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452篇
地球物理   261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99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 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龙门山为中轴的一条长约350 km、宽约100 km的地震活动带.震源深度一般分布丁地壳脆性-韧性转换边界以上约10~20 km区间的地壳震源层之中,属浅源构造地震.主要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构造运动方式密切相关,以其地壳厚度向西急剧加厚、重力梯度带、高波速比(Vp/Vs~2.2)等深部异常及逆冲断层兼具走滑性质的地质构造为特征.在震源辐射、路径传播和场地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并比较了岩石和土壤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谱,特别强调了土壤条件下的场地放大效应;同时对与地震安全性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地质灾害、地震频谱设计、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及中、长期至短期地震预报等进行了探讨;特别提供了一个由加权平均计算、以岩石条件下震波衰减模式为基础的地震频谱设计参考实例.地震构造与动力学研究可融人工程地质与环境工程等学科发展.经历汶川地震考验的一些新近设计和建设的工程项目可为今后改进工程建筑规范与标准提供重要而有益的参考.地震预报是当今一大难题,但需探索研究,不可懈怠.地震减灾与预防足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安全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大比例尺航测成图质量评定角度出发,提出了既要满足相应规范和用户要求,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航测成图的优势,对产品质量做出公正、客观、正确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一行  陈华静 《中国地震》2021,37(3):641-648
“地震预警”法律概念是讨论和规范地震预警相关行为的基础,也是地震预警立法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专门的地震预警法律法规,地方已经颁布的管理办法中对“地震预警”法律概念的规定也不完全一致。随着地震预警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震预警”法律概念的确定和统一愈发重要和迫切。“地震预警”法律概念应涵括其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秉持完整规范、避免歧义的原则,将时间、空间、机理和影响等要素排列组合而成。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本文还讨论了发布主体、预警客体、技术服务、法律责任等地震预警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西北地区的旅游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却显得落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过于分散,景点间距过大,由此导致游览行程过长,游览内容单薄,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游客的选择。而与此同时,在国外,列车旅游早已作为各国旅游业的重要旅游产品为世人所熟知。文章从分析我国西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入手,针对景点分散这一制约我国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客观不利因素,肯定了开发旅游列车产品的思路。作者以西北地区为例,结合目前我国旅游专列发展现状,提出开通“西部之星”旅游列车的构想,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necessary for functioning of an operational flood warning system are: (1) a rainfall measuring system; (2) a soil moisture updating system; and, (3) a surface discharge measuring system. Although surface based networks for these systems can be largely inadequat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his inadequacy particularly affects the tropics, which are most vulnerable to flooding hazards. Furthermore, the tropical regions comprise developing countries lacking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such surface-based monitoring. The heritage of research conducted on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for measuring discharge from space has now morphed into an agenda for a mission dedicated to space-based surface discharge measurements. This mission juxtaposed with two other upcoming space-based missions: (1) for rainfall measurement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GPM), and (2)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 (Hydrosphere State, HYDROS), bears promise for designing a fully space-borne system for early warning of floods. Such a system, if operational, stands to offer tremendous socio-economic benefit to many flood-prone developing nations of the tropical world. However, there are two competing aspects that need careful assessment to justify the viability of such a system: (1) cost-effectiveness due to surface data scarcity; and (2) flood prediction uncertainty due to uncertainty in the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lood hazard mitigation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the assimilation of the three proposed space mission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se two competing aspects. The discussion is ca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diction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space-based flood predic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 fully space-borne system for early-warning of floods is proposed. The need for ret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such a system on historical data comprising floods and its associated socio-economic impact is stressed. This proposal for a fully space-borne system, if pursued through wide interdisciplinary effort as recommended herein, promises to enhance the utility of the three space missions more than what their individual agenda can be expected to offer.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思路及建议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25  
区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区域评价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国家和所薪究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以异常元素的来源-成因-迁移转化-生态效应-预测预警为研究主线,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基本单元,查明异常元素分布、分配、成因及来源,研究它们在地球表层备大层圈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它们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应用地球化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的生态系统进行预测预警,井提出治理建议,为国家区域性经济战略调整和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西运城市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关气象及森林火灾资料,分析了林林火灾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火条件及森林含水率的关系,计算了森林火险综合预报指标,建立了以预报方程,经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颠簸是航空气上重要预告内容之一,历史上由于颠簸引起的飞行事故及征候占有一定的比例,颠簸预报也是气象预报的难点,颠簸对飞行的影响至关重要,轻则引起航行中的飞机摆动偏航,重则造成飞机解体,近年来随着太原机场卫星广播传真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我们也在逐步尝试使用数值产品分析颠簸,使颠簸的预报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水质预警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水质预警是对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适时给出相应给别警戒信息的方法,包括状态预警和趋势预警两部分。以GIS技术为核心,将水质预警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地下水水质预警信息系统。并以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地下水水质为例,研究了该区地下水水质恶化地区的分布、趋势、恶化预警等级及其成因。地下水水质预警系统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减少地下水水质恶化的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搞好长春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长春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生态旅游资源,电影文化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殖民遗迹旅游资源,辽金文化旅游资源等五大资源优势。文章在分析这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背景与现状,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即在今后的开发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参与性,以七大旅游产品系列为依托,重点开发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产业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