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通过对1990~2008年承德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面积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是生物因子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发生作用的结果.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在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最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以受灾率作为马铃薯晚疫病气象等级的划分标准,选取与晚疫病相关好的前期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采用综合聚类法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气象等级的预报模型.回代结果表明:用气象综合聚类法做马铃薯晚疫病的气象等级预报,可以为控制晚疫病的蔓延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气象决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2.
解磷菌分离及其对内蒙古布龙图低品位磷矿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布龙图磷矿区表层土壤中取样,分离得到了几个解磷菌株,测定了每个菌株的解磷能力.分离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A20、AC2013和AC2015,对Ca3(PO4)2和磷矿石粉中磷的分解率为21%~25%,它们对磷的分解具有协同效应.用A20和AC2013的菌液制成的生物复合磷肥施于马铃薯,增产23.08%,微生物法将成为利用北方低品位磷矿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3.
基于GIS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及风险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气候资源信息,对内蒙古乌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做了多项自然资源空间统计分析,并选定了该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和风险指标。这些指标涉及到马铃薯的种植失败风险和减产风险。利用小网格资源推算法,实现了基本气候资源分布的细化。同时借助于CITYSTAR GIS的二次开发功能,用Visual C^ 编制模型,进行马铃薯气候资源区划和种植风险程度区划的地理制作。研究结果可供农业种植规划部门及农业保险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64.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砂体大面积发育,储层孔渗较低,甜点成因复杂。为了阐明新场须二段甜点类型及成因,以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微米CT、阴极发光等多技术手段,在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特征、有效裂缝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甜点进行分类。新场须二段主要发育基质孔隙型、断缝型、层理缝型等3种甜点类型,不同类型甜点形成原因存在差异。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高能分流河道、富石英砂岩是基质型甜点形成基础,在相对较弱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较强的溶蚀作用下易形成基质型甜点;在靠近大型断层的基质孔渗较好部位易发育断缝型甜点;层理缝型甜点分布规模较小,不同类型层理界面处颗粒粒度、组分存在差异,发生差异成岩作用,形成力学薄弱面。新场须二段甜点发育受沉积、成岩及构造非均质性控制,对甜点类型的成因分析,有利于对甜点进行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65.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要求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提升国家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已有关于马铃薯种植空间布局的研究缺少定量支撑的相关优化证据。本文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中国马铃薯的消费结构及其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应用ARMA模型预测中国2022—2040年马铃薯年均需求量。结合耕地空间分布数据和马铃薯县域种植面积数据,应用GAEZ模型以适宜性等级作为优先级对未来中国马铃薯种植布局进行县域尺度空间推演,提出未来中国马铃薯县域尺度的种植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 1961—2019年,中国马铃薯的总消费量由1290万t增加到了9152.5万t,其中食用消费结构变化最为显著。② 2022—2040年,中国马铃薯年均需求量为1.10亿t,基本适宜及以上程度马铃薯种植区域共计5423万hm2,种植其中532万hm2可满足相应消费需求。③ 基于适宜度指数的未来中国马铃薯最优生产布局为东北一季作区、华北一季作区、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包含55个县级区域)。建议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原则,推动马铃薯种植布局优化升级。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粮食安全政策制定和马铃薯种植空间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多年马铃薯生长发育资料和气象资料,对APSIM-Potato模型进行调参与验证,评价模型在武川地区的适用性。利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马铃薯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 各发育阶段天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均在3 d内;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12.82%、17.35%和14.48%,均低于20%,表明APSIM-Potato模型在武川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 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和强度的增加,马铃薯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随之减小。模拟单一发育阶段干旱胁迫时,马铃薯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分枝-开花期水分胁迫的响应最大;模拟连续发育阶段干旱胁迫时,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全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响应最大。  相似文献   
67.
朱筱敏  潘荣  朱世发  魏巍  叶蕾 《地学前缘》2018,25(2):141-146
全球常规油气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致密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是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也是未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领域。致密储层具有油气资源量大、分布面积广、成岩作用强、单井产量较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富含油气资源的致密储层中,具有良好物性的“甜点”是提高产量的有利勘探目标,其“甜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异常高孔带,另一类为裂缝发育带。目前,致密储层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致密储层划分、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和有利储层预测等。近年来,“甜点”的形成机理和预测成为当前致密储层勘探开发的重要科学问题。因此,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致密储层裂缝发育识别表征是目前致密储层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ditions of vulnerability and a potato crop boom in Central Java's highlands. While partaking in agricultural endeavours on volcanic slopes can bring substantial economic rewards, the local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ese livelihood activities are often overlooked by disaster scholarship. Drawing on a period of fieldwork conducted in the Dieng Plateau, a region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craters that periodically erupt mud and poisonous ga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a potato crop boom has evolved despite, and in part because of, the underlying volcanic hazard. By integrating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d agrarian change literatur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potato boom has provided significant economic opportunity, and through this, a means to reduce vulnerability. Yet, despite these economic gains, the agrarian shift described herein has also introduced new vulnerabilities as farmers have become dependent on a resource intensive crop.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how theories of agrarian transformation can complement livelihood perspectives in disaster research, and provide greater detail into the local and regional processes that encourage people to often-profitably farm hazardous land.  相似文献   
69.
为筛选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各发育阶段适宜的灌溉量,使用遮雨棚和智能控水设施进行严格的灌溉量控制,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灌溉量(分别为0.5W、0.75W、W、1.25W、1.5W,W为当地维持25.8%土壤含水率的常用灌溉量)下的马铃薯叶片光合生理指标、根系生理指标、植株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指标。结果表明: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羧化酶)活性在结薯期最高、成熟期最低,在发棵期和结薯期对灌溉量响应差异最显著,在W和1.25W下最高。幼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对灌溉量响应不显著,在发棵期、结薯期和成熟期分别以W、1.25W、0.75W下最高。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和成熟期根冠比分别在0.75W、0.5W、0.75W、W下最高。幼苗期0.5W延缓了植株的伸长生长,成熟期灌溉量增加有效促进了植株株高的增长,1.5W下植株最高。地上部分干重在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分别在W、1.25W、1.5W下最高,成熟期地上部分干重对灌溉量响应不显著。薯重在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成熟期分别在0.75W、W、1.25W、0.75W下最高。  相似文献   
70.
马铃薯是河北省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开展马铃薯产量预报对河北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北省1982—2018年马铃薯产量数据、主产区24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分别利用大概率法和加权平均法预报河北省马铃薯单产。产量预报模型对2001—2015年马铃薯产量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大概率法和加权平均法预报单产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增减趋势平均准确率分别为62.2%和88.9%,定量预报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4.2%和90.2%。对2016—2018年河北省马铃薯单产预报检验结果表明,大概率法在3年的9次预报中单产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增减趋势有4次预报错误,加权平均法仅有1次错误;大概率法和加权平均法的平均定量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6.9%和97.4%。加权平均法预报准确率高于大概率法,说明加权平均法更适合于河北省马铃薯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