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磁共振伪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磁共振伪影,包括运动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截断伪影,磁化率伪影和卷褶伪影。也介绍了校正和减少这些伪影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真实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鉴别是数字图像盲取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真实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鉴别方法。借用模式识别中的二分类概念,采用图像质量评价量来建立模型,以捕获真实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统计差异,选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方便、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3.
TDI-CCD在轨成像质量MTF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卫星总体参数对TDICCD推扫成像调制传输函数MTF(Modula Transfer Function, MTF)影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模拟卫星在轨成像MTF下降的技术方法。通过这套模拟方法,建立了卫星总体参数与在轨成像质量MTF下降之间的关系,为用户根据对遥感图像质量MTF指标的需求来确立对卫星主要总体参数的要求提供了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正地理图像是地理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文字密切配合,发挥着文字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湘教版义务教育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与2001年初审通过的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实验教科书相比,图像系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主要对新旧版教科书的图像数量和密度、图像类型、图像质  相似文献   
16.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观测系统获取的影像需要经过极化定标处理才能进行定量的分析与应用。当前的极化定标方案普遍采用分布式地物解算串扰和交叉极化通道不平衡误差,需要在定标前选取满足一定散射特征的分布式地物作为定标参考样本。利用螺旋散射的极化特征与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极化定标参考地物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根据极化目标分解构建螺旋散射比率特征,并采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自动提取地物样本。采用C波段机载极化雷达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保持影像极化定标的准确性,并能提高极化定标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热中子CT成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核成像技术,借以进行被检物的无损检测与无损评价.针对热中子CT成像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导致CT图像降质的因素,本文在探讨了影响中子CT成像图像降质的一些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将成像过程中的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技术进行统一考察和集成处理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ATLAB GUI集成处理器,研究开发了一套集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处理程序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热中子CT成像的图像质量,为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保证,对热中子CT成像技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热中子CT成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核成像技术,借以进行被检物的无损检测与无损评价。针对热中子CT成像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导致CT图像降质的因素,本文在探讨了影响中子CT成像图像降质的一些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将成像过程中的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技术进行统一考察和集成处理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ATLABGUI集成处理器,研究开发了一套集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处理程序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热中子CT成像的图像质量,为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保证,对热中子CT成像技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将图像的梯度幅值、相位以及结构相似度(SSIM)三者相结合的图像质量评价新模型——梯度相似度(GSIM)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新模型与SSIM模型及基于梯度的模型相比,不仅包含亮度、对比度和结构三部分信息,同时增加了梯度相位信息。通过对LIVE图像数据库的982幅失真图像和924幅遥感压缩影像的实验,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性能优于其他模型。与SSIM等模型相比,新模型能真实反映失真图像的视觉感知质量,具有较高的评价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评价能谱CT(Spectral CT)成像功能参数的有效性,并探讨这些参数在评估局部梗死心肌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0例冠心病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常规冠脉CTA(CCTA)扫描模式和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模式。患者均在一周内行心脏MRI扫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上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别找出1 min和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的图像上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的最佳对比噪声比(optimal CNR)以及对应的最佳单能量值和此能量值的图像噪声值,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方法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噪声值进行比较。在MRI心肌灌注图像上找出梗死心肌并与能谱CT进行相关性对比。结果:宝石能谱CT共检出梗死心肌36个区域,所有梗死心肌在CCTA图像上均有区域供血冠脉50%以上狭窄(71.7%±16.2%),并且找出的梗死心肌与MRI心肌灌注图像有较高的相关性(r=100%,P=0.00)。1 min、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图像上最佳CNR值明显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CNR值(P<0.05)。1 min、3 min最佳单能量值水平的图像噪声值均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5)。结论:能谱CT的GSI能谱成像模式较常规混合能量图像能够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梗死心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