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5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测绘学   328篇
大气科学   1502篇
地球物理   1200篇
地质学   1467篇
海洋学   935篇
天文学   285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44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根据1963-1992年嵊山海洋站2月海气感热输送和22a太阳磁周期与降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的综合预报指标,用此指标,对1993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进行回报,结果与实况一致。  相似文献   
52.
主要根据台湾海峡的实测海流资料,以夏、冬为代表季节,分析了台湾海峡2—3个纬向断面的海流结构,计算出各断面的海水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各层的海流一般偏N向流动,N向的海水净通量为3.32×106m3·s-1;冬季,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和南海水由南向北经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分别为1.69×106m3·s-1和0.59×106m3·s-1;而东海水由北向南通过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为1.02×106m3·s-1,其中,有0.40×106m3·s-1的海水沿着福建和广东近岸流进南海,其余0.62×106m3·s-1的海水在台湾海峡北部混合后随同黑潮水和南海水流入东海。总之,流经台湾海峡的N向海水净通量为1.74×106m3·s-1。  相似文献   
53.
GIS支持下的长江口拦门沙泥沙冲淤定量计算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依据1842~1997年10幅不同年代的长江口海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仪进行处理,建立不同时期的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以此作为基础资料,实现了从横剖面、深泓线纵剖面、平面变化等不同角度对长江口拦门沙地区滩槽演变、岸线侵蚀、沙岛形成与变迁等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河槽容积,实现了对不同时段泥沙冲淤量的计算.结果表明,155a来拦门沙总的趋势是不断淤积,但不同时期淤积速度大不一样,个别时期甚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这主要与动力条件的波动有关.1842~1997年,共淤积泥沙38.10亿t,平均每年淤积0.246亿t,约占长江来沙的5%,年均淤厚为1.1cm泥沙淤积部位主要在九段沙、横沙及横沙东滩、崇明东滩三处.发生冲刷的范围较小,仅占总面积的21.4%,主要在北槽,北港上段和南槽局部也有轻微的冲刷发生.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套子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硫化物、氮、磷、有机质、铜、铅、锌、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如下几个关系:①与沉积类型之间的关系;②其相关性与环境的关系。③与矿物的关系;④与水和风等作用的关系;⑤与水化学的关系;⑥重点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化学要素与生物的相互关系。这不仅为该湾的开发治理.生物养殖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证明沉积物地球化学.在环境化学和生态学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5.
Chemical fluxes of Asian rivers into oceans bear different regional variations. Three zones are characteristic of distinct dissolved sediment loads and yields and ionic concentration.Rivers into oceans in Chin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sia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chemical fluxes, among which those draining the Loess Plateau have high ionic concentration, low water discharges and dissolved sediment loads and yields.Climate, vegetation, soil and strata lithology,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tectonic activity dominate chemical fluxes of Asian rivers into oceans, and different fact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chemical fluxes of separate regional rivers. Rising of the Tibet Plateau also exert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rivers originating from it.  相似文献   
56.
海域面积精确计算是实现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和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工作中误差的分析 ,并针对其产生原因 ,在地图投影的选择和坐标的变换、扫描精度的控制、配准精度的控制、图象的数字化和图形编辑等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处理方法 ,提高了海域面积计算的精度 ,将其中误差控制在估计值范围内 ,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太平洋海域海气热通量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四维资料同化系统计算和分析了太平洋海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西北部海域热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余海域这种现象不明显.在太平洋海域总是存在潜热通量最高值区域,而感热通量除冬季20°N以北海域数值稍高外,其余海域数值都很小,没有出现最高值区域.纬度不同热通量随经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经度不同,热通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也不同,同时各断面热通量随纬度的分布趋势随季节而改变.  相似文献   
58.
计算域的选取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以 72 0 3号台风过程中引起的黄海沿岸水文测站的风暴潮过程为例 ,选取不同计算域 ,模拟计算的同一测站的风暴潮增水值有很大差异。只有选取整个黄渤海海域 ,才能得到较精确的风暴潮增水结果。从而揭示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域中由风暴过程激发的区域自由振荡 ,是风暴潮增水中不容忽视的量。说明该海域中的风暴潮过程是海域整体效应的响应 ,因此认为数值模拟中计算域应选取整个封闭或半封闭海域  相似文献   
59.
沈佩玉 《海洋预报》1994,11(4):59-63
本文采用黄海(35°N以北,124°E以西)断面调查资料,对海域表层盐度年变化进行谐波分析,讨论了年波与半年波位相与振幅在海区的分 布不同水系消长及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A model for solving the two-dimensional enhanced Boussinesq equations is presented. The model equations are discretised in space using an unstructured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The standard Galerkin method with mixed interpolation is applied. The time discretisation is performed using an explicit three-step Taylor–Galerkin method. The model is extended to the surf and swash zone by inclusion of wave breaking and a moving boundary at the shoreline. Breaking is treated by an existing surface roller model, but a new procedure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roller thickness is devised. The model is verified using four test cases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results from an existing finite difference Boussinesq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