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云南省蒸发量时空分布及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黄英  王宇 《水文》2003,23(1):36-40
根据56个蒸发站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观测资料,分析了云南省蒸发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年际变化特点。云南省东部和西部边缘地带年蒸发量较小,滇中一带以及金沙江流域河谷地带年蒸发量较大。蒸发量年际变化具有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的特点。近30年来,云南省蒸发量有普遍减小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蒸发量普遍减小的可能原因是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减小。  相似文献   
82.
基于1979—2008年NCEP/CFSR再分析耦合数据集,研究了冬季MJO对ENSO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以及长期的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热带印度洋MJO活动的强弱性都可以影响热带中东太平洋ENSO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在年际时间尺度上,ENSO发生前期征兆的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西风爆发事件(Westerly Wind Burst,WWB),作为MJO影响ENSO的主要途径,存在着显著的次季节时间尺度的变化。相对于气候平均的赤道太平洋西部暖池区上升而东部下沉的Walker环流,MJO正位相东传后的西风异常,减弱了低层东风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这一上升海流的减弱导致了中东赤道太平洋的海温升高,从而有利于ENSO暖海温事件的发生。而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MJO范围和强度在1998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转变,1998年之前MJO的东移范围更东,强度更强,从而导致了西太平洋西风爆发区的次季节西风异常事件更加显著,在Bjeknes正反馈机制下对应了年代际时间尺度下的强尼诺事件出现,1998年之后则与之相反。冬季MJO对ENSO影响的这一年代际特征主要体现在晚冬季节,而在早冬伴随着印度洋的增暖,MJO强度一直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3.
新疆焉耆盆地和博斯腾湖盐量收支平衡的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博斯腾湖曾是中国内陆区的最大淡水湖。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开发活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水咸化加剧,已演化成为微咸湖,水盐收支失衡是博斯腾湖咸化的原因。以矿化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湖、渠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年变化;利用1976-1999年间的逐年的水量资料,分别对盆地及湖区的盐量收支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及博斯腾湖的盐量主要收支均有较大的年变化。带入盆地的盐量95%来源于河流,平均值为99.6±21.0(104t/a),其年变化取决于气候因素导致的河流水量变化;湖区的盐量主要来源为开都河和农田排水,对应的年际变幅分别为17×104~80×104t/a、28×104~79×104t/a;盆地及湖区排出的盐量年变化较大,主要受人为调控的支配。  相似文献   
84.
白令海峡夏季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洋  苏洁 《海洋学报》2012,34(5):1-10
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通道,穿过海峡的海水体积通量在年际尺度上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海峡南北两侧的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的入流对北冰洋海洋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利用SODA资料计算夏季白令海峡海水体积通量,对其年际变化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白令海峡的体积通量主要是正压地转的;当体积通量为正距平时,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以及波弗特海南部海面高度为负距平,同时,白令海陆架海面高度为正距平;对这些海域的Ekman运动、上层海洋温度、盐度和垂直流速进行分析,发现海面高度异常与海峡体积通量的这种关系主要是与海面气压异常分布所产生的Ekman运动有关。当白令海峡的体积通量为正距平时,北冰洋中央海面气压为正距平,白令海海盆海面气压为负距平。这种气压的异常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上层海洋运动、海水温盐结构与白令海峡入流的关系,从而把夏季大尺度大气环流和白令海峡体积通量的年际变化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85.
内蒙古中部MODIS植被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250m空间分辨率的每8天NDVI卫星遥感数据,利用年平均NDVI及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2000-2008年内蒙古中部地区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9年内蒙古中部地区79.60%地区的植被总体上保持稳定,17.33%的地区得到了明显改善,3.06%的地区仍存在较强的退化或沙化趋势。退化或沙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北部边缘,成条带状分布,反映了农牧交错带地区生态仍然较为脆弱,需要进一步关注和保护,东南部地区的植被恢复明显。植被年际动态主要受该地区暖干化气候影响,气候变暖造成植被NDVI增加,而降水波动导致NDVI随之变化,降水的作用是气温的2.8倍,有些地区可达到11倍之多。  相似文献   
86.
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NCEE/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和英国大气资料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使用周期分析、奇异值分解和旋转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结果表明:(1)东北夏季降水异常构成中年代际、年际变化相对均衡,在局地年际变率中,东、南部年代际变化略强于西、北部。(2)在年代际、年际尺度上,东亚夏季风增强(减弱),则东北降水偏多(偏少)。(3)E1 Nino事件与东北区夏季风异常无直接联系.故与东北夏季降水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87.
A time series dataset spanning 39 years(1981-2018) on red tide events in Zhejiang coastal waters was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nnu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A distinct inter-annual pattern characterized by low frequency, explosive growth and fluctuating decline stages was found over the studied time scale. Most red tide events occurred in parallel to the bathymetric contour, and 95.4% were located to the west of the 50 m isobath. Additionally, the high-incidence area o...  相似文献   
88.
Based on rotational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max-entropy and Mexico-hat wavelet transform techniques,monthly SSTA of the tropical Pacific,Atlantic and Indian Oceans(32.5°S-32. 5°N) is investigated.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take on global scale,and there exist their own significance areas.Moreover,through the total time series,the intensity of the variabilities is time-variable.And in fact,both the variabilities are usually coexistent.In significance areas of each of the variabilities,another variability is sometimes quite strong.  相似文献   
89.
黄河中游“三花间”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记芳  程炳岩  朱业玉  李荣 《气象》2009,35(3):99-106
利用黄河中游地区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简称"三花间"区)21个气象站1955-2006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等方法,探讨了黄河"三花间"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多年来"三花间"区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为1950年代后期至1980年代为偏冷期,1990年代之后气温明显升高,冷暖转折的突变点在1994年,2001年以来是近50多年来最暖的时期;年及冬、春、秋三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增温开始最早,增温最明显.(2)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为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2001年之后为多雨期,1970年代至1990年代为少雨期,其中以1990年代降水最少;各季降水量除冬季外均呈减少趋势,以夏季减少最明显.(3)黄河"三花间"区气候总体向暖干化方向发展,但2003年之后进入了多雨期,未来几年气候存在着向暖湿化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0.
Rainfall variability over a river basin has greater impact on the water resource in that basin. With this in view, the variability of the monsoon rainfall over the Godavari river basin has been studied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As expected, the monsoon rainfall in Godavari basin is more variable (17%) than the all-India monsoon rainfall (11%)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1951–90). Similarly,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monsoon rainfall on smaller time scales is found to be still higher and increases while going on from seasonal to daily scales. An interesting observation is that the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monsoon rainfall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CC= −0.53) with the total seasonal rainfall in the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