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国外最新实验资料,经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绘图,给出了R134a的制冷及热泵理想朗肯循环性能计算的公式及结果,以及压力比、单位制冷量及热力性能系数对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关系曲线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可供设计和研究采用这种工质的制冷设备和热泵时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technique and its operating principle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Ground heat exchanger is the key technique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and its pattems are discussed. Software is helpful to design ground heat exchanger. A project of Chinese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is introduced and its market i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相似文献   
84.
We describe one-dimensional (1D) simulations of the countergradient zone of mean potential temperature observed in the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 The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hird-order moments (TOMs) in a turbulent scheme of relatively low order, using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equation but without prognostic equations for other second-order moments. The countergradient term is formally linked to the third-order moments and , and a simpl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se TOMs is proposed. It is validated for several cases of a dry CBL, using large-eddy simulations that have been realized from the MESO-NH model. The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s shows that TOM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version of the sign of in the higher part of the CBL, and budge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in terms responsible for turbulent fluxes and variances are now well reproduced.  相似文献   
85.
2006-2010年下辽河平原地温和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国家沈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研究站2006-2010年监测数据,分析0-100cm 土层8个层次的地温、0-100 cm地温、地温极值、0-20 cm地温与气温的关系和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8个层次地温和地温极值呈下降趋势;0 cm层次地温变化受外界影响较大。研究区域年尺度0-20 cm地温与气温有比较一致的变化规律。作物生长季节,可分为4-7月气温上升和8-10月气温下降两阶段;这两个不同阶段的0-20 cm地温与气温分别做线性拟合,与整个生长季4-10月线性拟合相比,线性相关性可信度更高。土壤热通量受气温和土壤质量含水量影响年际变化较大,年尺度土壤热通量≥0 MJ/m2,该区域地表是热汇。  相似文献   
86.
2015/2016年发生的极端El Ni?o事件,与1997/1998年El Ni?o事件具有可比拟的强度,但是2016年事件转变为弱La Ni?a,而1998年事件则为强La Ni?a。本文通过对比这两次极端El Ni?o事件,揭示其转变为不同强度La Ni?a事件的物理机制。混合层热收支分析的结果表明,在El Ni?o衰减年的4~11月,2016年平流反馈和温跃层反馈相对较弱,混合层温度衰减速率慢,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赤道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赤道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与副热带东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关,该地区的SST在1998年表现为冷异常,2016年为暖异常。副热带东北太平洋冷的SSTA有利于信风加强,从而加强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而暖的SSTA使得赤道以北出现西南风异常,从而削弱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此外,合成分析也表明,副热带东北太平洋SSTA与转变的La Ni?a的强度具有关联,El Ni?o转变为强La Ni?a的情况在位相转变期伴随着副热带北太平洋冷的SSTA,而El Ni?o转变为弱La Ni?a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冷SSTA。  相似文献   
87.
昆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昆明周边多个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004~2012年温度序列,研究了昆明城市热岛效应的日、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昆明城市热岛水平分布和变化趋势。昆明城市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较强,白天较弱。城市热岛强度一般在早上08:00(北京时间,下同)达到最大值,在午后14:00减弱或消失。城市热岛强度在冬季最强,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弱。昆明城市热岛强度多年平均值为1.27°C,在2004~2009年期间表现为逐年递减的趋势,其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云量。2004~2007年昆明城市热岛中心主要分布在主城区。2008年以后,由于中小城镇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发展,昆明城市热岛面积不断扩大,并出现热岛中心向呈贡、石林一带偏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88.
区域性北西向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带斜贯县境,其上下盘次级构造,层间破碎带及挽近期构造发育,具有中低温地热资源有利地热地质条件;潜在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价值热储层为第一热储单元和第二热储单元的白云岩,以混合热储构造类型为主,其次是层状带状热储构造类型。根据地热地质条件,结合已成井成果资料,预测了六个靶区。  相似文献   
89.
Due to the IO monsoon impact, the tropical IO circulation has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IO. However, in mean-state, a relatively closed current loop is established by eastward current along the equator and westward current south of equator, which is regarded as Tropical Gyre in the Indian Ocean. Based on this circulation system, relevant studies were reviewed. Its impact on heat and salt transports and regional climate change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0.
谢志昂  段安民 《大气科学》2017,41(4):811-830
通过多源资料诊断分析,本文讨论了盛夏(8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菲律宾海对流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与青藏高原热源相联系的环流形势在夏季各月明显不同,因此对夏季青藏高原热源的影响应当分月讨论。在夏季各月中,菲律宾海对流活动与青藏高原热源在8月份的联系最为紧密,二者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而8月青藏高原热源、菲律宾对流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印度季风低压、南亚高压、西风带槽脊和西北太平洋季风环流存在相互耦合的过程。青藏高原热源与菲律宾海对流活动之间联系的机制为:菲律宾海对流弱(强)年,西太副高偏西(东)偏南(北),西北太平洋季风环流减弱(加强),印度季风低压减弱(加强),西风带南压(北抬),又加之副高西侧有强(弱)的水汽输入,兼以高层南亚高压加强(减弱),使得高原南部降水显著增强(减弱),高原热源整体加强(减弱),高原热源的加强(减弱)又造成了高原南部到东亚区域低层西南(东北)风异常,又利于西太副高偏西(东)偏南(北),从而造成菲律宾海对流减弱(加强)。这一机制在高原热源强弱年均有表现,但强年表现得更为显著,并在个例中也有所体现,说明盛夏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和菲律宾海对流异常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