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1篇
  免费   1410篇
  国内免费   2558篇
测绘学   506篇
大气科学   3142篇
地球物理   785篇
地质学   2626篇
海洋学   963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39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东亚夏季风北界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春  韩笑 《高原气象》2008,27(2):325-330
为了研究东亚夏季风北界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本文利用夏季850 hPa上20°N以北105°~125°E之间平均南风风速2 m/s所在的纬度,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夏季风北界指数。初步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北界在1976年之前(含1976年)位置偏北,而1976年之后位置偏南,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型的变化。对应于东亚夏季风北界的异常,东亚夏季风强度、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面积、亚洲大陆热低压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东亚夏季风北界位置偏北(南)时,对流层低层亚洲大陆热低压偏强(弱),东亚夏季风偏强(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南)、面积偏小(大),南亚高压偏弱(强),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流以下沉(上升)为主,降水偏少(多);华北地区气流以上升(下沉)为主,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992.
2005年6月华南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NCEP/NCARⅡ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我国实测的降水资料,对2005年6月华南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的东西进退可能与暴雨过程存在某种联系.分析指出副高中心的下沉气流主要是由副高南北两侧雨带中凝结潜热释放效应所致的上升气流在高空下沉而产生的,副高中心垂直运动的出现有利于副高的加强.而副高南北两侧雨带不但可以加强副高,同时又会激发正涡度增长,限制副高在南北方向上的活动,此时西侧印度季风雨带则会在副高西侧激发反气旋性涡度发展,即可诱使副高西伸.因此,华南强降水和印度季风区降水的共同作用使得副高加强西伸.  相似文献   
993.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存  况雪源 《湖北气象》2008,27(2):97-103
利用1961~2000年的NCEP/NCAR候平均再分析资料,初步探讨了季节转换期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北和东西向位置变化与亚洲季风爆发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爆发伴随着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线的北跳和急流中心西移,急流轴北跳至35°N以北的青藏高原上空,南支西风急流消失,亚洲季风环流形势建立。南海季风爆发早年,低纬的东风向北推进的时间早,到达的纬度偏北,中纬的西风急流强度偏弱,季风爆发晚年则相反。同时,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年,青藏高原上空急流核出现较早,西太平洋上空急流核减弱较快,急流中心“西移”较早。而在南海夏季风爆发晚年,西太平洋上空的急流核减弱较迟,青藏高原上空急流核形成偏晚,急流中心“西移”较迟。此外,急流中心东西向位置和强度变化与江淮流域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2007/2008年秋冬季海洋及大气的异常特征的分析表明:秋冬季的拉尼娜现象是2007/2008年冬季持续低温雨雪过程的基础,但它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气候背景之下,西太平洋副高的持续偏强对这次异常低温雨雪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对大气候背景之下的环流异常的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科研任务,对今后的短期气候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干侵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NCEP(1°×1°)每天4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9~10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有明显的干侵入特征,对流层中高层高位势涡度,干空气在西北气流引导下,沿等熵面入侵到边界层;干侵入使对流层低层产生高位涡扰动、锋面气旋环流加强、低空急流形成、边界层辐合增强,从而引发了这次强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996.
Initialization and initial imbalance problem we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a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of the new generation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Several options of digital filter initialization have been tested with a rain storm case. It is shown that digital filter initialization, especially diabatic digital filter initialization and twice digital filter initialization, have effectively removed spurious high frequency noise from initial data for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and produced balanced initial conditions. For six consecutive intermittent data assimilation cycles covering a 3-day period, mean initialization increments and impact on forecast variables are studied. DFI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provide better adjustment of the hydrometeors and vertical velocity, reduced spin-up time, and improved forecast variables quantity.  相似文献   
997.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河北省东北部的1次局地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θs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θs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对流稳定度较小,有利于湿斜压涡度发展,MPVI“高层正值区低层负值区垂直迭加”的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暴雨区位于850hPa上MPVI零线附近,湿位涡在850hPa上具有MPV1〈0,MPV2〉0的特征,在夏季可以作为河北省北部预报暴雨的一个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98.
Based on the daily reanalysis data of NCEP / NCAR a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the point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ensity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index are determined and then used, together with their power spectra, to seek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individual monsoon-affecting factors and their power spectra. Through diagnosis, six indexes are discovered that have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subtropical high index. The results of the diagnosis indicate that the technique can identify the factors which are dynamically correlated. It can offer the basis in determining and choosing dynamic conceptual factors.  相似文献   
999.
变性台风Winnie(9711)环流中的锋生现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英  陈联寿  雷小途 《大气科学》2008,32(3):629-639
基于T106一日四次1.125°×1.125°格点资料, 采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登陆台风Winnie(9711)变性加强过程中环流内的锋生现象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Winnie变性加强与其环流内的中尺度锋生过程密切相关, 其低层环流中可发现包围台风中心的环状锋生现象。其中, 北侧锋带与西侧锋带在结构、性质上有所不同, 北侧锋具有暖锋特征, 而西侧锋具有冷锋特点。台风残余低压环流中心位于两条锋带的交汇处, 其变性加强过程类似于一个温带气旋在地面锋上的发展过程。Winnie变性加强过程中, 北侧暖锋锋生强, 锋面次级环流明显, 降水区主要出现在该锋带附近。西侧冷锋锋生弱, 无明显锋面次级环流, 降水不明显。强锋生区首先在台风上空高层产生, 随后增强下传, 加强了低层锋生过程。中低层锋生强度以及锋上垂直运动与凝结潜热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2008年前汛期广东长连续暴雨过程的500hPa环流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2008年5月下旬末~6月18日,广东遭受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龙舟水”袭击。通过分析这次长连续暴雨过程开始、持续和结束期的500hPa侯平均环流特征和稳定维持的大尺度环流场特征,发现欧亚中高纬维持两槽两脊或两槽一脊稳定的大环流形势,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弱冷空气;孟湾低槽为华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使华南沿海地区暖湿气流加强而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