和法计算了地下水位下降时地表沉降量的解析解,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了计算地表最大沉降量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可为地裂缝场地地铁隧道及其他地下工程安全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7.
贾耀红  任立清  郭强 《气象科技》2020,48(5):630-634
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FY-4)地面测距系统用于获得分布在不同地方的5个地面站到卫星的精确距离,进而利用得到的距离数据确定并预报卫星的轨道和位置,所以测距精度是影响卫星轨道和位置确定精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测距系统工作的原理及过程,分析影响测距精度的误差来源,从测距体制、站址坐标测量、地面设备时延测量、转发器时延测量、大气传输时延测量和各站时间同步几个方面分析了风云四号测距系统为了提高测距精度采取的相应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8.
按内波假说的观点,讨论了典型板内地震即中国大陆地震的成因机制,认为造成地壳厚度分化的内波运动依靠地壳厚度差异中蕴藏的重力位能,推动地壳物质运动形成各种类型的板内地震。研究了全球地震活动的纬度分布特点以及地震活动与潮汐作用及大陆分布的联系,指出: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的大陆因剥蚀、搬运和沉积以及负载重分布,使大陆地区始终达不到重力均衡,成为地壳运动的活动区,因而陆壳“地震能量发射强度”曲线具有类似于潮汐剪应力纬度分布的两极衰减、南北对称的特性。文中还探讨了深震及和达—贝尼奥夫带的成因,克服了用俯冲板块解释这一现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999.
1000.
The Sandhills Moraine is a Late Wisconsinan lateral moraine complex on southwest Banks Island. The occurrence of ice-ablation landforms, ground ice slumps, kettle lakes and catastrophic lake drainage in winter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substantial bodies of massive ground ice. The distinctive hummocky topography of the Sandhills Moraine is thought to reflect partial melt-out of this ice. Stratigraphic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ice is overlain irregularly and unconformably by glacigenic sediments, notably pebbly clay (till) and/or sandy gravels (outwash), while the ice itself possesses numerous and variable mineral inclusions, faults and foliations. Petrofabric analyses indicate a strongly preferred orientation to the ice crystal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best explained if the ground ice is interpreted as relict glacier 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