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程捷 《地学前缘》1997,4(2):275-279
文章根据对周口店地区四个哺乳动物群的分析,讨论了该区早新世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第18地点显示了约1.90MaB.P.的干凉气候和森林-草原植被。第12地点指示了1.70MaB.P.的湿热气候和藏密森林生态环境。东洞则记录了1.230MaB.P.的干冷气候和草原景观,到第9地点时(约1.00-0.90MaB.P.)。气候炎热,森林和草原植被同时发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更新世环境巨变的孢粉植物群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已有38个剖面的孢粉时间序列分析,探讨了1.6MaBP-0.8MaBP的植被与环境巨变,划分出两个孢粉带及两个孢粉气候事件,提出该时段是更新世环境最恶劣的时期该时期植被稀疏,北方一般以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西北地区出现荒漠或荒漠草原,南方以森林及灌丛草原为主,表明当时气候冷干,降温幅度可达15-17℃,降水量减少300-500mm。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国北方5.30Ma以来含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典型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建立5.30Ma以来中国北方陆相哺乳动物群与磁性地层序列对比。中国黄土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黄土年龄约2.50MaB.P.,其中发现有午城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阳郭动物群、陈家窝动物群与靖远动物群。三门组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带下段,年龄约1.20—2.50Ma,其中发现有三门动物群。静乐剖面的静乐红土对应于Gauss正极性带上段,年龄约2.50—3.00Ma,其中发现有静乐贺丰动物群。游河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2.50—3.40Ma,其中发现游河动物群。泥河湾沉积对应于Brunhes正极性带、Matuyama负极性带、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0.13—3.40Ma。其中小长梁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上段(含Jaramilo亚带),年龄约0.13—1.00Ma(其中含化石及石器地层年龄约0.90—1.00Ma)。榆社盆地麻则沟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2.50—3.40Ma),高庄组记录了Gilbert负极性带(3.40—5.30Ma)。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记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房山县长沟镇附近埋藏末次冰消期湖沼沉积物层序和岩性变化的观测资料,以及14C测年、孢粉分析、磁化率、有机碳δ13C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测定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1)约13000aB.P.以前本区气候相当干冷,植被稀疏;2)约13000~12100aB.P.气候明显变暖,植被日趋繁茂,出现针叶-落叶阔叶林;3)约12100~10000aB.P.气候波动相当显著,十分不稳定,并在约11600~11300aB.P.和约10950~10480aB.P.气候明显向干冷逆转;而在这两个气候逆转之间出现相对湿润或温湿的气候。这一短期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地区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早更新世生物-气候事件--以哺乳动物化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华北地区几个早析世洞穴地点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和动物迁移。龙牙洞、第18地点、贾家山以及东洞动物群都是喜冷型动物群,反映的气候干冷或干凉,植被为稀树草原、森林-草原或干冷草原。在气候方面,它们可与黄土层堆积时气候对比。第12地点显示炎热湿润气候,东洋界动物向北迁移,森林茂密,是我国北方一次重要的温暖事件,相当黄土剖面中的古土壤层(S24-S25)的气候。第9地点和西洞动物群批示气候  相似文献   

6.
渭河谷地晚新生代地表环境巨变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渭河谷地20多个孢粉剖面的基础上,依据古地磁资料确定其时代,并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孢粉组合对比,从而建立了10个区域孢粉组合带。由此提出3.5MaBP以来孢粉植物群的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由阔叶林--针叶林--森林草原与草原--森林草原与茺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与草原。这5个阶段标志着地表环境系统发生巨大变革,变革时间为2.5MaBP,2.0MaBP,1.4/1.6MaBP和0.8MaB  相似文献   

7.
