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5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848篇
地球物理   305篇
地质学   935篇
海洋学   348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3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Rivers,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Earth's climat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 detail the results of recent studies describing and quantifying the large-scale chemical weathering of the main types of continental silicate rocks: granites and basalts. These studies aim at establishing chemical weathering laws for these two lithologies, describing the dependence of chemical weathering o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climate and mechanical erosion. As shown within this contribution, such mathematical laws are of primary importance for numerical models calcula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atmospheric CO2 and the Earth climate at geological timescales. The major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 (1) weathering of continental basaltic lithologies accounts for about 30% of the total consumption of atmospheric CO2 through weathering of continental silicate rocks. This is related to their high weatherability (about eight times greater than the granite weatherability); (2) a simple weathering law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basaltic lithologies, giving the consumption of atmospheric CO2 as a function of regional continental runoff, and mean annual regional temperature; (3) no such simple weathering law can be proposed for granitic lithologies, sinc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can only be identified for regions displaying high continental runoff; (4) a general law relating mechanical erosion and chemical weathering has been validated on small and large catchment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major advances on the climatic evolution of the Earth are discussed. Particularly, the impacts of the onset of the Deccan trapps and the Himalayan orogeny o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re reinvestigated. To cite this article: B. Dupré et al., C. R. Geoscience 335 (2003).  相似文献   
62.
中尺度模式中各种湿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PSU/NCAR的MM5对1999年6月下旬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梅雨锋暴雨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MM5中不同湿物理过程中对MM5模拟梅雨锋暴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中尺度模式MM5能一定程度再现一些观测的中尺度特征,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网格格距的大小比较敏感;显式云物理方案考虑冰相后可明显改善模式对暴雨的模拟能力,尤其是采用Reisner包含霰的混合相双变参数谱方案的双重嵌套网格对降水量的模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2002年6月9日汉中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俊辉  徐愫莲 《气象》2003,29(4):53-55
通过分析2002年6月8~9日汉中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特征及其演变,表明热力、水汽条件在降水开始前24小时有一定的反映,中低层大的正涡度和高空的负涡度集中在非常狭窄的同一地区,是产生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4.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2001年和2002年7~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4.8×109 kg,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本文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及大气探测等资料,对2001年7月27日临汾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水汽和热力条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揭示临汾市暴雨发生的环境流场和物理量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6.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逐时红外云图、单站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影响鹰潭市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不同层次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低空急流、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由几个小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成1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相似文献   
67.
用TRMM/TMI估算HUBEX试验区的云中液态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中应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的微波遥感资料反演云中液态水。由于微波成像仪85.5 GHz通道对云中液态水非常敏感,通过离散纵坐标矢量辐射传输模式,运用迭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陆地上空非降水云中的液态水路径。在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中,分别运用微波成像仪85.5 GHz垂直极化单通道和微波成像仪85.5 GHz极化亮温差两种方法来估算陆地上空的云中液态水路径,反演结果与地基微波辐射计的测量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当地表比辐射率或地表温度误差较大时,用极化亮温差法估算云中液态水路径相对较好,尤其是对于低云,因为该方法对地表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68.
1.INTRODUCnONSAn~sizeplaysanimpo~roleinmanyfields,SUChasinndmeDt-laden~ordebrisflow.TheStateofsedimentmovementwhateVertheyaresugunded.jUInpingorbed-loading,isoftencloselyrelatedtOtheirSizes.Thebodyor~forcesbornacaglainareOftendiredproponionedtotheabcorSq~sizeofthisgrain.Thereforesedimentsizeisanimpohalltindextoesedimentcharacteristics.Besides,depositsizeanditsdistributionimplysome~infonnationdepositingfonnationenvironmentandcauseing~hyandgeqlogy.Ina~on.thesizeanditsdistributionareeac…  相似文献   
69.
大气对流边界层中的涡漩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桑建国 《气象学报》1997,55(3):285-296
大气边界层中存在尺度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的大涡漩运动。它们在边界层中动量、热量、水汽等垂直输送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从边界层中对流和上部稳定层中波动相互作用的观点,发展得出大涡结构的对流波动理论。根据此理论,大涡的波谱构成主要由上、下层大气中风向、风速、层结以及两层之间的温度跃变等因素决定。本文根据卫星云图和天气资料分析了一次冷空气爆发流经暖洋面上形成云街、对流单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演化的过程,并用对流波动理论,依据各阶段的大气条件计算出它们的波数构成,并得出了垂直速度、辐合带、界面扰动的分布,解释了云街、对流单体的形成、结构及相互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0.
国外中期数值预报业务模式的性能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学胜 《气象》1997,23(1):3-10
作者简单介绍了国内预报员较为熟悉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和日本气象厅三个中期预报模式的性能及预报效果,包括近几年颇为流行的半拉格朗日时间积分方案,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完善和改进,中期数值预报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