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完全Q矢量的引入及其诊断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30  
姚秀萍  于玉斌 《高原气象》2001,20(2):208-213
参照准地转Q矢量推导,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出考虑非绝热效应的完全Q矢量的概念,并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完全Q矢量能较清楚地揭示暴雨天气系统的演变;考虑了湿过程的完全Q矢量在暴雨的诊断过程中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定性而言,完全Q矢量散度的辐合中心或辐合线、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有助于确定暴雨的落区,暴雨区正好落在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之间;定量而言,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大小对暴雨强度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而在暴雨的诊断和预报过程中完全Q矢量散度和锋生函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22.
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Q^*矢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霞  谭志华  华岩 《气象》2001,27(2):44-47,F003
应用修正的Q^*矢量对1999年8月11-13日山东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Q^*矢量指出大暴雨区;850-700hPa的Q^*矢量辐合区与上升运动区和大暴雨区有较大的对应关系;暴雨产生在850hPa和500hPaQ^*矢量湿锋生区的暖空气一侧。  相似文献   
23.
近地表Q值求取及振幅补偿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面波衰减的Q模型,反演出近地表的Q值,据此,给出消除振幅受近地表影响的振幅静校正,利用时间剩余校正方法解决了振幅问题,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去除振幅异常。  相似文献   
24.
TheQvaluevariationsinthepreparingpro┐cesofrockruptureBINWANG1)(王彬),ZHAO-YONGXU1)(许昭永),JIN-MINGZHAO1)(赵晋明)YI-LIHU2)(胡毅力)1)Sei...  相似文献   
25.
利用时间城小地震地震图的方法,研究了震源参数与介质特性的差异。据初步研究结果,伊通-舒兰断裂南、北两段的震源应力降与Q值存在差异。该方法是断层的震源深度范围内介质特性研究的补充,为断裂的分段提供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6.
多种岩石的Qp,Qs,Q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昭永  段永康 《地震研究》1996,19(2):192-198
本采用脉冲传播谱振幅比法、能量法、尾波法分别测多种岩样的P波Q值、S波Q值及尾波Q值。结果表明,能量法所得Qp、Qs较小。谱振幅比法所得Qp一般居中,Qs较大。尾波Qc有的偏大,有的偏小。  相似文献   
27.
以周晓平研制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数值模式为基础,编制成一个套网格模式,并对1991年7月2~3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加强,输送了大量暖湿空气并激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该区暴雨的主要原因;在该过程中,热成风平衡遭到破坏,其非热成风平衡部分伴随相应的二级环流,也有利于垂直运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28.
吉林省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锋  田雨斌  周宪明  杨志东 《气象》1995,21(10):43-46
作者对1993年8月12日发生在吉林省境内的一次龙卷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出现龙卷风之前和形成初期,地面风场,高空环流形势,Q↑→矢量散度,对流稳定度和能量场诸方面都有表现,可提供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29.
浙江及邻区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单次散射(Aki)模型,利用2000年至今浙江及安徽台网记录的37次ML3.0以上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了浙江及邻近省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数据。结果为:Q(f)=212±33.5f0.62±0.11,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本区域为Q值高值、对频率低依赖性区域。认为本研究区内构造活动弱,地震活动水平低。本文就Q值对频率、尾波窗长等的依赖性特征及影响Q值计算的噪声水平、滤波器、数据采样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0.
青海玉树单台地震序列的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玉树单台记录到的2006年7月19日玉树Ms5.4级地震序列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不同频率下该序列尾波Q值的变化特征,为今后将数字地震资料应用到地震预报工作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