渭河宝鸡段河谷地貌的构造气候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宝鸡段发育五级河流阶地,分别形成于1.2MaBP,0.8MaBP,0.5MaBP,0.13MaBP,0.009MaBP。它们是第四纪早更新世中期以来,青藏高原整体隆升过程中几个大幅度抬升阶段及其驱动的气候变化的响应,记录了准0.4Ma,准0.1Ma周期的构造气候旋回与亚旋回。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第四纪孢粉及其环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潘安定 《冰川冻土》1998,20(2):141-149
由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两剖面中,孢粉记录所反映的气候旋回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对比,两者之间有良好的对照性,据此可划出22个主要旋回和部分次一级旋回.根据孢粉组合分析,早更新世早期是第四纪期间水热条件最为优越的时期,22MaBP以来气候向干冷发展,18~177MaBP湿润程度最高,17~16MaBP前后,伴随黄土沉积出现,植被与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本文较详细的论述了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晚期的20多个地层剖面或钻孔的磁性地层极性期,得出了一批地层年代数据。如昆仑山口羌塘组为3.1MaBP-0.65MaBP,在该组中发现的三趾马化石为2.08MaBP,定日县贡巴组为2.3MaBP-1.9MaBP;札达盆地札达组和香孜组为6.15MaBP-3.4MaBP,3.4MaBP-1.25MaBP;理塘甲洼组为1.24MaBP-0.43MaBP,还得出吉隆三跖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的云杉属和冷杉属在早上新世就有大量的发展。榆社盆地在4.4MaBP.时,云杉属在孢粉植物群中的含量达50%一70%,与云杉属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些喜暖植物。根据化石和孢粉学证据、沉积条件、古地形及欧洲的旁证材料推测,上新世云杉属和冷杉属的生态习性与现代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云杉、冷杉不同,它们是一些可以生长在相对暖湿气候条件下的种类。上新世以森林为主的植被在2.3MaB.P.时转变为疏林草原,亚热带植物基本迁离榆社盆地。云杉属和冷杉属不仅在孢粉植物群中大量减少,在木本植物中也降为次要组分。古植物的演化和迁移历史反映了冰期气候和东亚季风气候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渭南黄土剖面所测得的年龄结果和时间标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粒度、磁化率等气候曲线的分析,对该剖面十五万年以来一些主要地层界线和气候事件的年龄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如下:1)S1/L2界线位于剖面1180cm处,从时间标尺上可知其年龄为128800aB.p.,同末次间冰期起始的年龄相一致;2)L1/S1的地层界线年龄为74220aB.P.,同SPECMAP曲线中末次间冰期的结束年龄相吻合;3)渭南剖面所指示的末次盛冰期约在20000~18000aB.P.之间;4)在20000~18000aB.P.之间的末次盛冰期,有一段不足1000a的快速堆积期,其堆积速率是中国黄土平均堆积速率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渭南黄土剖面所测得的年龄结果和时间标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粒度、磁化率等气候曲线的分析,对该剖面十五万年以来一些主要地层界线和气候事件的年龄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如下:1)S1/L2界线位于剖面1180cm处,从时间标尺上可知其年龄为128800aB.p.,同末次间冰期起始的年龄相一致;2)L1/S1的地层界线年龄为74220aB.P.,同SPECMAP曲线中末次间冰期的结束年龄相吻合;3)渭南剖面所指示的末次盛冰期约在20000~18000aB.P.之间;4)在20000~18000aB.P.之间的末次盛冰期,有一段不足1000a的快速堆积期,其堆积速率是中国黄土平均堆积速率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新疆玛纳斯湖盆周围近14000年以来的古植被古环境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花粉资料得到新疆玛纳斯湖距今14000年以来植被和气候发展的历史;约在10500aB.P.前极低的花粉沉积率及A/C值(Artemisia与Chenopodiaceae花粉百分含量的比值)代表以藜科为主的荒漠植被,气候寒冷、干燥,特别是11000—10500aB.P.阶段,更低的花粉沉积率及贫乏的花粉类型反映了更加恶劣的气候条件,有可能与欧洲的新仙女木期相当。在10500—9000aB·P·阶段花粉沉积率、A/C值及中生、水生植物花粉的增加都指示荒漠草原植被的出现,气候较前。阶段湿润温暖。在9000-4200。B.p.阶段花粉沉积率及A/C值进一步增加,说明当时是以蒿属为主的草原植被,但是中生及水生花粉的贫乏指示草原植被仍具旱生性质。距今4200年以来在花粉百分比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花粉沉积率达剖面最高峰且高低变化很大,有数次大起大落。这种花粉沉积率的大起大落具有旱生、中生植物花粉同时起落、与岩性的变化不同步以及高花粉沉积率段与低A/C值相对应等特点。这表明花粉沉积率高低与植被的丰富程度没有直接关系,而可能与西风环流的加强或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中西部第四纪冰川与黄土研究的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兆东 《第四纪研究》1994,14(4):362-368
