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30篇
地球物理   1991篇
地质学   378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北京强沙尘暴史和周围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陈广庭 《中国沙漠》2002,22(3):210-213
北京地区自公元440年开始就有强沙尘暴的记录,经过北魏、辽金和明清时期等几个强沙尘暴频发期。北京强沙尘暴多数出现在干旱时期,也有例外。强沙尘暴出现的时间与周围土地的开垦和周围森林植被的破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北京成为新中国首都以来,注重环境的治理,风尘天气减少,特别是强沙尘暴几近消亡。  相似文献   
992.
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及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  张永仙 《地震》2004,24(1):145-154
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31次MS≥5.0地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认为: ① 在强震前短临阶段, 普遍存在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性分布, 且这种象限分布特征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即在压缩区, 垂直形变上升, 水位亦上升。 在膨胀区, 垂直形变和水位都下降; ② 地倾斜异常在近源区与远源区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多数强震前表现为距离震中近的台站向与震中相反的方向倾斜, 而远离震中的台站, 其倾斜方向指向震中; ③ 地电阻率异常形态以下降为主; 多数水化异常(气体)表现为短期上升而临震转平或下降; 电磁波通常为短临异常。 基于上述前兆异常形态特征, 特别是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分布特点, 提出了根据前兆场异常特征判断发震地点和孕震状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大陆西部前兆异常涨落与强震短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永仙  余素荣  张晓东  薛艳 《地震》2004,24(1):7-18
统计了1998年以来西部六省区(云南、 四川、 青海、 甘肃、 宁夏、 新疆)前兆异常月频次, 探讨了异常数量的涨落与强震活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大部分强震前强震所在省份及邻区的前兆异常数量有明显的持续增长现象, 临震时一般表现为异常回落至低值。 从时间上看, 异常增长的起始时间一般为震前3~4个月到震前7~8个月, 少量为震前14~18个月; 异常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为震前1个月至震前10个月。 研究认为, 异常月频次峰值时间可以作为强震预测的中短期至短期指标。 研究还表明,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 除青海、 甘肃地区外, 云南、 四川的前兆异常也突出, 似乎显示了8.1级地震的孕育范围已影响到川滇地区。  相似文献   
994.
云南地区强震前兆短期综合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辉  张平  唐采  付虹 《地震》2004,24(4):113-118
用斜率k和相关系数r值提取云南地区水氡、 水汞、 水温、 地磁的单项短期异常, 用群体非均匀度计算方法对各手段选取的多点观测资料进行计算, 提取综合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M≥5.5地震, 前兆的群体突变异常较为显著, 对M≥5.5地震有较好的短期预报效能, 并通过置信度为97.5%的R检验。  相似文献   
995.
南北地震带地震转移图像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万正 《地震》2005,25(1):1-7
初步分析了中国中部南北地震带历史大震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整体转移图像。 南北地震带近500年来地震活动东侧强于西侧地区; 本世纪以来大震(M≥7.1)活动的主体地区呈现自北向南的整体转移过程; 本活跃期以来强震(M≥6.0)的集中区明显西移。 据此, 对该带大震趋势及危险地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6.
东南沿海地震带一组主导强震的准同步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1994年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和1994~1995年北部湾6.1级、6.2级双震的孕育、发生和调整过程,认为这两次强震快速呼应,具有成组和准同步的活动特征,主导了东南沿海地震带第四个活跃幕的中强地震活动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997.
朱冠天 《海洋工程》2005,23(1):83-87
钱塘江海宁明清鱼鳞老海塘是保护浙北和苏沪南缘地区广大平原的大型防洪(潮)工程。修建于明清的古鱼鳞石塘具有雄伟的古朴特色,石塘采用条石纵横交错迭砌,条石间以铁榫相连,高达6m,绵延数十里,在社会经济中的历史地位显著,人称与长城、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土木工程。保护该古老水利工程使之继续发挥防潮防洪作用,其意义重大。由于建筑年久、工程老化、结构防潮标准偏低,亟需加固。经多方案比较,选择了顺直河段采用抛筑短丁坝、弯曲河段采用打长板桩以及与塘顶土埝后移相结合的总体方案。工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98.
挖掘分析小微地震的时空演变模式,可为地震灾害的分析与预报提供辅助决策参考。本文以四川地区的地震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时空立方体融合地震点的空间、时间与属性数据,基于时空热点统计分析方法挖掘小微地震的时空冷热点分布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数据的时域内,四川地区小微地震的热点模式主要表现为连续热点、逐渐减少热点和振荡热点。冷点模式主要是连续冷点,且冷点覆盖范围比热点覆盖范围广。基于时空立方体的时空热点分析方法能够发挥时空统计学的优势,可有效挖掘分析小微地震的时空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99.
矿山帷幕注浆技术由于其具有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等特性,已在国内多个矿山堵水中成功采用,取得了很好的堵水效果。而在强岩溶地区,动水注浆技术,尤其是矿区主过水通道封堵质量将直接影响帷幕的堵水效果,甚至决定着工程的成败。以广东凡口铅锌矿帷幕注浆工程为背景,探讨强岩溶地区主过水通道封堵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利用威宁县2022年6月2日一次冰雹天气过程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威宁国家基准气候站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本次天气过程的风廓线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雹、短时强降水开始前,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垂直风切变的加强,急流造成的辐合加上近地层风向的切变作用为冰雹和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开始发生时,2000米高度以上有很大的正速度,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判断对流发展的强弱情况;冰雹发生时折射结构常数(Cn2)值在-128~-110dB之间,也能很好的反映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开始,增强和结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