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231篇
地质学   1110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81.
姚足金  陈德华 《地球科学》2001,26(3):291-296,327
现行西北地区水资源评价,是基于下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1)作为主要补给源地的山区,其与盆地之间存在“阻水屏障”;(2)山区形成的地下水基本上已全部汇入出山河谷,流向盆地绿洲,经实地勘探水化学同位素分析与资料研究,认为现行“模型”不符合地质实际。在引用国外高山区产流数值模拟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比拟法估算出研究区,由山区通过基岩向盆地绿洲作侧向补给的大致数量。新概念模型的建立,意味着西北高山-盆地系统的绿洲基岩不深处,赋存有相当数量以前未被计入的、可供开发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82.
北山地区植被属戈壁荒漠植被类型,主要植物群落为红沙,红沙中多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含量和变化系数矿区大于背景区,元素含量背景区呈对数正态分布,矿区呈偏对数正态或多峰分布,红沙中的元素组合分类背景区为Au,Cu,Pb,Zn,As,Sb,Mo,V,Mn和Ag,Sn,Sr,Ba及Ti,Cr,Co,Ni,金矿区为Au,Ag,As,Sb,Mo,Mn,Sr和Cu,Pb,Zn,Sn,Ba及Co,Ni,Ti,V,Cr,铜矿区为Cu,Pb,Zn,Mo,Au,Ag,Ba和As,Sb,Sn,Mn及Ti,V,Cr,Co,Ni,Sr,矿区红沙中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多数在矿区岩石中的浓集系统亦较大,金,铜矿床红沙和岩石中的特征元素分别都有Au,Ag,Ag,Sb,Mo,(Mn)和Cu,Pb,(Ba,Ti,Cr)。在金,铜矿床(体上方分别发育有良好的Au和Cu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和元素组合及分带,根据红沙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判断金或铜矿种类型,并能对掩埋,隐伏金,铜矿床(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83.
Slushflows are rare phenomena in southeastern Canada. Here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occurrence of slushflows in a subalpine environment in eastern Canada (Mt. Albert, Gaspé Peninsula, Québec). Because nothing is known of their frequency- magnitude in the area, we reconstructed the chronology of slushflow events over the past century using dendrogeomorphic techniques based on impact scars, reaction wood and traumatic resin ducts. Slushflows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tongue-shaped accumulation of 17900 m2 at the outlet of a firstorder drainage basin. The slushflow boulder tongue was composed of heterogeneous-sized, angular and unoriented clasts, which are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the sediments of an adjacent alluvial fan. Although movements were initiated above the subalpine forest limit, slushflows induced forest fragmentation along the treed slope. Three slushflow events were identified over the past century, in 1925, 1964 and 1988,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 exceptional initiation conditions and considerable geomorphic activity of individual events.  相似文献   
84.
本文根据中国东南部 140个晚中生代火成岩 Rb- Sr等时线年龄匹配的 Isr值 ,勾画了 Isr等值线图。该图与 TDM等值线图有好的对应 ,都在浙闽沿海地区、南岭东段和武夷山北段出现低值区或低值带 ,反映中国东南地壳在晚中生代时期 ,有广泛的地幔物质的加入 ,它们以底侵的形式底垫在中 -下地壳。沿海地区 Isr、TDM的低值区、带受地壳厚度的控制 ,内陆的低值区、带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导致的拉张减薄有关。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 Rb、Sr、Ba、Th和 Ce富集 ,高场强元素 Nb、Ta、Zr、Hf和重稀土 Y、Yb亏损 ,具有明显的消减带岩浆作用的特征。西太平洋地震层析成像显示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是连续的。在大约 2 0 0 0~ 12 0 0 km深度 ,地幔中正在下沉的古俯冲洋壳明显偏西 ,可能反映那时为低角度俯冲。中国东南部广泛发育的NE- NNE褶皱和断裂构造 ,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有关。大规模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之前的陆相沉积 ( T3- J2 )是造山磨拉石建造。上述地质证据均支持消减作用和底侵作用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85.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清水李沟井与礼县石桥井汉量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在邻近地区发生的部分中强地震前半年左右2口井的流量开始出现上升或波动现象,异常变化的幅度最大可达3.75mL/s,对震级较小,而且距离较远的地震无明显的异常反映。2口井流量异常对5级地震的映震范围为250km,6级地震为350km,7级地震为500km。  相似文献   
87.
Hailstorm Loss Modelling and Risk Assessment in the Sydney Region,Austral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eigh  R.  Kuhnel  I. 《Natural Hazards》2001,24(2):171-185
This paper summarises work undertaken at the Natural Hazards ResearchCentre with regard to the compilation, climatological analysis and lossmodelling application of hailstorm data for the greater Sydney region. Itdiscusses the results from two associated research areas: ENSO-relatedclimatological analysis of hailstorm data, and insurance sector orientedrisk assessment of hail losses in the Sydney basin. The two complementaryproject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ailAUS, the first hail loss model for amajor urban area in Australia. The hazard occurrence module of the hailloss model i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good quality hail data set, whoseinterannual variability has previously been analysed with regard to the ENSOsignal. The paper presents the major results of the local hail data climatology,and outlines the structure of the hail loss model. The important practicalapplications that result from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good qualityclimatological data are noted.  相似文献   
88.
甘肃南金山金矿床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金山金矿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床之一 ,矿床产于下石炭统白山组浅变质海相火山碎屑岩中。本文通过对金矿床中的蚀变绢云母进行了40 Ar 3 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了两组数据 ,分别为 2 5 0 .6±2 .8Ma和 2 32 .7± 4.1Ma ,说明南金山金矿的形成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9.
肃南5.7级地震过程剪切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河  刘希强 《地震》1996,16(4):417-426
剪切波分裂应用于地震预报中的3个主要困难是:(1)如何自动定量识别剪切波快慢波到时;(2)用以认识其基本特征的震例太少;(3)因各次地震的复杂性,对所给剪切波分裂结果难以给出恰当的解释,本文研究了1988年11月22日甘肃肃南5.7级地震过程剪切波分裂的特征。所用资料为1988年8月到1990年8月中法合作张掖数字台网的记录。通过对张掖~肃南地区地壳结构模型的研究,确认了所用各次地震的真实出射角基  相似文献   
90.
本文研究了景泰地震台记录到的几种异常地震波形的形态特征及随时间分布特征,采用测震学的方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各个阶段的异常波形出现的数量、类型和振幅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6.2级地震前,异常波形数量明显地呈平静一密集交替出现的现象;临震前各种异常波形的数量增多,振幅增大,异常持续时间增长,震后异常波形很快衰减并消失.与其他前兆对比,可以认为异常波形的出现可能与景泰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根据该类波形的变化特征有可能对地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