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344篇
测绘学   308篇
大气科学   398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565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针对一次发生在中纬度夏季的深厚对流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研究的结果,引入一个较详细描述深厚对流状态下云微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对一个有限差分三维非静力弹性大气数值模式进行了改进.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天气雷达观测一致的结果.结果还显示,对于这次穿透高度超过了对流层顶的深厚对流过程,与高空斜压扰动有关的上对流层弱稳定热力层结对系统的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发现强烈的对流发展到对流层顶的高度时,受上曳体的驱动,在对流层顶附近的稳定层结中产生浮力性的扰动;它们与风切变相结合,进而对系统的水平移动产生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穿越向荡巷河铺设光缆管道工程,采用先进的非开挖导向铺管技术,成功地穿越了110m宽的河流,铺道最大埋深14m。此项工程特点:一次性铺管距离长,深度大,管线多,工期短,精度高。  相似文献   
73.
李冰  刘小红  洪钟祥 《大气科学》2001,25(2):260-268
利用一个三维的冰雹云模式与化学组分输送模块耦合,得到云输送引起大气光化学组分的再分布,然后用一个包含详细气相化学反应机制的箱模式研究了云输送引起的气相体积分数的变化及其对大气化学系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云输送后O3体积分数大于无云个例,但其后两天内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差不大;HNO3、NO2、NO3、PAN等的体积分数均明显高于无云个例,分别增长了87%、70%、62%和49%,其中NO2体积分数的增加主要由于云输送造成,而NO3、HNO3、PAN主要是输送对化学扰动的结果。两天内OH和HO2自由基体积分数比无云个例平均增长了13%和11%。  相似文献   
74.
利用GMS-5卫星水汽通道资料分析了1995年夏秋季热带对流层中上层水汽场的分布及其变化。分析表明:南印度洋-澳大利亚-南城市平洋地区是夏秋季对流层中上层最好干的地区,赤道太平洋、北太平洋是相对干区;夏秋季南亚和中国南部是对流层中上层最潮湿的地区,夏季比秋季更潮湿,反映出季风在这一地区的活动特点,月平均水汽场从8月到9月,高湿带观点华北平原突然南跳到南海海面,表明对流层中上层的水汽场在9月份发生突变,比大气环流的10月突变早1个月完成;青藏高原夏季东南部为湿区,秋季西北部为湿区。  相似文献   
75.
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与高斯烟云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及高斯烟云模式分别计算了本溪地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SO2小时浓度,并与实测浓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地区应用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可以得到与实测浓度较一致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复杂地形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中。  相似文献   
76.
网络计划管理技术在长江某穿越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它对工程组织过程和项目实施步骤进行全面的规划、编排,并在工程项目实施初期对多种方案进入深入的研究与比较,更科学地进行目标进度的安排。本文以长江某穿越隧道工程为例,详细探讨了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7.
本文利用Bern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结合湘鄂川测区B级GPS控制网数据试算工作,就数据编辑、单差选择方法、对流层估计方法及对高精度定位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8.
GPS定位中对流层折射估计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葛茂荣  刘经南 《测绘学报》1996,25(4):285-291
本文首先讨论了GPS相对定位中的对流层折射2估计的单参数方法,多参数方法,分估线性方法和随机过程方法。论证了其它方法都是随机过程方法的近似。为了用随机过程模拟对流折射,建立了一种最小二乘递推算法。在此基础上,在GAMIT软件中统一实现了以各种对流层折射估计方法。最后给出并分析了不同方法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赤道西太平洋大气热结构及对流层顶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登俊  吴增茂 《大气科学》1996,20(3):315-326
本文主要利用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实验3”号船的探空资料,经分析发现: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直减率为0.62~0.74℃/100 m,但是,在西风爆发期间,一般不低于0.68℃ /100 m;对流活动的强弱对对流层顶有重要影响;对流层顶与500 hPa、200 hPa等压面温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平流层下部有逆温层、降温层交替出现的成层现象。 分析还发现,日平均的500 hPa、200 hPa温度、对流层顶、对流层顶上第一逆温层的厚度和逆温强度,都具有20~40天振荡的特征。文章分析认为,上述有关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结构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热带西太平洋夏半球大气的状况;积云对流活动对大气对流层中上部温度、对流层顶以及平流层下部的20~40天振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利用最大熵功率谱法计算磁性体深度受到了地球物理界的重视。本文利用该方法求取东北地学断面磁性层顶、底界面深度,并结合航磁ΔTa异常图及相应滤波图,判定了该断面几条主干断裂的位置与展布,其结果有的与地质推断基本一致,有的则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