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436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816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605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5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演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建  刘泽纯 《地质论评》1996,42(2):166-173
从孢粉植物分异及演变,干旱碎屑及膏盐沉积分布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的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新生代两个极端干燥气候期(膏盐发育期)分别出现在始新世至渐新世及上新世至第四纪。前者与老第三纪行星环流控制下的副热带干燥带有关,而后者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关。早第三纪盆地西部及周围地区的地势不象以前所认为的那么低平。在第三纪,昆仑山比祁连山低。晚新生代盆地向北推移了7-11个纬距。  相似文献   
52.
杨小平 《第四纪研究》1996,16(4):338-344
在中欧地区的河谷、洪积扇、山坡坡麓及湖底常零星分布着更新世及全新世的碳酸盐沉积物。不少学者把碳酸盐沉积当作气候变化的产物并划分出其在中欧沉积的若干时期。笔者通过德国中部Leine河流域新老石灰泉华的详细研究对泉华沉积与气候直接联系的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运用不同方法测年验证,得知研究区的石灰泉华沉积始于11000aB.P,随后石灰泉华在研究区不同地点连续沉积。岩芯上沉积的变化和石灰泉华层的消失应是由地貌过程所引起的泉水出露位置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53.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地区Elson湖长60cmAB—67钻孔岩芯提供了过去450年连续的高分辨环境变化记录。综合分析210Pb测年、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化学元素和微体古生物化石等资料,一致反映出巴罗地区过去450年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存在如下3个阶段:1)大约1540~1740年,为低海面寒冷时期;2)1740~1827年,为气候转暖-海侵过渡时期;3)1827年至今,为继续海侵-气候波动变暖时期。其中1800年前后和1940年前后,气温较高。1921~1993年巴罗的气温记录说明,北极地区气温不仅有明显的10a和60a周期变化,而且年平均温度变幅极大,达4.5℃。显示极地气候变化特别强烈并不反映大幅度升温。近20年来的变暖趋势是1827年以来自然的气候波动变暖的继续。  相似文献   
54.
塔里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期古气候与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塔里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期气候的地球内部因素为古昆仑和南天山两个古洋盆封闭及有关的两条缝合构造带演化,从而形成上述时空段内热带海洋气候、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及热带滨岸干湿气候区域的更替,古气候特征的判断主要依据古地磁数据、古生态气候学、沉积环境诸方面。  相似文献   
55.
雷祥义  岳乐平 《地质论评》1997,43(5):555-560
陕西关中盆地的泾阳南塬和西安东郊席王晚更新世黄土剖面底部的S1古生境是由4层古土壤及与其相间的两层古土壤构成。这是目前发现的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保存较好的剖面。两剖面的地层结构,磁化率曲线和地球化学组分反映出了12个温湿,冷干气候变化阶段可以归纳为6个气候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56.
文章根据对周口店地区四个哺乳动物群的分析,讨论了该区早更新世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第18地点显示了约1.90MaB.P.的干凉气候和森林—草原植被。第12地点指示了1.70MaB.P.的湿热气候和茂密森林生态环境。东洞则记录了1.20MaB.P.的干冷气候和草原景观。到第9地点时(约1.00~0.90MaB.P.),气候炎热,森林和草原植被同时发育  相似文献   
57.
Lakes in arid zone are sensitive to climatic changes. The lacustrine sediment sequence in Sogo Nur has well and truly recorded climatic events such as the Sui-Tang Dynasty Warm Period, the Song-Liao Dynasty Cold Period,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the Little Ice Age and the 20th Century Warm Period. Commonly, the climate in warm Periods was relatively humid,accordingly the lake area extended and water level rose, and vice versa. Apart from climatic change, human activ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of influencing lake vicissitude, and they played the dominant role alternatively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the factor of climatic change predominated in historical period, whil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y human has became decisive.  相似文献   
58.
Geomorphology interacts with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hydrology across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Nonetheless, hydrologic and hydrogeologic models are most commonly implemented at a single spatial scale. Using an existing hydrogeologic computer model, we implemented a simple hierarchical approach to modeling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hydrology in a complex geomorphic setting. We parameterized the model to simulate ground‐ and surface‐water ?ow patterns through a hierarchical, 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representation of an anabranched montane alluvial ?ood plain (the Nyack Flood Plain, Middle Fork Flathead River, Montana, USA). Comparison of model results to ?eld data showed that the model provided reasonable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patterns of aquifer recharge and discharge, temporal patterns of ?ood‐water storage on the ?ood plain, and rates of ground‐water movement from the main river channel into a large lateral spring channel on the ?ood plain, and water table elevation in the alluvial aquif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hierarchical approach to modeling ground‐ and surface‐water hydrology can reproduce realistic patterns of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ux on alluvial ?ood plains, and therefore should provide an excellent ‘quantitative laboratory’ for studying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geomorphology and hydrology at and across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9.
李栋 《山西气象》2004,(3):15-17,24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提出我国应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通过人类的有序活动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0.
最优气候相似法及其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兵 《气象》2004,30(5):7-11
介绍了一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最优气候相似法 ,并应用于张家界地区 1 999~ 2 0 0 2年 5~ 7月总降水预报中 ,结果显示最优气候相似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短期气候的预测能力 ,特别对气候异常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适合于短期气候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