本文对美国中西部和中国黄土高原0.5Ma以来的气候序列进行了对比。0.5—0.1MaB.P.,美国中西部间冰期以干暖为特征,100000—35000aB.P.,气候从干暖向温湿转化。本次冰进阶段,冰盖达到最大后,风尘堆积占优势,气候湿凉为主。全新世先从温凉转为温湿,继而干暖,后又转向湿凉。总之,0.5Ma以来除末次冰期外,美国中西部与中国黄土高原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但两地的湿度变化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周缘吉迪克组、康村组、库车组、西域组及上覆黄土.结果表明:以细颗粒碎属为特征的吉迪克组、康村组为中新世沉积,年龄约24.40—5.30MaB.P,以砾岩为特征的库车组、下西域组为上新世沉积,年龄约5.30—2.50MaB.P.。而上西域砾岩为早更新世早期沉积物,年龄约2.50—1.50MaB.P。作者认为,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造成塔里木盆地周缘山系的迅速抬升形成高大山系的时代为上新世初期,大约5.30MaB.P。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发育时代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岳乐平  雷祥义 《地质论评》1997,43(2):186-192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了兰州段黄河阶地,宝鸡段渭河阶地,洛川段洛河阶地,结果表明:兰州段黄河最高阶为六级阶地,发育于1.40MaB.P.,兰州地区黄河最早出现在1.60MaB.P.。一级支流宝鸡段渭河最高阶地为五级阶地,发育于1.20MaB.P.洛川地区洛阳最早出现在1.20MaB.P.。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形成,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以及地壳不断震抬升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环境变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捷  田明中 《现代地质》1996,10(2):202-212
讨论了Alilepusannectens、HypolagusbrachypusLepussp.、Sciurotamiaspraecox、AllocricetusteilhardiCricetinusvarians、Hyperacriusyenshanensis、Allophaiomyscf.pliocaenicus、Proedromyscf.bedfordi、Chardinomysnihewanicus、Muscf.musculus和Apodemusdominans的地史分布。根据哺乳动物群的分析与对比,得出第18地点为早更新世早期,第12地点、东洞地点为早更新世中期,第9地点、西洞地点为早更新世晚期,第13地点为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初期,第1、2、5、6、11、10、21、23及上店洞地点为中更新世,新洞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东岭子洞为晚更新世,山顶洞为晚更新世晚期。还讨论了周口店地区一些主要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类型特点,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及生态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伊盟地区哈马尔太碱湖沉积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反映了该区近5ka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迁。研究表明,此期间该区植被由阔叶、灌木草原变为疏树灌木草原,最后变为荒漠草原。在这5ka中存在两次暖期两次冷期,近1.6ka以来以冷干为主。湿润气候只存在于4.5~5.5kaB.P.,气候总的趋势是由较湿润变干旱直至干燥。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伊盟地区哈马尔太碱湖沉积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反映了该区近5ka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迁。研究表明,此期间该区植被由阔叶、灌木草原变为疏树灌木草原,最后变为荒漠草原。在这5ka中存在两次暖期两次冷期,近1.6ka以来以冷干为主。湿润气候只存在于4.5 ̄5.5kaB.P.,气候总的趋势是由较湿润变干旱直至干燥。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部末次冰期最盛期气候的花粉证据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唐邻余 《冰川冻土》1998,20(2):133-140
青藏高原许多湖泊钻孔、泥炭剖面等所揭示的花粉记录为重建当时的古气候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应用这些资料探讨青藏高原东部末次最大盛冰期植被和气候.大约25~15kaBP前后西藏东南部、川西若尔盖及青海柴达木和可可西里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年均气温比现今低6℃左右,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在青海湖地区森林退缩演变为草原植被;甘肃临夏气候冷湿,年均温比现在低5~6℃,发育山地暗针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