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2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592篇
测绘学   944篇
大气科学   657篇
地球物理   725篇
地质学   1113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46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近50年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地震地表破裂带全长426km,宽数米至数百米,总体走向90°~110°,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自西向东由5条次级破裂段组成.各破裂段又由若干更次级左阶或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具有自相似的分形结构特征.地震破裂带以左旋走滑为主,倾滑量很小.宏观震中区位于库赛湖东北93.0°~93.5°E一带的昆仑山南麓断层谷地内.最大地表同震左旋水平位移6.4m,最大垂直位移为4m.地表水平位移沿地震破裂带走向出现6个峰值,各峰值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衰减序列,这表明此地震具有多点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62.
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指导矿井生产,鲍店煤矿专门在1310综放工作面上方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该区条件下综放开采时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有关参数,为矿区“三下”采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3.
赵华 《四川测绘》2003,26(3):99-104
由于雷达具有全天候和穿透性等特点,促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SAR系统的几何特征及其干涉原理,着重探讨差分干涉雷达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周志恩  蒋维楣  胡非  奚文 《气象科学》2003,23(3):292-299
目前 ,我国气象部门相当普遍地拥有气象卫星观测资料 ,但是 ,这些资料如何在城市气象服务以及为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决策研究中发挥作用 ,急待进一步研究并开展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合理的反演处理 ,给出卫星观测对地面温度的测量结果 ,由此可比较细致地分析了解地面热状况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 ,地面覆盖性质等的关系。本文利用有限的 NOAA- AVHRR气象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修正的 Ulivieri分裂窗方法反演出同期的地表温度场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卫星观测资料进行算例分析 ,揭示出一个 2 0 0 km× 2 0 0 km范围内的地面温度分布特征。反演结果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城市热岛现象的变化规律 ,并且能较为清楚地反映出相对的高温区和低温区  相似文献   
65.
中国东北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0年中国东北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最大潜在蒸发、地表干燥度指数和地表水分盈亏量,分析了东北地区及其7个不同气候区域地表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它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及其不同区域的地表干湿状况不仅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别和年际及年代际变率,而且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低频变化特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地区呈现出较强的变干倾向,并且由于气温升高所导致的潜在蒸发的加大与降水一样对这一变干倾向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山东省气象卫星遥感应用开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金  赵红 《山东气象》2003,23(1):25-26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业务工作,在多年对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基础上,将已成熟的遥感监测项目组建成一个业务应用开发系统。本文简要说明了该系统的建设思路及各功能模块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7.
利用一个微波辐射传输模式,晴天下的大气探测廓线,地面的部分观测资料以及卫星观测的亮温,计算了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实验(HUBEx)中,寿县地区的热带降雨观测卫星微波成像仪(TRMM/TMI)微波频率的地表比辐射率。通过比较所计算的微波地表比辐射率随地表状况的改变,发现地表微波比辐射率随地表状况的变化存在敏感性,并且其变化是合理的。本中,地表肤温设定等于地表空气温度,并且仅计算了寿县的地表比辐射率,在HUBEx区域上的地表比辐射率的计算需要更多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68.
卫星遥感敦煌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9,他引:12  
卫星遥感在研究沙漠化地区非均匀地表特征参数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Landsat-7 TM资料推算沙漠化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的方案,并把其用于中国西北地区“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及预测理论的研究”的敦煌试验区,并且利用3个景Landsat-7 TM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关沙漠化地区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植被覆盖度)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69.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相似文献   
70.
西北地区戈壁局地陆面物理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2000年8月~2001年9月在敦煌戈壁上观测的陆面过程资料,分析了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的关系以及土壤热传导率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初步给出了具有试验基础的戈壁局地反照率和土壤热传导率的多因子参数化公式. 并通过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试验资料拟合的参数化公式能够比较好地反映降水等气候因子引起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