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近年来的工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及2009-2011年的节能减排效果较好,2002-2008年的节能减排效果一般,2001年的节能减排效果较差.另外,还结合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江苏省节能减排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
于凤存  方国华  鞠琴 《水文》2014,34(3):57-60
针对湖泊型饮用水源地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加剧的问题,引入熵值理论,建立单指标营养状态指数(TSI)和熵权藕合的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模型(STSI),计算得到湖泊综合富营养状态指数判断湖泊富营养综合状态;基于神经网络仿真理论和Matlab软件系统,采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改进BP算法,建立5-3-1结构型式的BP网络模型对湖泊富营养状态进行仿真预测。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模型及改进BP模型应用于评价及预测固城湖富营养状态,并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BP网络模型可以有效地综合判断水体状态,为富营养评价及预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由于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的特殊性,在变形数据处理过程中基准点稳定性判断是不容忽视的环节,通常稳定性判断是在室内数据处理时进行,为了优化变形数据处理过程,本文采用已有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进行基准点稳定性检验,并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灵敏度的概念,即检验观测值出现多大变动时能被该方法检测出来,并测试出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的灵敏度。通过灵敏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现场进行稳定性分析,指导外业变形监测工作,提高观测结果利用率和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84.
ChntnbutionNo.3127fromtheInstituteofOceanology,ChinereAcademyofSciences.Project39370542supportedbyNSFCandstudyalsosupportedbyNationalKeyLaboratoryintheInstituteofHydrobi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lNTRODUCTIONltisknownthatgroWthrateoffishcanvary'inresponsetotemperatureandfoodavailability-andperhapslessobviously,tolight,oxygenandothervariables.ThispropertyofvariablegroWthinfishcanbereferredtoasplasticity(Weatheriey,l990).TheeffeCtSofenvironmenta1thCtorsongroWthcanbepredictalfor…  相似文献   
85.
李素雅  陈建平  刘畅 《江苏地质》2023,47(2):166-174
应用地质、化探、物探、遥感等手段和资料进行多元信息成矿预测已成为找矿工作的重要方法。以贵州铜仁地区锰矿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与成矿相关的多元信息,建立区域找矿模型;运用GIS技术对多元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提取有利成矿信息,形成找矿标志专题图层,构成找矿预测指标集;利用证据权重法建立锰矿综合预测模型,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已知锰矿床(点)等因素,确定找矿有利地区,并圈定7个远景区,为发现大规模锰矿产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87.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植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关键技术是消除植物样品的有机基体效应,本文通过预处理方法中的酸消解体系、称样量和消解方式消除其影响。以国家标准物质灌木枝叶组合样(GBW07603)为材料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硝酸-过氧化氢、硝酸-氢氟酸、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3种酸溶体系的消解效果,以确定最佳酸溶体系,进而定量研究2种称样量(50 mg和100 mg)和3种消解方式(密封高压二次消解、密封高压一次消解、微波消解)的消解效果,并以In作为内标采用ICP-MS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酸溶体系的消解效果最好;50 mg的测定值更接近于参考值;微波消解法的测定值明显偏低,而密封高压二次消解法是灌木枝叶样品预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使用标准化壳体重量法和传统壳体重量法分别对中国南海(South China Sea,简称SCS)站表层沉积物和MD06-3052岩心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浮游有孔虫种属Globigerinoides ruber(G. ruber)的标准化壳体重量和传统壳体重量.通过对SCS站表层沉积物中G. ruber标准化壳体重量与传统壳体重量的比较,认为在该海域使用标准化壳体重量替代性指标能够更好的排除壳体粒径的干扰.通过对MD06-3052岩心中G. ruber标准化壳体重量与南极Vostok冰心的CO2浓度(pCO2)曲线进行对比,认为标准化壳体重量方法能够较好的反映出表层海水[CO32-]的变化.标准化壳体重量方法快速简便,指示性好,在探讨晚更新世以来表层海水在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作用中,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89.
潘中建 《水文》2015,35(2):59-60
粒子群算法(PSO)是一种基于群智能的全局优化方法。将改进PSO算法应用于水位流量关系拟合优化问题,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改进PSO算法在提高精度方面的有效性,说明了改进PSO算法在水位流量关系拟合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
This study focused on planktic foraminifera in plankton tows and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western Indian sector of Southern Ocea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foraminiferal secondary calcification and/or dissolution in the sedi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symbiotic foraminiferal species are abundant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whereas non-symbiotic species dominate in the sub-Antarctic and polar frontal reg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ymbiotic and non-symbiotic foraminiferal species is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salinity, light, nutrients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There is also a lateral southern extent in abundance of planktic foraminifera from surface sediments to plankton tows. The shell weights of the planktic foraminifera N. pachyderma, G. bulloides and G. ruber with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are on an average heavier by 27%, 34% and 40% respectively than shells of the same size within the plankton tows, indicative of secondary calcification. The planktic foraminiferal isotopes show the presence of heavier isotope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foraminifera as compared to plankton tows, thus confirming secondary calcification. Secondary calcification in G. ruber occurs in the euphotic zone, whereas in case of N. pachyderma and G. bulloides it is at deeper depths. We also observed a decrease in the shell spines in surface sediment foraminifera as compared to plankton tows, indicative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that foraminifera underwent during gametogen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