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61.
应用EOS/MODIS资料监测河西内陆河下游水库湖泊水域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兰芳 《干旱气象》2005,23(1):49-53
利用EOS/MODIS资料,对2004年春季至秋季间分布在甘肃省河西境内的2个面积最大的水库———红崖山水库、双塔水库和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湖泊的水体面积进行监测计算,并与近年同期平均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疏勒河、石羊河及黑河流域下游的水库湖泊水体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体部γ刀定位的CT扫描技术.材料与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plus多层螺旋CT(4层)对306例胸部占位患者、141例腹部占位患者行γ刀定位增强扫描,对比剂的用量为1.2ml/kg,注射流率为2.5mL/s~2.8mL/s,通过CT扫描所得图像制定治疗计划.结果 CT增强扫描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标志点清楚,靶点确定均一次到位,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较高.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体部γ刀定位,采用合适的扫描方案及造影技术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定位扫描图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不同注射速率对肝脏动脉期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正常组(A组)40例和肝硬化组(B组)40例。各组根据注射速率不同分为2组,3.5 mL/s组(A1、B1组)、2.5 mL/s组(A2、B2组),采用Smartprep造影剂跟踪技术,当腹主动脉的CT值到达或超过150 Hu,按下扫描键正式扫描。记录不同注射速率动脉期腹主动脉的CT值、触发时间,统计正常组和肝硬化组成像优良率,建立统计表并相互比较。结果:注射速率为3.5 mL/s和2.5 mL/s时,正常组优良率分别为96.4%和91.7%,P>0.05;肝硬化组优良率分别为95.5%和72.2%,P<0.05。注射速率为2.5 mL/s时,正常组和肝硬化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196.40 Hu±20 Hu和186.02 Hu±18 Hu,P>0.05;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动脉期平均触发时间分别为22 s和24 s,P<0.05。注射速率为3.5 mL/s时,正常组和肝硬化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244.90 Hu±37 Hu和219.33 Hu±33 Hu,P<0.05;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动脉期的平均触发时间分别为20 s和22 s,P<0.05。结论:无论是肝硬化组还是正常组注射速率越快,动脉期峰值越高,达峰时间越短。相同注射速率情况下,正常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较肝硬化组高,平均触发时间较肝硬化组短。肝硬化组对注射速率要求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双低”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90例临床似诊为主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双低组(n=45)。常规组:120kVp、对比剂量1.5mL/kg(浓度350mgI/mL)。双低组:100kVp、对比剂量1.0mL/kg(浓度300mgI/mL)。两组的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和Smart prep技术。读取CTA剂量报告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记录每位患者对比剂用量并计算碘含量。由2位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靶血管和背景的CT值,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主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情况和血管锐利程度。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辐射剂量、碘含量、图像质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组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和碘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两组在主动脉主干及分支的CT值均>300HU,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CNR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图像噪声略高于常规组,噪声在诊断范围内。结论:应用100kVp、对比剂量1.0mL/kg(浓度300mgI/mL),结合ATCM技术在主动脉CTA检查是可行的,优势是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量,同时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5.
CT值是医学CT重建图像的一个必备要素,在某些场合下已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辅助工具,比如骨密度测量、图像分割与识别等。本文介绍一种锥束CT的CT值转换方法。借助Sedentex CT模体,分别获得5种材料的标称CT值和锥束CT衰减系数重建值,并经线性拟合,建立起标称CT值和衰减系数重建值之间的转换方程。最后,分析对比度噪声比和图像灰度值均匀性偏差在CT值转换后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6.
2012年以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工业CT的国家标准。虽然起到了相当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暴露出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本文就名词术语标准的制定、空间分辨率的检测条件、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空间分辨率、加强对于圆盘模体测定技术的研究和测定透射散射比等问题提出若干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度增强和形态学的遥感影像道路边界与特征点提取的方法。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度变换增强,通过对比分析直方图均衡化和对比度分段线性增强两种方法获取的增强影像,选取区分度大的分段线性增强方法进行影像增强,然后运用数学形态法进行影像分割,实现道路和其他图像信息的有效分离。利用Krisch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提取道路的边缘信息,并基于边缘特征利用改进的Harris算子提取特征点,将提取的特征点进行拟合并用函数模型描述图像道路信息,用于后期制图中道路信息的矢量化。  相似文献   
68.
天津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断裂分为天津南断裂和天津北断裂。根据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别在天津静海县城西、西青区炒米店村、小南河村以及宁河县朱头淀村布设了4条钻孔剖面,对这2条断裂开展了钻孔勘探工作。经微体古生物鉴定,获得了各钻孔的海相层位置;经地层年代测试,确定了第1、第2和第3海相层的年代;通过以海相层为标志层的地层对比,并结合小南河村BZ1、TN3孔古地磁的测试结果,对这2条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未发现有过活动的迹象,其最新活动年代可能在中更新世。而天津北断裂也未发现晚更新世以来存在活动的迹象,该断裂在早更新世早期可能有过活动。由此可见,天津南断裂活动性可能要强于天津北断裂。同时发现,第2、第3、第4海相层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因此,在将其用于地层对比时,必须同时确定各海相层的地质年代,否则对比结果可能会出错。对于发生年代存在争议的第2海相层,认为其形成时间应在7万a左右。  相似文献   
69.
相位复原问题是指在只有强度可以测量的情况下,从强度数据中提取出物体的相位信息。相位复原是同轴法X射线相衬成像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误差递减法,通过限制物体的空间大小,结合测量到的强度数据,在物体的空域和频域都进行约束。通过反复迭代,进行带宽外推,最终实现物面和像面的相位复原。仿真实验证明了此迭代算法的收敛性,并且以塑料管为样品,在上海光源采集到同轴法X射线相衬成像的实验数据,对上述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联合下肢动脉CT成像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对比剂剂量的影响。方法:搜集临床上怀疑腹主-下肢动脉疾病行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对比剂(350 mg I/m L),A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8.53±9.39)岁,平均体质量(67.86±11.65)kg,平均扫描范围(124.65±8.28)cm。B组: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0.87±9.76)岁,平均体质量(66.23±12.42)kg,平均扫描范围(122.59±9.12)cm。A组注射流率4 m L/s,对比剂用量1.5 m L/kg。B组第1期5 m L/s注射20 m L,第2期3 m L/s注射剩余量;B组对比剂总量=1.5 m L/kg×体重-4 m L/s×(B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A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对比剂注射完毕两组均以3 m L/s流率无缝隙注射生理盐水30 m L。两组均选择智能触发技术,监测平面为腹主动脉(右膈肌水平),阈值≥150 HU。对两组5个动脉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5个动脉段CT值,记录两组对比剂剂量。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组5个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分别为:4.76±0.44、(328.46±21.45)HU(腹主动脉段),4.20±0.58和(330.96±22.52)HU(髂动脉段),4.36±0.57、(327.16±23.65)HU(股动脉-腘动脉段),3.32±0.63、(296.53±20.43)HU(小腿动脉段),3.12±0.53、(257.26±21.21)HU(足背或足底动脉段);B组分别为:4.72±0.46、(329.75±23.12)HU(腹主动脉段),4.08±0.57、(331.63±24.64)HU(髂动脉段),4.16±0.55、(319.89±21.79)HU(股动脉-腘动脉段),3.24±0.66、(290.44±21.57)HU(小腿动脉段),3.28±0.46、(243.76±27.29)HU(足背或足底动脉段);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对比剂剂量分别为(93.79±13.68)m L和(74.61±14.7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剂流率5 m L/s+3 m L/s分期注射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腹主动脉联合下肢动脉CTA的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