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38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西主要港湾余流特征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5个主要海湾各有自己的环流特征:铁山湾存在一个反气旋涡,廉州湾存在一个海湾尺度的气旋环流,钦州湾青菜头南端存在一个气旋式环流,防城湾口有一个气旋环流。珍珠湾余流,在深水航道内自湾内指向湾外。冬季,受北风影响,各湾从湾内流向湾外的余流分量加强。由于反气旋或气旋环流存在,形成和环流相应的泥沙输运。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研究.在南海存在着许多活跃的中尺度涡,我们分别对南海中、南部海域和南海北部海域中尺度涡作了评述.在南海北部海域,目前最感兴趣的问题为:南海水与西菲律宾海通过吕宋海峡的交换的物理过程,以及黑潮是否以反气旋流套形式进入南海.这些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尤其是这些问题的机理.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今后深入和细致的、长时间的海流和水文观测,以及长时间卫星遥感观测资料的论证才能逐渐认识清楚.台湾以东海域,黑潮两侧经常出现中尺度涡,而且变化较大而复杂.文中着重讨论兰屿冷涡和台湾东北的气旋式冷涡.  相似文献   
13.
P矢量方法在南海夏季环流诊断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基于1998年6~7月南海调查航次的CTD资料,对南海环流采用最近发展的P矢量方法进行诊断计算.计算结果:黑潮向西入侵南海,然后做反气旋弯曲向东北方向流动,最终有通过巴士海峡流出南海的趋势.在南海北部存在一个气旋性环流,这个环流的强度和范围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该环流的冷中心位置随深度增加稍向南移.南海中部、越南以东海域存在一个明显的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尤其在200m及其以上水层均相当稳定,反气旋涡位于越南以东,其中心位置在11°53'N,111°50'E,气旋涡的中心位置在13°17'N,112°55'E,两者的尺度皆约为250km.吕宋岛西侧存在一个反气旋涡.在计算海区南部、巴拉望岛西南海域,100m以上层存在一个反气旋式涡.从各层流场分布均可以显示海流在西部强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颍河特大桥桩基施工中灌注35号墩-1桩基时,混凝土输送泵出现故障造成浇注中断,桩基检测时发现缺陷,采用旋喷压浆技术进行处理,经检测合格。对采用旋喷压浆处理桩基缺陷的全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用SSM/I微波遥感图像分析海上台风的螺旋云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游然  许健民  张文建 《气象学报》2002,60(4):477-485
文中介绍了美国国防气象卫星专用微波成像仪 (SSM /I)上各通道的特性 ,分析了大气中各种粒子 (尤其是云滴和降水滴 )对各通道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效应。通过对SSM /I图像上台风单通道剖面、双通道散点图的分析 ,揭示了台风在微波图像上表现形式的内在物理原因。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个降水指数 ,方法是 :将 85 .5GHz的吸收段对称拉伸到散射段的延长线上 ,然后求归一化后的 19.35 ,37.0GHz和经拉伸处理的 85 .5GHz图像 3者的平均值。 3个通道合成降水指数克服了 37.0GHz对大雨滴不敏感 ,和 85 .5GHz对中等大小雨滴不敏感的缺点 ,比原始单通道微波图像更清楚地显示了台风的螺旋云带结构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骨盆骨折17例,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17例检查均取得清晰立体图像,且可消除某一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骨盆某一组成骨的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案的设计及教学等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压旋喷桩桩周土摩阻力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旋喷桩的单桩静载试验,探讨了桩周土摩阻力作用的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两个结论,为旋喷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地层是有效寻找沉积矿产的重要基础,将龙永煤田内关于的层位及分带性与大区域上的相似层位作了对比,并论述了本煤田的特征与变迁的基本过程。最后,结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就煤田内的产出情况,作了两点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取样钻技术是区域地质填图、物化探取样、古地磁取样、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和工程勘察等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TGQ系列勘察取样钻机包括TGQ-1、5、10三个型号,分析了其结构、特性和特点,以及配套钻具和取样器。  相似文献   
20.
The semi-permanent Durban Eddy is a mesoscale, lee-trapped, cold-core cyclonic circulation that occurs off the east coast of South Africa between Durban in the north and Sezela, some 70 km to the south. When present, strong north-eastward countercurrents reaching 100 cm s–1 are found inshore.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the cyclone is driven by the strong south-westward flowing Agulhas Current offshore of the regressing shelf edge near Durban. Analysis of ADCP data and satellite imagery shows the eddy to be present off Durban approximately 55% of the time, with an average lifespan of 8.6 days, and inter-eddy periods of 4 to 8 days. After spin-up the eddy breaks loose from its lee position and propagates downstream on the inshore boundary of the Agulhas Current. The eddy is highly variable in occurrence, strength and downstream propagation speeds. There is no detectable seasonal cycle in eddy occurrence, with the Natal Pulse causing more variability than any seasonal signal. A thermistor array deployed in the eddy centre, together with ship CTD data, indicates upward doming of the thermal structure in the eddy core associated with cooler water and nutrients being moved higher in the water column, stimulating primary production. Together with the use of satellite imagery, our findings indicate a second mechanism of upwelling, viz. divergent upwelling in the northern limb of the eddy. Satellite-tracked surface drifters released in the eddy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for nutrient-rich eddy water to be transported northwards along the inshore regions of the KwaZulu-Natal (KZN) Bight,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functioning of the bight ecosystem, as well as southwards along the KZN and Transkei coasts – both by the eddy migrating downstream and by eddy water being recirculated into the inshore boundary of the Agulhas Current itse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