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7月月平均进行分析,计算了垂直速度、散度、垂直剖面函数和速度势函数等物理量以及上升气流轨迹,给出了夏季高原主体地区环流场的主要特征和详细的高原地区不同经纬度剖面垂直环流场的特征和分布. 配合夏季高原高层强大稳定的反气旋高压带,高原主体地区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但ω场有东西两个上升中心,它们是两个对流活动上升中心,两部的中心位于狮泉河和改则之间偏北的地区,东部的位于那曲一带. 本文给出了高原地区三个主要的经向环流圈(南北两侧下沉的小环流圈、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的经度位置和高原地区与西太平洋之间发生遥相关的主要纬度位置,发现在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中,在赤道以南的下沉气流主要来自高原与15°N之间,从高原上升的气流仅在对流层上部(200hPa左右)跨过赤道.从高原西部上升的气流往往从非洲至印度尼西亚一带跨过赤道,而从高原东部及其东侧我国大陆上升的气流往往下沉在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  相似文献   
12.
13.
该文分析了1991年7月中国江淮暴雨洪水期间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及沿115°E哈得莱环流的逐日演变特征。结果发现在暴雨时期赤道东风减弱,西风加强,反哈得莱环流(即季风环流)在中国东部上空加强。在暴雨期间,高低空散度风场的分析指出,在低空出现明显的散度风越赤道气流,而在对流层上部出现散度风的流出。  相似文献   
14.
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计算三维频率域电磁响应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SFD),实现了三维频率域电磁场响应 的数值模拟. 该方法适用于任何方向的磁偶极子源. 经与解析方法、积分方程等 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结合散度校正和不完全乔累斯基分解预 处理的双共轭梯度迭代方法进行正演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结果稳定,能适应三维复杂介 质的数值模拟,为三维电磁反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狭义相对论 ,讨论相对于静止参照系运动的源电荷在空间产生的电场。并证明该电场是有源有旋场。  相似文献   
16.
陈可洋 《内陆地震》2011,25(3):215-228
为了便于研究双相介质固流相混合弹性波场中纵横波波场的传播规律,提出了基于交错网格的Biot双相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动方程高精度波场分离正演数值模拟方法.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来构建一阶双曲型双相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动方程正演算子实现波场正演,并在每一步递推过程中,分别计算出同相和流相分量相应的散度场(纯纵波场)和旋度场...  相似文献   
17.
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美兰  刘海文  朱玉祥  程龙 《气象学报》2013,71(6):1012-1019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使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重点研究了高空急流对北京2012年7月21日(“7.21”)暴雨中降水突然增强时刻14时(北京时)和降水最强时刻19时的动力作用。结果表明,“7.21”暴雨的发生和西来的高空急流东移至北京上空有关,高空急流及其散度场和与高空急流相伴随的次级环流对“7.21”暴雨的发生起重要的动力作用。7月21日14时,高空急流轴的经向度开始增大,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散度场南北范围明显扩大,北京上空为深厚的对流运动,受来自低层的东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的影响,北京地区降水量突然增大;20时,对流层高空急流轴的经向度进一步增大,此时由于北上西北低涡导致的低层辐合,使得北京上空对流层高层出现强辐散区,北京上空出现强烈的上升运动,加之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得北京地区降水量在19时达到最大值。“7.21”暴雨中降水突然增强时刻和降水最大时刻,上升支均出现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但是,次级环流的下沉支均发生在北京的东南部,这是影响“7.21”暴雨次级环流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 reconstruction of June–July minimum temperatures since AD 1245 for the Mackenzie Delta region based on a 29-site network of white spruce (Picea glauca) ring-width series. Most but not all trees experienced a divergent temperature–growth response, similar to the divergence that has affected other white spruce trees across Yukon and Alaska. However, divergence in the study region began as early as AD 1900 and we have documented our methods to avoid including divergent signals in the reconstruction. Calibration/verification testing based on local temperature data, and multi-century coherence with nearby and large-scale temperature proxy records, confirm that our reconstruction is robust. The reconstruction shows cool conditions in the late 13th, early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corresponding with solar minima and increased volcanism. These cool periods are interrupted by warm periods consistent with early to mid-20th century warmth. The late 20th century is the warmest interval, and the last decade is estimated to be 1.4°C warmer than any decade before the mid-20th century. The reconstructed climate history corroborates other proxy-based inferences and supports the notion that high-latitude regions such as the Mackenzie Delta have experienced rapid warming in recent decades that is exceptional in the last eight centuries.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沈阳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11日发生在沈阳西部的中尺度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1.5°仰角PPI图上有逆风区存在,逆风区出现的时间要比强降水出现的时间早10 min以上,强降水区与逆风区、强回波区、VIL值的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逆风区的出现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普勒雷达对华北春季强降水过程的动力学诊断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主要应用多普勒雷达基数据资料,结合天气图实况物理量场,对2004年4月25日出现在华北区域的一次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应用MGS法改进的EVAD技术,计算出垂直高度层的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初步分析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发现由雷达数据计算出的散度和垂直速度与天气图吻合得非常好,而且降水的雨强和雷达探测范围内各高度层的辐合、辐散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为预报降雨生消以及有效地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