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以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在葫芦岛探测到的2004年4月1日的一次海面降雪过程为例,概述了雷达主要性能参数。通过分析雷达二次产品开发平台运行后得到的强度、速度、谱宽和双线偏振差分反射率等产品,探讨了海面降雪和海杂波Z值及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的取值大小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雪花降落过程中,ZDR值由正值逐渐转变到为-0.5~0.5 dB,且Z值随高度降低而增大,而海杂波Z及ZDR值空间变率不大。  相似文献   
122.
用于地质勘查中的双频激电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义生 《铀矿地质》2000,16(4):243-246,250
笔者近年来采用S 3B双频激电仪在 3个地区铀、金和地下水的地质勘查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不同电极排列的测深方法以及采用双频激电仪在不同地质体上测量、获得的视幅频率Fa 和视电阻率 ρa 断面图的不同特征。其中 ,在铀钼矿体部位显示为中阻高激电特点 ;在碎裂蚀变型的金矿赋存部位反映为低阻高激电效应 ;在富水地段则为低阻负视幅频率特征。验证结果表明 ,铀钼矿体一般工业矿化的Fa 为 3% - 6 % ,富矿体Fa 大于 6 % ,最高可达 15% ;金矿品位在 5× 10 - 6 以上者 ,Fa 为 3% - 6 % ;含水层Fa 为负值 ,视电阻率低于 30Ω·m。  相似文献   
123.
为深入认识裂缝性地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指导裂缝识别及裂缝参数表征,基于数值仿真开展了井旁裂缝的缩小比例物理模拟.在物理模拟平台构建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模拟基岩,用不同宽度的镀锌板来模拟高导裂缝,实现测量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实验分析井旁裂缝的规模、发育位置和产状等因素对深、浅侧向电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仪器有效探测范围内,垂直缝延伸长度对深浅侧向电阻率的数值影响较小;裂缝离井壁越远,双侧向电阻率明显增大,但深浅侧向电阻率值的降低幅度不同;随着裂缝倾角增大,深侧向电阻率增大,浅侧向电阻率无明显变化,深浅侧向电阻率从负幅度差向正幅度差过渡,但临界角的观测十分困难,应用双侧向测井判断地层产状时,需特别注意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4.
对比分析致密砂岩岩心在完全含水状态和束缚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明确了致密砂岩孔隙中流体的赋存状态和渗流规律,指出常规核磁共振方法预测渗透率的局限性并提出核磁共振双截止值的概念.基于核磁共振双截止值,将储集空间细分为完全可动、完全束缚、部分可动等三部分,分析不同孔隙组分对渗透率的影响,并应用三组分法建立了核磁共振渗透率表征新模型.研究表明:致密砂岩渗透率与完全可动流体饱和度、部分可动流体T2几何平均值、核磁孔隙度成正比,与完全束缚流体饱和度成反比.在此基础上,结合完全含水核磁共振T2谱的二阶差分得到了双截止值的自适应确定方法,可以连续地计算储层双截止值.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渗透率计算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5.
利用常规探空观测资料、气象卫星资料、双偏振雷达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地基GPS水汽等多源观测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河北中部一次由超级单体引起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多源观测资料在冰雹天气预警中的综合应用。结果表明,在华北冷涡的影响下,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在强有力的热力不稳定与对流不稳定的条件下,受到地面辐合线的触发作用,强对流迅速生成并发展。造成本次大面积降雹的系统为超长生命史的超级单体,冰雹粒子与其他相态的粒子的双偏振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定量化的观测资料能对冰雹天气的预警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